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选择问题初探——基于信息观视角

2014-03-05 03:45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乔莉楠
财政监督 2014年32期
关键词:盈余费用财务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乔莉楠

一、引言

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总是比投资者了解更多关于其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的信息,因而投资者被置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为了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处于信息优势方的上市公司通过释放、传递信号来平衡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冯袓妮在2013年指出,经营管理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非不可调和,可以通过信息披露制度来缓解。信息披露依据信息是否以货币计量可以分为对财务信息的披露和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披露主要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呈现,而公司基本情况、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以及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等都属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范畴。一直以来,财务信息尤其是会计盈余信息在评价企业业绩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属性决定了财务信息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投资者作出决策不仅要依据企业过去的业绩,更需要关注企业的发展趋势。非财务信息向使用者提供大量非量化信息,反映的信息范围广,更能展现企业的发展前景,成为对企业进行长期评估的关键。Brown和Lys早在1999年的研究中就发现财务信息作为公司市场价值决定因素的地位从长期来看呈现下降趋势。Francis和Sehipper在1999年也指出财务报表在投资者心中已经失去了它的重要地位。因此,非财务信息不仅是对财务信息的补充,在某种程度上更优于财务信息。财务信息质量不高并不意味着企业各项运行机制都存在问题,企业仍可以通过非财务信息将自身的发展潜力和未来价值展现给信息使用者。

由于经营环境错综复杂,在某一时期,上市公司很可能达不到目标盈余水平,致使财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当预期此种情况会发生时,理性的经济人不可能坐视不管,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从财务信息披露入手,操纵盈余,进行盈余管理,美化财务信息。二是从非财务信息披露入手,加强对定性的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图向外界传递这样的信号: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各项经营活动都合理正常地存在与运行,虽然财务信息质量不高,但这也是对企业短期业绩的真实表达,不存在虚假描述,从长远来看,其在同行业中仍具有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我们可以发现,第二种选择更符合相关者的利益,而通过盈余管理披露虚假财务信息既损害相关者的利益,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那么,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做出第一种选择?换句话说,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实施盈余管理?这也是本文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多,本文仅就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做出探讨,因而问题转变为: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任何企业在作出一项决策前都会对其成本进行考虑,只有当成本在其可承受范围之内,才会予以执行。又因为上述两种选择是在信息角度下给出的,因此,本文在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美化财务信息的成本和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求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在信息视角下影响企业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因素。非财务信息包括很多内容,自2012年起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经进入强制披露阶段。为方便资料获取与量化,本文仅以内部控制信息作为非财务信息的代表进行研究。

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成本

(一)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按照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K.Scott的说法,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和)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尽管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超过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在某种特殊经济环境下可能对企业具有正面效应,但是从信息的质量要求来看,盈余管理后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大大降低,以机会主义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会严重损害相关者的利益。Schipper在 《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一文中首次指出盈余管理包括真实活动方面,她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安排投资或筹资决策的时间来改变报告盈余或者盈余的某些子项目的活动。Roychowdhury(2006)研究发现公司存在销售操纵、生产操纵、费用操纵以避免亏损的行为,并系统提出了度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的模型。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旨在构造真实的交易活动或控制交易发生时间来调节盈余,会导致企业出现异常的销售、生产和费用水平,通过对异常情况水平高低的观察,可以判断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的高低。Roychowdhury(2006)给出了正常水平下销售、生产和费用水平的估计模型:

运用上述模型能够分别对正常销售水平下的现金流量、正常生产水平以及正常费用水平作出估计,估计的正常水平与企业特定时期的实际值相比,两者的差额就是异常值,即企业实施的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的程度。其中,CFOt表示第t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At-1表示第t-1期的总资产,St表示第t期的销售收入,ΔSt表示销售变动额,PRODt表示第t期的生产成本(营业成本与存货变化之和),DISEXPt表示第t期的费用(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之和)。

由于企业不可能仅仅使用一种操控手段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多数情况下是对几种操控手段的综合运用,因此有必要对综合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进行度量。企业进行正向的真实盈余管理,也就是追求高利润额时,会导致较低的现金流、较高的生产成本以及较低的酌量性费用。为此,Chi,Lisic和Pevzne(2011)构建了真实盈余管理指数(REM_index),其中REM_index=-Abn_CFO+Abn_Prod-Abn_Discexp。

(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成本及其量化。本文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成本分为主动实施成本和外界反应成本。

1.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主动实施成本。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主动实施成本主要是由企业承担的因采用各种手段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带来的未来期间的损失。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很多,本文仅以销售、生产、费用操控这三种最常见的手段为基础进行成本分析。

销售操控是利用价格折扣和放宽信用政策来吸引客户消费,以达到增加销售收入、实现盈余的目标。这种消费包含着一部分未来消费,即消费者将未来期间的消费行为提前到当期,虽然本期利润增加,但是以牺牲未来期间销售收入为代价。李彬、张俊瑞(2009)指出在随后的期间,如果公司减少或取消价格折扣、紧缩信用条件,公司的销售收入将大幅缩减,财务业绩和现金流量水平也将明显降低,股东获利能力随之下降。此外,赊销比例的扩大,不仅应收账款占用大量现金流,而且坏账呆账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销售操控的成本包括刺激客户提前消费而降低未来收益的成本、应收账款投资资金成本以及坏账损失成本。

生产操控是基于规模效应,按照成本性态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变动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变,所以单位产品成本就会下降,销售利润率就会上升。但是大量的生产导致存货大量积压,增加了仓储和服务成本,现金流也因库存占用而丧失了其他投资的机会。另外,出于谨慎性考虑,期末出现减值迹象时要进行减值测试,当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还要对这部分积压的存货计提减值准备,这些都增加了存货的持有成本,也就是生产操控的成本。

由于研发、员工培训和广告等费用的支出在当期产生的效益不明显,它们作为利润的抵减项目会减少本期的利润额,因此决策者出于盈余目标的考虑,减少这些酌量费用的行为就是费用操控。从长远来看,研发、员工培训以及广告等费用的支出能够提高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员工技能。因此,牺牲长远利益追求短期盈余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就是费用操控的成本。

2.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外界反应成本。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外界反应成本是指利益相关者面对企业实施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虽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较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来说,隐蔽性较强,但并不代表不会被发现。如果财政、税务部门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活动并导致其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时,按照我国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告,以便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这样将会大大降低社会公众对企业未来价值的预期,修改交易条款,甚至引发法律诉讼,势必会导致公司股价大幅贬值,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朝着不利于企业的方向改变。

3.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的量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意味着企业在作出决策前预期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较低,低于实施此项活动带来的收益;反之,如果预期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过高,高于实施此项活动带来的收益,那么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就会降低。因此,不难发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实施程度与其预期成本之间存在着反向的关系。本文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综合操纵成本指数(EM_C)来衡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的高低,定义EM_C=1/EM。同样,定义销售操控成本指数CFO_C=1/CFO,生产成本操控成本指数PROD_C=1/PROD,酌量费用操控成本指数DISEXP_C=1/DISEXP。其中,EM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实施程度,CFO为销售操控程度,PROD为生产成本操控程度,DISEXP为酌量费用操控程度,其测量借鉴Roychowdhury和Chi,Lisic&Pevzne的研究。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前提是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能有效地运行,在这一阶段企业为此要付出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成本。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是以报告的形式体现的,包括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并出具评价报告。因此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记录、整理和测试等工作都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企业需要承担的一项成本。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鉴证之后所出具的专项鉴证报告,企业为此付出的审计费用也构成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一项成本。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的量化。由于内部控制设计、执行成本,对内控有效性评价成本以及审计费用不属于上市公司公开的信息范畴,因此本文以间接的方式来量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

设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阅读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样本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质量进行打分。定义满分为内控信息披露高质量值,将其与样本公司的实际分值相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就是样本公司为达到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有待提高的程度。为达到高质量内控信息披露水平,企业必须付出成本,也就是说内控披露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各种内控信息披露成本付出的过程。因此,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待提高的程度作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为达到高质量水平还需付出的成本的替代变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为达到高质量水平还需付出的成本指数 (IC_C)=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高质量值-样本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实际值。按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要结合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进行评估,因此本文以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为基础,通过观察样本公司对内控五要素的披露情况来判定其披露质量的高低。本指标体系共5个一级指标,下设15个二级指标,以“是否披露及披露的程度”为判定标准进行评价,满分为22分,即本文设定的内控信息披露高质量值(见表1)。

表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四、实证研究

(一)样本来源。本文研究的前提是公司预期盈余水平达不到目标值时的选择,微利公司在年度报告前更有可能存在此种预期,因此选择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动机更明显的微利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刘烜辰(2011)的研究,将微利公司定义为净利润大于零且净资产收益率落在[0%,1%]之间的公司。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测量涉及连续3年的数据,最终选定沪、深两市A股共61家微利上市公司2011年、2012年、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巨潮网站、国泰安金融数据库,并手工搜集整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内控审计报告,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二)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销售操控的成本指数 (CFO_C)均值为-13.4473,生产成本操控的成本指数(PROD_C)均值为-8.8006,费用操控的成本指数(DISEXP_C)均值为-71.0827,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综合操控成本指数(EM_C)均值为-70.8242,说明企业对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预期比较低,尤其是对于酌量性费用的操控成本预期在三项操控成本中最低,表明企业通过酌量性费用的操控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为达到高质量水平还需付出的成本指数(IC_C)均值为15.8033,说明为达到高质量内控信息披露,企业要付出的成本很高。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研究假设。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提高非财务信息的质量水平,采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直接导致财务信息被美化。当企业预期达不到目标盈余水平时,不损害相关者利益的做法是保持已有盈余信息的真实性,从非财务信息角度入手,向相关者描述企业的发展潜力。但是,如果内部控制等非财务信息披露成本过高,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企业至少不会在现有的水平上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由于外界接收到的企业信息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集合,既然非财务信息传递通道受到成本的影响无法呈现高质量水平,企业就会把目光集中在财务信息上,选择构造活动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美化财务信息,试图通过财务信息传递通道向外界传递利好的信号。此时,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成本就会相对降低。因此,本文假设: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越高,运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手段美化财务信息的成本越低。

(四)相关性分析。从相关性上来看(见表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指数(IC_C)与销售操控成本指数(CFO_C)、生产成本操控成本指数(PROD_C)呈正相关关系,与酌量费用操控成本指数(DISEXP_C)以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综合操控成本指数(EM_C)呈负相关关系。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综合操纵成本指数中,销售操控成本指数和生产成本操控成本指数受内部控制披露成本的影响较小。而酌量费用操控成本指数加强了这种负相关性,说明当内控信息披露成本上升时,酌量费用操控成本受到的影响最大,且为反向的影响,即企业采用酌量费用操控盈余的可能性最大。

表3 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

(五)结果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越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就会相对降低,与假设一致。而当决策者预期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较低时,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此,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会影响企业是否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观下影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因素图

至于两个成本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方向(选择还是放弃),则受到两个成本大小的影响。当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较高并高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时,企业至少不会在原有的披露水平上加强对内部控制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成本相对降低,加大了企业操纵盈余、美化财务信息的可能性。相反,当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较低并低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时,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企业很可能放弃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加强对定性的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图向外界传递企业仍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信号,如图2所示。

图2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选择图

图3 信息观下减少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对策分析图

五、结论建议与研究的不足之处

美化财务信息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目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成本是决策者实施此项行为的依据。本文以独特的信息观视角,将问题置于整个信息系统中,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实施目的与实施依据两方面入手,给出减少损害相关者利益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建议:在降低内部控制等非财务信息披露成本的同时,提高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成本,强化社会公众对包括内部控制信息在内的非财务信息的关注(见图 3)。

本文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的量化并不够成熟,以间接的方式将成本指数作为替代变量,精确程度不够高。此外,由于影响企业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因素众多,而非财务信息披露成本并不是其决定因素,只是从信息角度探寻出的一个影响因素,如果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做回归分析,方程并不显著。本文只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仅探求两者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相关的方向,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Schipper.K.1989.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3(4):91-102。

2.Roychowdhury,S.2006.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42(3):335-370。

3.Scott,William R..1997.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J].Prentice hall,Inc.295。

4.冯袓妮.201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13。

5.陈震.2007.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比较与整合[J].财会月刊,12。

6.李彬、张俊瑞.2008.生产操控与未来经营业绩关系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现代管理科学,9。

7.李彬、张俊瑞.2009.销售操控与未来经营业绩关系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3。

8.叶康涛、刘行.2011.税收征管、所得税成本与盈余管理[J].管理世界,5。

9.刘立秋.2004.基于收益和成本的盈余管理决策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4。

10.蔡春、朱荣、谢柳芳.2011.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12。

11.宋常、田莹莹、陈茜.2014.内部控制自愿披露、披露成本与融资需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36。

12.刘烜辰.2011.微利企业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基于上市制造企业[D].西南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盈余费用财务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水利财务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