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8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患者以脑卒中康复患者为主,绝大多数是老年人、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患者入院时大多合并多种疾病,存在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多种因素。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是极其重要的。做好手卫生工作已是目前普遍公认的防止医源性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方法之一[1]。目前,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普遍较差。有研究[2]发现,手卫生依从率最高的是护士,也仅为48.57%,其次为医生38.71%,而照护者和保洁员则仅为15.38%,可见照护者人员的手卫生值得关注。尤其对于社区医院中的老年患者,照护者承担着相当比例的生活护理工作。因此,本研究目的是了解照护者手卫生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以及对照护者手卫生培训的必要性,为进一步开展照护者手卫生培训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照护者32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名、女14名;年龄35~50岁,平均(41.2±5.6)岁。按培训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名,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悉本研究的目的,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对照组照护者接受医院的常规培训,不接受手卫生知识针对性培训。而观察组照护者接受手卫生知识的针对性培训,对观察组照护者发放手卫生知识讲义,并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培训,言传身教“七步洗手法”,并组织全体参加培训人员进行洗手和手消毒技术的考核,提高其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和手卫生遵从性,使之深刻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并严格执行。
1.2.2 观察指标 (1)监测培训前后洗手效果即手带菌量。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要求方法,由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对照护者的手进行采样,采样时以含0.1%卵磷脂中和剂的无菌棉签反复涂擦手部10次,无菌剪剪下棉签于培养液中,以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计数菌落数。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医护人员Ⅰ、Ⅱ类区域<5cfu/cm2,而Ⅲ类区域标准为≤10cfu/cm2,洗手后均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通过检测照护者手的菌落数及致病菌数,了解照护者手卫生的执行情况。(2)患者感染率。患者感染率(%)=在照护期间出现感染者/本组照护组照护患者的总数×100%。在照护期间出现的感染是指患者出现与疾病本身无关,但与照护质量有关的感染,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3)监测培训前后照护者的洗手次数、依从性。培训前聘请护理专家以及控制院内感染专职人员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手卫生指征、方法,设计统一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格和观察方法,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中心医院感染小组人员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对手卫生培训前后的依从性进行评分(调查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手卫生指示的问卷调查,另一部分为手卫生执行情况的暗访调查,共50项指标,每项2分,满分为100分),观察照护者人员在不同手卫生指征下执行手卫生情况。本调查中手卫生包括用流动水按照七部洗手法洗手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清洁双手。此外,制定有效洗手次数监测表、照护者手卫生实施情况调查表等对洗手次数进行监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培训前后照护者洗手次数和依从性的比较 培训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照护者洗手依从性评分及洗手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训结束后,观察组照护者洗手依从性评分及洗手次数均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照护者洗手依从性评分及洗手次数均优于培训后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表1 培训前后照护者洗手次数和依从性的比较(n=16,¯x±s)
2.2 培训前后照护者手带菌量及医院感染率的比较 培训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照护者在手部平均带菌量及相应组医院感染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培训结束后,观察组在手部平均带菌量和相应组医院感染率上均较培训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照护者在手部平均带菌量和相应组医院感染率上也明显低于培训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培训前后照护者手带菌量及医院感染率的比较
3.1 照护者手卫生培训的重要性 医护人员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有研究[3]表明,经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发生医院感染约占30%。目前,国内的手卫生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中心,由于管理和设施投入上的薄弱,医生和护士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仅为39.13%[4],其中照护者人员洗手的执行率仅为23.5%[5]。大多数照护者对于洗手的认知水平也普遍不高,有53.06%的照护者不知晓“七部洗手法”,洗手方法更是普遍地掌握不全[6]。另外,有研究[7]显示,社区卫生服务站已配备的手卫生设施中,普通短柄式水龙头占79.3%,同时还发现有4所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及照护者与患者共用水龙头;有62.8%的科室手清洁剂为肥皂,而且肥皂未干燥保存,未配备干手用品及用非一次性毛巾的占76.8%,且没有一家科室配备快速手消毒液。这提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手卫生设施相当匮乏,社区未能给医护人员特别是照护者人员提供维持手卫生的硬件条件,感染管理存在很大隐患,需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照护者的手卫生情况令人堪忧,而且由于基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收治的大部分患者为老年患者,这些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常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入院后照护者承担了患者的大部分生活护理工作,如洗漱、喂饭、大小便处理、协助卧床患者活动等。由于与患者接触机会多,很容易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媒介,照护者的手卫生状况则更应受到关注。本研究发现,手卫生培训可以促进照护者掌握手卫生知识,熟练使用“七部洗手法”,从而提高照护者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次数,并有效降低手部平均带菌量和医院感染率。此外,还需加大对手卫生设施的投入、强化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加强监督指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制约照护者人员洗手的障碍,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2 照护者手卫生培训的措施 除了提高医生、护士手卫生的依从性以外,加强照护者人员的手卫生意识也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关键之一。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应涉及全院职工,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普及不能遗漏死角,应将照护者人员纳入手卫生培训的人员中,具体措施如下:(1)对照护者等手卫生知识薄弱人群要加强培训,必要时进行跟踪监管;(2)对照护者进行定期举办手卫生知识讲座;(3)在医院内张贴七部洗手法的流程图、并对照护者人员定期发放各种手卫生资料;(4)由感染控制小组人员现场指导学习七部洗手法要领并予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增强照护者手卫生意识及手卫生依从性;(5)把手卫生教育作为病房健康教育的一项内容,提高患者、家属的自我防范意识,让患者及家属来监督照护者认真执行手卫生行为,以提高照护者手卫生的依从性。
手卫生的培训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其与医院感染率及耐药菌感染率的下降有着密切关系。今后应定期监测照护者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强化其手卫生意识,并重点加强照护者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最终达到预防并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Aragon D,sole M L,Brown S.Outcome of an infection prevention project focusing on hand hygiene and isolation practices[J].AACN Clin,2005,16(2):121-132.
[2]刘薇,李禄俊,刘霞,等.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2):150-151.
[3]王文革,许岩,华楠.手卫生在控制医务人员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8,22(3):822-823.
[4]符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141-142.
[5]杨惠娥.手术室照护者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7):633-634.
[6]江长缨,赵纯红,蒋文珍,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工手卫生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10,10(2):5-7.
[7]汪备仙.基层医院手卫生设施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