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领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一种普遍手段。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发展,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直观性、动态性、开放性、情境性等特点与历史传统课程资源相结合,有助于再现历史情境、渲染历史氛围、建构教学支架、丰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手段,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具有互动性和有效性。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原先枯燥、单调的历史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直观感受,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这些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都具有积极意义。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新课改下所采用的新型课堂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它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图片资源、生动的图像资料,甚至是超文本、动画、动感的音视频等大量的信息呈现于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没有时间去开小差,去做小动作,去与同学窃窃私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是新课改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为课堂优质化生成创造了温床和摇篮。而历史课,为学生讲解的大都是发生在久远年代的真实的记载和重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已经离人们的生活很遥远,甚至比较陌生。
基于历史课自身的学科特征,不难发现如果仅仅靠教师对历史史料的口述和阐述,远远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也触发不了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真实情感,也无法激发学生对遥远的历史知识的真实体会和感悟。而多媒体技术手段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就能比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的教学方式有效得多,而且多媒体能够通过音响和音乐效果以及画面视频效果,为学生比较直观地再现历史,重演过去。这样的辅助教学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学生对有些历史知识的理解也变得容易多了。所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是实现课堂高效化,优化教学环境的有力推手;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整合多媒体技术,是教学改革推进的必然。
再现历史,模拟真实情境 兴趣和动机是初中生自觉学习历史课程内容的内在驱动力,多媒体的使用可以通过影像资料的展示还原历史情境,增强初中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使学生摆脱课本内容的抽象和单调,融入到历史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现实感和感性体验。
教师在讲解重要历史活动、重要战役、历史人物经历等相关内容的课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影像资料的形式,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从而避免了传统讲授的抽象。如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课时,可以选择播放影片《开天辟地》中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资料,让学生切实体会共产党的艰辛和毅力;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可以选择播放影片《开国大典》中的片段,让学生感受毛主席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话语的豪迈与激昂;在学习“钢铁长城”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建国以来的国庆大阅兵,在气势雄壮的阅兵场面中体会新时代中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与来之不易。通过多媒体对历史内容的直观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
渲染氛围,融入历史教育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蕴含了深刻的思想道德内容,初中历史课堂是对初中生进行德育培养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良好道德氛围的营造,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鸦片战争”一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影片《林则徐》中关于描述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的片段,引发学生产生爱国意识,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容易对音乐等具有冲击力的氛围渲染产生共鸣。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黄河大合唱》《长城谣》《团结就是力量》等感染力强的音乐渲染适宜的历史氛围,增强学生主动体验探究历史知识的倾向性,并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如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马赛曲》等革命歌曲,让学生在动人魂魄的旋律中感受当时法国革命军进军巴黎的义无反顾。通过旋律的渲染,也让学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感受到历史与艺术的双重洗礼。
构建学习支架,优化信息加工 “支架”作为一个原始的建筑学概念,应用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就是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提供框架性、暂时性的有效帮助,并在学生达到一定知识水平之后可以撤除的一种辅助性工具。初中历史涵盖内容相对较多,具有复杂性、层次性等特点,教师为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理顺前后关系,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章节结构图或概念图,使历史课程内容逻辑关系更加清楚,优化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例如,在“近代化的起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内容的概念图,让学生对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几次尝试、过程、结果以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再如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大事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概念图,让学生比较同一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与差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统合加工能力。
激励学生参与,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领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智慧的发展,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发挥想象、创造力的平台。通过多媒体辅助进行话剧表演、历史辩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表观点的机会,并通过这种历史活动的进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合同为一家”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表演以“文成公主入蕃”为题材的话剧,学生通过角色代入,去设身处地地体会当时主要人物的心理特点,理解民族融合的必要性和进步意义。再如,在“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电视剧《戊戌变法》的部分片段,引导学生分组担任保皇派与变法派的角色,然后谈论:该不该实行变法?通过探究和分析,学生深入理解了当时变法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并对相关历史内容的意义和影响有了深入的思考。
多媒体的融入使初中历史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活力。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前提下再现历史情境、渲染课堂氛围、建构学习支架,并将德育因素融入初中历史课堂中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
[1]邓威伟.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改革与实践,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