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3-05 23:31:54张春雨
考试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信息技术

张春雨

摘 要: 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多个方面、以多个角度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发挥它的优势与特长,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从“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性”、“化抽象为形象”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应用

随着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我们已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悄悄地走进数学课堂,这无疑给课堂教学改革注进新的活力,使改变那种“认知型、灌输型、独奏型、封闭型、统一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可能。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增强求知欲的基础。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这种兴趣在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维持。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把电视所具有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的认识》时,我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了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首先让学生听着舒缓的音乐,看着画面中圆形车轮的车在公路上行驶的场面;其次让学生听着激烈的音乐,看着画面中三角形或多边形车轮的车在公路上行驶的场面;最后出现椭圆车轮的车在公路上行驶的场面。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各种不同车轮运动的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最佳年龄,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因为地域和经济等原因,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弥补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在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培养上的欠缺。每个小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励再表现的欲望。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能积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计算机不仅可以用来演示形象生动的画面,突出教学重点,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如教完《米、厘米的认识》后,我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可以量一量的地方亲自测量,然后做好记录。结果他们很用心地量出很多物体的长度,有的还通过资料查找出一些建筑、桥梁等不能亲自测量的长度。学生都是亲自动手完成的,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又如教学《平均分》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一条直线把这个长方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部分,怎样分?学生议论纷纷:“这还不好办?”我说:“还有一个条件,我不仅要看谁分得最多,而且要看谁分的方法最独特。”学生跃跃欲试,很快投入电脑操作。不一会儿,有一个学生高兴地大叫:“老师,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只要是通过长方形最中心的那个点画的直线,都可以把长方形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半,有无数种分法!”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规律性知识,也正是在探索、发现规律性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品质得到发展。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小学生在年龄和心理上,都具有欠自我控制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减少或者避免这些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记忆知识,并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生对知识记得快,且记忆时间较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完《平行四边形面积》后,有这样一组题:(1)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2厘米,宽7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周长和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这两道题给学生画图分析,实物操作,有的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后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对比,反复演示,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练习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从而消除厌倦的情绪,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效果的反馈往往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中得到的,反馈信息相对滞后。然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作业信息即时反馈。即时反馈相对于传统的滞后反馈,具有两大优势。一是顺从小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的急切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方便教师对学生信息反馈的掌握,为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教学决策做好准备,使其教学决策更具有科学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达到“当堂反馈,即时补救”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错误。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认知空间

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某些环节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教学容量,增强课堂密度,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

如在教“百数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张能操作的“百数表”多媒体课件,用鼠标点击按钮,能利用颜色的变化突出显示出横排、竖排、斜排上的数,帮助学生发现排列规律;能提取单数或双数,进行转换格式排列,让学生探究数的特征;还可以用鼠标点击数字,显示出相临的数,引导学生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种数的排列形式呈现出来,充分挖掘出“百数表”蕴含的奥秘。学生在电脑“动”的显示过程中,辅以“静”的思考,既扩大了认知的空间,又学得轻松愉快。

又如在教学小学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把梯形通过旋转、平移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单靠课本上的图例和抽象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屏幕上演示出旋转、平移和比较的过程。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研究表明:人类学习获取的知识1%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11%通过听觉,83%通过视觉。可见视觉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化抽象为形象,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如在二年级《时分秒的认识》中教学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借助计算机,无声地传递教学信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正如荀子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学科的应用,必将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如果说数学课堂教学是一股清泉的话,那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为清泉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创设了愉快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我坚信,只要大家共同为之努力、创新、实践,农村数学教学的明天就会更辉煌。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8:31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14:36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56:58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