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婴女孩的“暴力”从何而来

2014-03-05 10:39于荷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4年2期
关键词:男童电梯暴力

于荷

【新闻回放】 2013年11月25日下午,重庆吴女士带着一岁半的孙子原原乘电梯到一楼时,吴女士搬着童车走出电梯,原原被关在了电梯里面。5分钟之后,原原浑身是血地躺在居民楼下。小区电梯内的监控录像显示,一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摔打原原,最后将他扔出电梯。事后发现原原是从25楼掉下,怀疑是女孩儿所为。

“暴力”或源于生活中的“游戏”

十岁女孩儿摔打男童的视频一出就引起极大反响,有震惊、有愤怒、有感叹……很多人发出疑问,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暴力,下如此重的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付瑶说:我们习惯性的会考虑她的成长经历,到底是怎样的环境,才会让一个女孩子成长为这样。她的暴力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她的心理问题。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在意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的生活经验,也并不知道孩子的游戏是在演练自己内心的世界。不妨从心理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假设: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在玩自己的玩具,如果不喜欢了,会不会直接扔到地上,然后踩上两脚?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在父母看来都不是问题。但如果孩子不喜欢的不是玩具,而是小狗、小猫或者是一个更小的孩子呢?放到这次事件中,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女孩看着男童很可爱,就抱了起来,而男童一直哭闹,女孩没有了耐心,就像扔玩具一样把男童扔在了地上,看到其还是哭闹不止,然后开始出手打他。这样的行为肯定能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痕迹,如父母曾对女孩打骂或是女孩对玩具的破坏。

施暴女孩心理健康程度低

在新闻中可以看到,女孩儿的父亲说自己的女儿平时很好,只是表达友好的方式不对,说事发后他问女儿为什么要踢打男童,“女儿说男童跟她做鬼脸、不友好”。李先生认为,伤害男童只是女儿表达感情的方式,“她希望男童对她笑,对她友好。”女孩儿的想法是不是说明她的心理出了问题呢?

付瑶说:整个事件中,女孩表现出的行为是残忍的,不论是先天生成,还是后天促成,也不论其间发生了什么,对1岁半的婴儿实施暴力的女孩,心理健康程度是很低的。而他父亲认为伤害男童只是女儿表达感情的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是否李先生自己也觉得家庭中对孩子的打骂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呢?

从女孩的行为方式推测,她的家庭很可能存在暴力环境,在一个缺少爱的家庭里,孩子耳濡目染,极有可能模仿大人的行为。同时,女孩的认知发展也不是很好,否则不会做这样视生命如草芥的事情。她缺少同龄人该有的道德是非认知,这应该是与其受到的教育有关系。

另外施暴的小女孩之所以残暴,不仅仅是其父母的教育问题,更是目前教育体制的问题,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更优秀,给孩子报很多的补习班,一心只关注孩子的课业问题,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心理、修养层面的教育。

什么样的孩子易有暴力倾向

付瑶说:性格的形成可追溯到刚出生的婴儿时期,但除了先天因素,后天的教育、环境对性格的影响更大,其中家长的养育方式尤为重要。一颗种子,种到怎样的泥土里,就会吸收怎样的营养长大。诸多儿童暴力事件,往往都会在家庭、在家长身上找到答案。

用暴力宣泄情感的孩子大都是早期教育的暴力承受者,从小到大,他们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暴力,例如家庭暴力、冷暴力(被家长冷漠、忽视)、电视文化传播的古惑仔或者是网络游戏中的暴力等等。耳濡目染下,这些孩子对这些暴力都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认同感。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性,父母常暴力孩子也会学;家长是完美主义者,孩子压力大,也会形成以暴力发泄情感的习惯;同时孩子缺少陪伴,内心孤独压抑,也会衍生暴力。

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

现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太多,家长如何能发现孩子的问题?付瑶认为:首先应判定孩子适应环境的状况。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言行举止与外在环境越不协调,心理越反常。如果孩子老是吃不下饭或暴饮暴食,做功课、看书总走神,做游戏时提不起精神,在同龄人群中格格不入,为无足轻重的小事烦躁不安甚至大发脾气等等,都是孩子在发出信号——我需要帮助。

第二,观察孩子有无异常的症状。孩子体重骤增或骤减、精神委靡、失眠、嗜睡或常做噩梦、亢奋多动、焦虑不安、害怕、沉默不语、躲避与人的接触、记忆力下降、身上有伤痕等现象,都是应引起警觉的症状。家长一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对异常症状很难做进一步细微的检查,但可通过询问孩子的感受来综合判断。任何行为必然伴有主观感受,一种行为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孩子的主观感受如何。要看这种行为给孩子带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

第三,用心理测量工具测定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专门的心理测验量表,可在较短时间内对一个人的某些方面的心理属性作出测定,判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家长最好到心理咨询机构或和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联系,借助科学的方法判断孩子心理问题。

心理疾病的诊断是需要科学依据的,下结论尤其要慎重。同时在孩子面前,家长不要表现出对心理疾病特别的恐惧和担忧,更不要制造一种讳莫如深的气氛,让孩子感到这是件“丢人”的事。你可以像对待孩子发烧感冒一样,表达适度的担心,谈论对付它的方法。事实上,许多心理问题也和感冒发烧一样,再普通不过了。

让孩子哭出声来

女孩摔婴事件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生命教育的缺失。在孩子成长期间,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周围的成年人,都应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关怀,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责任心,形成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懂得对生命的尊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时时遇到困难,但孩子并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有些难关,孩子可顺利通过,但有些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会郁积下来,成为心理健康的潜在威胁。

付瑶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社会及家庭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和老师要疏导好孩子的不良情绪。孩子正常宣泄不良情绪的第一个渠道是孩子的叫喊声。当孩子痛苦时,我们起码得让孩子喊出来,把“我很难受”这句话说出来。第二个渠道是孩子的哭声。孩子心里有委屈、伤痛,就让他痛痛快快地哭,这就大大降低了孩子心身得病的可能性。第三个渠道是让孩子把难受的事情说出来。称职的家长首先得学会听孩子的声音——听有声的声音和无声的声音。你听清了,你做的反应不一定正确;你听都没有听,你做的反应肯定不正确;另外,社会的大环境里要构建尊重、理解孩子的氛围,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除了文化课程,还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男童电梯暴力
反性别暴力
美2岁男童疑在家“开枪自杀”
电梯,电梯,“飞”起来
暴力的班长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
开开心心乘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