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姿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新路小学,四川 成都 610500)
仿写是小学生初学写作文时一个不可回避而又非常重要的阶段。宋代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1]这话实乃经验之谈。唐代的杜甫大名独步,其诗博采众长,“转益多师”,可谓集古今之大成,兼人人之所独专,主要原因就是他“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戏为六绝句》),继承学习借鉴的胸怀开朗。明代杨慎认为杜甫诗浸润于汉魏六朝:杜子美亦多是效《选》诗,后渐放手,初年甚精细,晚年横逸不可当[2]。而杨慎本人也是师法模仿前人而取得杰出文学成就的典范,其小时,祖父叫他模仿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学习写散文,模仿贾谊《过秦论》写政论文,后来又学李白、李贺、韩愈、杜甫,“別裁伪体”,推陈出新,成为明朝雄视一代的文人。所以,初学写作文的同学有必要从仿写开始,而我们的中段作文教学也应该从如何引导学生仿写开始。笔者认为仿写作文教学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易经》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3]意思是说取法于上等标准,仅能取得中等水平的成绩,取法于中等标准,仅能取得下等的成绩。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仿写作文教学中选好优质的作品作为范文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选择优秀范文的标准至少有两个:一是规范性。所谓规范性是指所选文章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行文的遣词造句合乎语法规范。比如《翠鸟》一文,作者写了翠鸟的外形、捉鱼的特点,表达了喜爱翠鸟的真挚浓烈的思想感情,主题就很鲜明,中心也很突出。特别是写翠鸟捕鱼时的一系列动作,用词生动准确,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揣摩和模仿,是一举两得的事。类似这样的课文还有《小虾》、《松鼠》,等等。
二是合适性。所谓合适性是说所选的范文应切合学生的生活、思想感情和兴趣等实际情况,适合于学生学习模仿。教科书中的课文可以说都是经过专家精心选编的优秀范文,但有些作品由于社会、时代背景、国别等因素,离学生的生活、时代和社会太遥远,因此对课文进行合适性选择很有必要。例如《金色的草地》、《葡萄沟》、《小镇的早晨》等课文所写内容和农村小镇学生生活很接近;《海底村庄》、《海底世界》适合海边学生仿写;《美丽的小兴安岭》适合山区学生仿写。而《不愿长大的小姑娘》特别适合独生子女仿写。文中小姑娘开始不愿长大,后来心疼父母,主动帮父母干家务活,这样,一天天就长大了。这种经历与很多城里孩子相似,他们感同身受,容易模仿着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此外,《春天的雨点》描写达丽玛的语言、动作、心理,也非常切合学生实际,很多学生读后感觉“就是写我自己”的。有了这样的基础,仿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选好了范文,就要学好范文,为写作文打好基础,创设条件。从读到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的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想法都不成,老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引导学生实现从读到写的转换。这种转换可分三步:
1.从读句子中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遣词造句是写作的关键。用词不当或乱用词语,就词不达意;同样,句子表述不通顺或表述不清,也会影响文章思想的表现。所以引导学生读课文,就要注意引导他们从词语和句子着眼,学会揣摩范文中文句书写的特点和效果。如《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有很多句子虽然长,但表意清晰,有气势,句式构成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如“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两个长句都是“当”字句,但第一个长句各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二个长句各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学生明白了句子的特点,接下来就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仿写,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如要求学生用“当……当……当……当……”的句式造句,说说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文词句特点的关注习惯,也很好地贯彻了学以致用的教育原则。又如对《掩耳盗铃》一文的反问句训练。反问句通过反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在写作中常常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表现力。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教学中可先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反问句所表达的意思以及句式特点,然后仿照课文用“如果……不是就……?”进行说话练习。笔者曾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发现有学生写出了“孙中山先生说过不懂就要问,如果我不问,不就是不懂装懂吗?”之类的句子,模仿的效果很令人满意。这种先引导学生揣摩句子特点,然后进行仿写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实践了从读到写的转换。
2.从读段落中学习组句成段的技巧。自然段是由一句一句话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学生初学习作文容易犯条理不清的毛病,所以学会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一个自然段就很重要。课文《金色的草地》的第四自然段和《葡萄沟》的第二段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弄清这两个段落的记写顺序,然后出示其中一个被颠倒了句子顺序的段落,请学生比较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通过讨论比较,学生明白了写葡萄的生长过程要按照时间顺序,不能颠三倒四。有了这个印象,他们在写相同的植物和农作物方面的作文时,就会注意或仿照课文写好每个句子。中段不少的课文,其段落在表意上有总分或总分总的特点,教学目标也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如《小镇的早晨》用三个自然段写出了小镇的“安静、热闹、忙碌”特点,这三个自然段都是总分式。即先写出一个中心意思,然后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中心的段落格式。教学中无疑要先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中心词。以第二段为例,此段写“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文中选取了“河面”、“河水”、“小船”、“石桥”、“船工小调”等景致来突出“安静“的特点,当学生找出这些表现景致的词语时,老师有必要让他们知道选用这些词语的道理。弄清整个段落总分的结构特点后,再指导仿写。仿写中确定中心句是关键。比如选择“自习课时教室里热闹极了”作中心句,再从中选定中心词“热闹”,之后就要选定能制造“热闹”效果的词语,如“乱跑、乱叫、乱扔、打架”等表现动作行为的词。可以说,通过训练,绝大部分同学容易掌握这种写法。
3.从读篇章中学习组段成文的本领。引导学生学习了组词成句,组句成段之后,第三步就是组段成文,通过模仿学习,学会写完整的文章。这个阶段的仿写教学,要注意引领学生学会从全篇入手,朗读和学习课文的时候,学会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线索和思想。如《田忌赛马》以“赛马”为线索,有三个层次:“初赛失败”、“孙膑献策”、“再赛取胜”,思路清晰,结构紧凑。学完课文,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仿照课文先确定一个线索,然后再分三个部分说一说,写一写,并按一定顺序安排好段落,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当然仿写过程中,还要处理好详略、开头结尾的照应等问题,这些写作技巧,在中段一般不作硬性要求,而到高段时才是需要强调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模仿,学生对于写作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这时,我们的教学应该走出模仿思维,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写,学会独立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我们仿写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写好作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而作文教学也需要不断地探索、调整和完善,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细心和智慧的事业。
[1]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杨慎撰,王大厚笺证.升庵诗话新笺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郭彧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