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烧伤与皮肤外科,陕西 西安710032)
身体意象是个体出生后与重要看护人的互动过程中,以及在后来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并内化了的对于自己身体各个部位身体体验的意象、幻想和意义的现存记忆的显现,并且在头脑中最终形成的自己身体的整体意象,是身体自我在意识层面的表征以及潜意识身体自我和整体自我的象征,包括对身体外表、部位、功能、健康、健美、疾病、体型、胖瘦等的意识与无意识的情感、态度、关注程度、关爱程度、满意度及对其采取的相应的行为方式[1]。自我价值感(自尊)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自我情感,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和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众和他人)以及对作为主体的自我正向的情感体验[1-2]。心理健康状况与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密切相关,自我价值感越高,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3-4]。研究[5]发现,不健康的身体给自我会带来负面的情绪,如强烈的自我否定、焦虑、自卑、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我们在工作当中发现,烧伤患者因为创面纤维化修复的不可避免,易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如瘢痕增生和挛缩造成的毁容、肢体畸形和功能障碍[6]。本文探讨小面积烧伤患者身体意象与自我价值感的状况及其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之间来我院就诊的烧伤患者共509人。选择标准:烧伤面积占体表面积≤15%,精神正常,具有口头或者书面表达能力,且了解本研究并愿意配合。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三大部分:(1)基本情况问卷。包括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点,如性别、身高、体重、年龄、专业等。(2)多维度身体意象问卷(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MBSRQ)[7-8]。MBSRQ主 要 测 量 个体对自我身体意象的态度,适用人群是15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包含67个项目、10个分量表,前7个分量表包括两个主成分:“评价”和“关注”,分别是:外表评价(appearance evaluation);外表关注(appearance orientation);体 能 评 价(fitness evaluation);体 能 关 注(fitness orientation);健 康 评 价(health evaluation);健康关注(health orientation);疾病关注(illness orientation)。MBSRQ具有较强的收敛、区分和结构效度,所有分量表都具有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采用5点评分记分法,“1”表示“完全不同意”,“2”表示“多数情况同意”,“3”表示“不同意也不反对”,“4”表示“多数情况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各分组标准为:低分组(>1~<3)、中分组(3~4)、高分组(>4)。(3)自我价值感量 表 问 卷(self-worth scale questionnaire,SW)[9]。包含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3个分量表,共56个项目,各分量表包含的项目数为6、10和40个(其中,特殊自我价值感包含10个内容量表各有题项4个)。采用5级评分制,包括“完全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对应评分1~5分。得分越高,自我价值感越高。
1.2.2 资料收集方法调查前,向患者详细讲解调查目的及调查表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承诺保密并征得患者的同意,要求患者根据个人情况如实填写。共发放问卷509份,回收有效问卷477份,有效回收率为93.7%。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统计性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烧伤男女患者的身体意象特点描述 烧伤男女患者的身体意象得分见表1,身体意象主要分外表评价、健康评价、外表关注,健康关注四个方面。其结果表明:在外表评价,健康关注及疾病关注,男性与女性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健康评价、外表关注上,男性对外表基本不关注的比例多于女性(t=3.76,P<0.05)。分组描述见表2。
表1 烧伤男女患者的身体意象得分情况(¯x±s)
表2 烧伤患者身体意象分组描述(%)
2.2 烧伤患者自我价值感总体描述 烧伤患者的自我价值感表现为:总体自我价值感(18.21±2.35)分、一般自我价值感(27.88±2.91)分、特殊自我价值感(60.29±9.48)分、生理(身体)自我价值感(22.99±4.56)分。除一般自我价值感外,不同性别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特殊自我价值感、身体自我价值感方面,女生组明显高于男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表3)。
表3 不同性别烧伤患者自我价值感比较(¯x±s)
2.3 烧伤患者自我价值感年龄差异 烧伤患者自我价值感在不同年龄的比较,除身体自我价值感外,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说明:成年组分别与青年组、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烧伤患者自我价值感比较(¯x±s)
2.4 烧伤患者身体意象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性 见表5,结果表明:男性组在健康关注与身体自我价值感呈正相关,而女性在健康关注与身体自我价值感相关不显著;在外表关注上,男性组在外表关注与总体自尊相关不显著,而女性在外表关注与总体自尊相关显著(P<0.05或P<0.01)。
表5 患者身体意象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系数(r)
3.1 身体意象研究现状 通过对身体意象研究的回顾[11-12],我们发现,自我的身体意象对于自我形成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来国外对身体意象的研究不断上升,但国内对身体意象的研究相当缺乏。目前,我国极少数研究者开始关注身体自我,并且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试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和成熟的理论,也没有专门针对身体意象问题的干预理论或措施出台。
3.2 不同性别和年龄烧伤患者身体意象的差异 性别的社会意义依附在它的生理意义之上,由生理意义不易改变的特性,造成社会意义的先赋性和天然性的假象。由性别生理影响到性别心理及性别社会心理。于是,其社会意义对生理意义的附着就更紧密,更容易以生理意义界定和解释其在社会的意义。结果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注意自己的外表,对身体的关注度不同,并且更关注担心自己的外表。身体意象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导致烧伤患者身体意象问题的原因背景。可能更多的与我国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社会对男性女性的评价标准有一些差别,男性的评价标准是以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而人们在了解女性时,最先关注女性外貌。所以,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中,女性自然有比男性更注意自己的外表。从年纪差异看,成年人更值得我们关注,他们普遍对自己的外表关注较高,这也与更多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有关。
3.3 烧伤患者身体意象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性 总体上烧伤患者总体自我价值感、特殊自我价值感、身体自我价值感与外表评价健康评价、身体部位满意度显著正相关。即外表评价、健康评价和身体部位的满意度越高,患者总体、特殊以及身体自我价值感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同时女性患者身体、特殊自我价值感还与外表关注呈显著正相关,而男性特殊自我价值感与健康关注呈正相关,即女性患者对外表越关注,身体及特殊自我价值感越高;男性患者对健康越关注,身体自我价值感越高;而女性患者一般自我价值感只与外表评价呈正相关,即外表评价越高,一般自我价值感就越高。在以往一贯把低自我价值感置于抑郁的中心位置,而高自我价值感则被认为具有自我防御功能,可用于避免对自己的威胁;同时认为自我价值感具有焦虑缓冲功能,作为焦虑的缓解器,当受到威胁或冲击时,会诱发一定的社会行为,去防御和补救。如自我价值感较低,社会适应机制就会受损,从而引起适应不良和障碍,导致各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问题。因此,应重视患者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性,重视身体意象对于自我价值感、自尊的重要性;尽量避免身体意象的偏差对自我价值感的不良影响[13]。
3.4 身体意象与自我价值感研究的必要性 身体意象作为自我结构的重要基础,它是自儿童阶段发展起来并贯穿人整个生命全程的观念。人体的物质属性,例如相貌、体能、健康状况等都是透过身体自我综合到整体的自我观念中。同时,这种看法还具有评价性,它以社会为参照,对人的自尊、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都会产生持久影响。因此,对身体意象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人们了解自我的不同层面在整个人格结构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亦可以进一步解释个体究竟是如何将身体自我整合到自我系统中、身体意象是如何在生活历程中变化的等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生命的要求不仅仅是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同时更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在注重用生物学指标评估器官功能的同时,也开始应用心理、社会学指标来全面评价与研究具有心理、社会特征的整个患者,以弥补传统单一生物学指标的不足。据此,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生活质量这一概念来全面地反映健康状况[14]。通过了解烧伤患者的身体意象、自我价值感水平的特点,分析患者身体意象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身体意象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可以引导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正确引导患者提高自我体像认知,学会正确看待身体变化,保持良好心态,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1]黄希庭,杨雄.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21(4):289-230.
[2]黄希庭,凤四海,王卫红.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全国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学,2003,26(2):194-198.
[3]范蔚,陈红.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3):352-353.
[4]钟慧,黄希庭.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31-33.
[5]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6]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585-598.
[7]冯秋燕.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5.
[8]徐霞,张建新.身体意象的知觉测评和态度测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977-1978.
[9]黄希庭,杨雄.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21(4):289-290.
[10]骆艳萍.成年人自我价值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10.
[11]吕小康,汪新建.意象思维与躯体化症状:疾病表达的文化心理学途径.[J].心理学报,2012,44(2):276-278.
[12]平凡,潘清泉,周宗奎,等.体质量指数、嘲笑与自尊:身体意象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5):369-371.
[13]张锋,毕重增,陈本友.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0(6):6-9.
[14]林亚君.生命质量与生命数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0):45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