浅析高中健美操教学中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2014-03-05 10:22:46郑晓玲
考试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

郑晓玲

摘 要: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健美操教学中产生羞涩、自卑及胆怯等心理障碍的原因,并针对如何克服和消除学生这些心理障碍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中健美操教学 心理障碍 原因 克服方法

一、引言

健美操是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艺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这几年健美操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它以广泛的适应性、强烈的节奏感、高度的艺术性等吸引广大学生,深受他们的喜爱和青睐。但是,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学生表现得比较羞涩、胆小、压抑,常常影响了动作的发挥及美感,可以说这些学生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出现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障碍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健美操教学中的心理障碍基本表现为缺乏自信、厌学、焦虑、孤独、自卑,等等。这些消极的情绪,会降低学生的活动能力,削弱学生的行动力量,产生消极行为,有损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必要对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感知,探索心理调控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和热情,促使他们积极主动锻炼。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二、高三健美操选修班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健美操网、中国知网等多处收集文献资料,同时查阅心理学、教育学等相關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对高二、高三健美操选修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143人,回收142份问卷。

3.数据统计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对象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二、高三健美操选修班学生。

三、结果与分析

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后,学生学习健美操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具体分析见表1:

表1 健美操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对教学过程起着推动作用。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到下列图表。

表2 学生自身因素造成健美操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调查表

根据分析,68.5%的学生认为对健美操的兴趣是造成心理障碍的最主要因素。自身协调性和性格各占了59.8%和66.1%,也对心理障碍的产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其中,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和节奏感的把握,以及自身运动量的承受能力分别有27.3%、30.1%和19.2%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表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因素对心理障碍的产生不是很重要。

1.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健美操的主要因素。但选修班的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喜欢健美操而选健美操,而是因教师、考试等因素或盲目跟随班上其他学生选择了健美操这个项目。把有兴趣学习和没有兴趣学习的学生在平时上课中进行比较,可以明显发现,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时,有热情,练习积极性高,遇到困难爱问老师与学生,自信大方,掌握比较快。相反不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时,呆板、懒惰、不勤练习。在学习过程中,一旦练习的难度加大,出现困难,就会丧失学习兴趣。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心理障碍自身因素的调查中,68.5%学生认为兴趣很重要,只有3.8%的学生认为不重要。

2.身体协调性差。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59.8%的学生选择了协调性很重要。健美操是各种操化动作的组合练习,在成套练习过程中,协调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快慢。协调性差的学生,手脚难以配合,容易“手忙脚乱”,尤其是站前排的学生,发现自己很难跟上大家的步伐,就会有胆怯、羞涩的心理,之后就选择排到最后面,而渐渐失去对健美操的兴趣。

3.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健美操力度感强,节奏明快,活泼、情绪热烈,充满激情,与外向型的特质相吻合。在调查中显示,66.1%的学生认为自身内向的性格、不自信,是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在健美操的教学活动中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不能充分发挥能力,因为害怕练习中的失败,而回避很多动作,以此保护自尊心不受到伤害,比如一些开胯和扭胯动作,学生练习时,总是不敢大胆地做,扭扭捏捏。分析原因,他们是看到有些同学在练习时,动作不协调、别扭、不好看,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动作做起来一定更难看,就不敢尝试,害怕被别人看到。这种不自信严重影响了健美操的正常学习效果。

(二)教师方面因素

健美操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相互作用下完成的。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学习和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和基本要求,而主体却是学生,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统计分析,得到下列图表。

表3 教师因素造成健美操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调查表

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的讲解表达(73.6%)、动作示范(82.1%)、口令语言引导(70.3%)、教学动作编排和音乐选择(62.2%)、教师的态度和亲和力(71.2%)对健美操教学心理障碍的产生很重要,是众多因素中最大的因素。

1.教师的讲解表达。健美操动作多,路线复杂,动作规格要求高,如果讲解重点突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便会吸引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积极的情绪。相反,如果讲解重点不突出,含糊不清,就会影响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对教师的讲解能力要求较高,要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学生就能够形成正确的动作感念。

2.教师的动作示范。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师动作示范的能力是所有因素中占比最大的。可见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示范对他们的心理障碍产生起着很大影响。动作示范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标准,决定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优美、舒展大方的动作感染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动作的规范,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相反,如果示范动作路线不清,动作生硬不美观,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渐渐失去对健美操的兴趣,不参与练习,对健美操产生厌学等心理障碍。

3.教师口令语言引导。教师标准的口令和具有诱导力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尤其是在学生初步建立动作形象的阶段,对音乐的理解还不是很好,需要老师带领和口令指导,及时提醒学生基本步伐、下一个衔接动作。当学生能够熟练完成动作时,适时的语言鼓励能够增强他们大胆放开做动作的信心。

4.教学动作编排和音乐选择。62.2%的学生认为,动作编排和音乐的选择对心理障碍的产生有影响。这对健美操教师的要求又提到了一个新阶段。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还要懂得合理安排教学动作,适应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编排适合学生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动作组合,还要选择适合学生练习的音乐。节奏鲜明、充满号召和感染力的音乐,不但能使人产生对健美操跃跃欲试的感觉,还能增强练习者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对动作的记忆。

5.教师的态度和亲和力。在健美操选修班中,大部分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健美操。对他们来说,学习健美操是有一定难度的。从心理上说,他们学习时渴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和鼓励。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赞赏,脸上要流露出喜悦的表情。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不能过于急躁或有不满意的表情。教师的鼓励和关心有利于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环境

虽说健美操对教学设施和器材要求不是很高,但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健美操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表4 教学环境因素造成健美操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调查

从表4可以看出,有75.6%的学生选择了场地设施。其中场地设施包括上课场地、音响镜子、把杆等。以我校高二年级其中一个健美操选修班为例,因我校教学场地有限,只有一个舞蹈教室,而其中一节课,有两个健美操班同时开课,舞蹈教室只能两个班级轮流用。当我班轮到在室外上课时,学生的表现跟在室内是有所区别的。有些女生爱面子,怕动作做不好看被同学看到而情绪低落,产生“羞怯”和“胆怯”的心理,动作幅度和练习热情都大打折扣。65.3%的学生选择了课堂气氛,显然课堂气氛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障碍。一些学生不会主动学习,都是看周边同学的反应,周边同学如果积极主动练习,那么他会跟着练习,如果周边没有这样的同学,他就消极地应付练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健美操教学中引起拘谨、胆怯、厌倦、焦虑、逆反、孤独、自卑等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但主要来自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三方面因素。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自身协调性、缺乏自信、性格内向和教师的讲解示范能力、口令语言引导能力、动作编排和音乐选择、对学生的态度和亲和力与教学的场地设施、教学氛围等都会使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

(二)建议

1.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使学生在观念上对健美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消除审美意识上的偏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健美操是在健身的基础上,把形体美、仪表美、姿态美、动作美和精神美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活动。它不仅是外在美的锻炼,而且强调内在美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克服害羞的心理,正确对待健美操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2.加强素质练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健美操动作对身体各种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灵敏、柔韧、协调、上肢力量素质。这些素质是学习和掌握动作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健美操的特点,结合学生素质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进行素质训练,为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打好基础。同时可以运用一些相对简单的动作进行热身,使学生能够和容易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技术并能形成基本技能。学生学动作变得容易了,就能体会到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学习信心因此得到增强。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进师生情谊。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胆怯、羞怯等不良心理状态时,教师要体贴关心学生,耐心地讲解、示范和辅导,并及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做出肯定和鼓励,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信心。同时,尽可能地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學氛围,在集体中提倡树立相互关心、真诚鼓励、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一些合作性的练习,比如请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当小老师,帮助基础弱的学生练习;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表演,等等。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信心和兴趣,使这部分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时时感到同学的支持、教师的信任、教学活动的生动有趣、集体的温暖滋润心头,从而增强战胜挫折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4.做好讲解示范工作。教师讲解的语言要简明扼要,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易掌握,尽可能避免错误动作及产生的消极心理。教师准确、清晰、优美的示范既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动作表象,激起跃跃欲试的学习意向,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因此,教师应重视做好示范,注意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选择。平时,可以让胆子大、基础好的学生出来示范,使内心胆怯的学生为这些同学的勇敢所激励和感染,也加入到试试看的行列。

5.通过教师展示健美操的魅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不例外,健美操能从形态和机能上完善人的体魄,同时能给人带来良好情绪,并产生美感。因此,教师讲解要正确简练、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示范要准确优美、协调自然,教法要科学新颖、丰富多彩,教学组织要严谨活泼,全方位体现健美操运动带来的种种美感,做到任何情况下始终精神饱满、风度翩翩、健康向上、情操高尚,展示教师人格、形象魅力,从美入手,感染学生,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总之,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帮助,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活动规律,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增强练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学实践中,消除心理障碍,更好地完善学生的个性品格。

参考文献:

[1]袁丹.健美操表现力因素影响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2009.6.

[2]马鸿韬.健美操运动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卲伟德.体育教育心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耿培新主编.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黄宽柔.形体健美操与健美操(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心理障碍预测模型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8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2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空心病
东西南北(2017年1期)2017-02-22 18:21:44
浅析学生心理障碍的特点及其克服
魅力中国(2016年17期)2016-02-05 13:24:06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2
煤矿井下矿工酒精所致心理障碍的研究
高校游泳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