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银平
摘 要: 开展数学活动课是由我国的教育现状决定的,改“学数学”为“做数学”,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会起到巨大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活动课 设计策略
新课程完全改变了过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单一课程结构,将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加强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笔者认为,新增实践活动课内容,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现状,改“学数学”为“做数学”,与国际教学接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
数学活动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学会数学学习。因此,活动内容对每位学生来说不是绝对划一的,而是存在明显的弹性。所以,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应着重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尊重并承认现实差异,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不同收获,获得不同发展。同时,如何组织数学活动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能力、知识储备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能力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
要使活动课达到预期效果,笔者认为,在活动课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和目的
活动课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才能充分激发、培养、发展其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参与数学活动既能在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又能感受到心理的愉悦,体验成功。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并能圆满地解决问题,达到活动目的。
2.活动课要重重组知识,重发现规律,重操作过程
活动过程不仅要重视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发现,而且要重视对已知知识的整理和重组,要求学生不断提高抽象水平,并用动作、语言、符号、图像等形式表达出来,为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准备条件。在活动中要提高智力操作的强度,重视思维的训练。应要求学生用主动探索发现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实践,不仅要发现知识的由来,更要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3.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理论思维基础上实现的对已有认识的突破或创新。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有关问题的资料的全面掌握,二是在更高层次上重组已有材料。现代教学中关于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目标是以高强度的探索发现活动为基础的。设置活动课是希望活动能够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密切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然而,在现实的课程实践中,许多活动课甚至包括一些兴趣小组活动,往往丢掉了活动课程的本意,简单地把“看得见的活动”等同于活动课,把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等更为本质的东西抛弃了,留下的是徒有形式的“活动空壳”,为了“上面的活动”而活动。若这些活动课不符合现实的兴趣、意愿,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发展需要,那么,这种活动课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有违设置活动课的初衷。
例: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割成多少个三角形?
(1)通过动手,你得到怎样的规律?
(2)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
(3)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熟悉的图形拼出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几个规律;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的边数-2,等等。实践证明,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设计作品多达30余幅,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如“宁静的夜晚”,“鱼儿你慢些游”,“争分夺秒(没有时针的闹钟)”等。整堂课学生学习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4.教师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首先,教师是活动课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的作用可以表现为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营造积极、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充分交流,互相启发,合作讨论,展示自己小组或个人的成果,让学生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同时使自身得到发展。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及在活动中积累的经验。
其次,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小组一般是4至6人,他们之间应坚持“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在设计问题活动时要反复推敲是否有必要,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流于形式。活动后教师要对学生在活动中的结果、秩序及参与的态度、表现等作出积极合理的评价。
总之,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以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生生双方相互交流、互相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间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及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个过程为活动课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即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活动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充分而各有特色地发展,而不是片面地强调为活动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