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和卦影

2014-03-04 18:57张宗子
书屋 2014年2期
关键词:册子红楼梦

张宗子

《红楼梦》里预言众女子的命运,最确切可靠的,莫过于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红楼梦曲”和观看的金陵十二钗册子了,因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其次是怡红夜宴时的抽花签,但花签上的一句诗,虽然和抽中者密切对应,却不一定是其一生的总预言,只是人物某个方面的说明。如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我们一看,自然会心。所以,不妨作为辅助材料。至于各次诗会上的作诗填词,读者借此了解人物的性情和才气,也就罢了,若字字索隐,无限发挥,十几首诗词,典故一堆,意象无穷,每个人物怕不可以整出一部太真外传。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胡适的这句名言还得加一个限定:材料必须可靠,解释须有根据。

唐德刚在《胡适口述自传》里说,大陆“红学”周汝昌用力最勤,成就最多,胆子最大。前两个最,有《红楼梦新证》在,实至名归;后一个最,皮里阳秋,也许指的是周先生晚年钟情于湘云,故不遗余力,要促成她和宝玉的姻缘。周先生为了证明湘云最后一定嫁给了宝玉,把书中每一处可以望文生义的地方都挖了出来,却忘了曹雪芹设喻是有分寸的,决不能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譬如他读到湘云的咏菊花诗,有一句“霜清纸帐来新梦”,马上把这“新梦”联想为“鸳梦重温”。若按这样的解释方法,同是湘云的一联诗句,“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上句岂不是说终身不嫁,下句岂不是说青春早逝么?而且这比他前引的那一句说得更明确,更无歧义。

金陵十二钗册子,形式一图一诗,以诗解图。这种形式,中国古典小说里屡见不鲜,我们觉得熟悉,潜意识里也认可其权威性。前一阵子,至少半年多时间里,一直在读《夷坚志》,不断读到关于卦影算命的故事,正好宣树铮老师说起他们北大校友会准备讨论《红楼梦》,让说几句,我也就把未写完的关于史湘云的文章翻出来,重审其中摘引的资料,准备以此应命。这一读,忽然福至心灵,心想:十二钗册子,那不就是宋人常说的卦影吗?

卦影又称轨革,或者说是轨革术中的一种。简单讲,就是算命先生按照卦序预备的一套图签,上面有简单的图形,有的配有文词,也有不带文词的。我想它的样子,和今天寺庙里的求签差不多,只不过庙签以文字为主,而卦影是以图案为主。清人已经搞不清卦影到底什么样,平步青就说它是圆光术。《阅微草堂笔记》说:“世有圆光术,张素纸于壁,焚符召神,使五六岁童子视之。童子必见纸上突现大圆镜,镜中人物,历历示未来之事,犹卦影也。但卦影隐示其象,此则明著其形耳。”相似处只在“以图画占吉凶”,方法则完全不同。

宋代卦影流行,宋人笔记等文献中,相关内容可说是抄不胜抄。最有名的,当数苏轼的《东坡志林》,其中有“费孝先卦影”一条:

至和二年,成都人有费孝先者,始来眉山,云:近游青城山,访老人村,坏其一竹床。孝先谢不敏,且欲偿其直。老人笑曰:“子视其下字云:此床以某年月日某造,至某年月日为费孝先所坏。成坏自有数,子何以偿为!”孝先知其异,乃留师事之。老人受以易、轨革、卦影之术。前此未知有此学者。后五六年,孝先以致富。今死矣,然四方治其学者,所在而有,皆自托于孝先,真伪不可知也。聊复记之,使后人知卦影之所自也。

四川自古出算命大师,汉有严君平,宋有费孝先。费孝先的事迹,朱彧的《萍洲可谈》、魏泰的《东轩笔录》、张邦基的《墨庄漫录》、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以及洪迈的《夷坚志》都有记载。其中《萍洲可谈》中的一条,最能使我们明白,卦影究竟是怎么回事:“熙宁间,蜀中日者费老筮易,以丹青寓吉凶。在十二辰,则画鼠为子,画马为午,各从其属。画牛作二尾则为失,画犬作二口为哭,画十有一口则为吉,其类不一,谓之卦影,亦有繇词,以相发明。其书曰《轨革》,费老筮之无不验。其后转相祖述,不知消息盈虚者,往往冒行此术,盖中否未可知也,求筮者得幅纸画人物,莫测吉凶,待其相符,然后以为妙。卜以决疑,而转生疑,非先王命卜之意也。其画人物不常,鸟或四足,兽或两翼,人或儒冠而僧衣,故为怪以见象。”

这里有两点:卦影虽是图形,解释方法和拆字差不多,也是以会意为主,而且同样一个图,可以有多种解释,端看术士的临场发挥,见机行事;其次,卦影的图很简单,颇似今天的漫画,金陵十二钗册子也是如此。图画得简单,一是因为算命者不一定善于绘画,只好大致勾出轮廓;二是有时需要临场现画,当然不能像工笔花鸟或青绿山水那样费工夫;三是画得似像非像,才便于引申发挥。为强调神秘性,有的图故意还画得很古怪。

关于怪,朱彧书中记载了画家米芾的一个故事:米芾好怪,常戴俗帽,衣深衣,蹑朝靴,绀绿缬,朋从称为“活卦影”。

《渑水燕谈录》所记,酷似谢石拆字:“术士李某者,亦传管辂轨革法,画卦影颇有验。今丞相顷尝问之,卦影画水边一月,中有十口。未几,除知湖州。又卢龙图秉使占,卦影亦同,乃除知渭州。字虽不同,而其影皆符。”水和月,加上十和口,既可组成“湖”字,也可组成“渭”字。

算命有人信,有人不信,朱彧的态度就很理性。《东轩笔录》里说,“自至和、嘉祐已来,费孝先以术名天下,士大夫无不作卦影,而应者甚多。独王平甫不喜之,尝语人曰:‘占卜本欲前知,而卦影验于事后,何足问耶?”平甫是王安石的弟弟,像他哥哥一样,也是有学问而志向高远的人。

《夷坚志》意在记录异闻,所以书中的故事,多强调卦影的神奇,如李璋一条:“李璋尝令费孝先作卦影,画凤立于双剑上,又画一凤据厅所,又画一凤于城门,又画一凤立重屋上,其末画一人紫绶偃卧,四孝服卧于旁。及璋死,其事皆验。剑上双凤者,璋为凤宁军节度使也;厅所者,尝知凤翔府,末年谪官郢州,召还,卒于襄州凤台驿,襄州有凤林阙也。两子侍行,璋既病久,复有二子解官省疾,至襄之次日,璋薨,四子衰服之应也。”

费孝先在北宋几乎无人不知,但他的姓名,显然是假冒的。因为早在晋朝干宝的《搜神记》里,就已经有一个费孝先了:“西川费孝先善轨革,世皆知名,有大若人王旻,因货殖至成都,求为卦。孝先曰:‘教住莫住,教洗莫洗。一石谷捣得三斗米。遇明即活,遇暗即死。再三戒之,令诵此言足矣。旻志之。及行,途中遇大雨,憩一屋下,路人盈塞,乃思曰:‘教住莫住,得非此耶?遂冒雨行,未几,屋遂颠覆,独得免焉。旻之妻已私邻比,欲媾终身之好,俟旋归,将致毒谋。旻既至,妻约其私人曰:‘今夕新沐者,乃夫也。将哺,呼旻洗沐,重易巾幯。旻悟曰:‘教洗莫洗,得非此耶?坚不从。妻怒,不省,自沐。夜半反被害。既觉,惊呼邻里共视,皆莫测其由。遂被囚系考讯。狱就,不能自辨。郡守录状,旻泣言:‘死即死矣,但孝先所言,终无验耳。左右以是语上达。郡守命未得行法乎旻。问曰:‘汝邻比何人也?曰:‘康七。遂遣人捕之。‘杀汝妻者,必此人也。已而果然。因谓僚佐曰:‘一石谷捣得三斗米,非康七乎?由是辨雪,诚遇明即活之效。”endprint

这个故事非常有名,有人还把它收入古代断案小说集。

东坡这些人,都是饱学之士,不可能没有读过《搜神记》,但很奇怪的,他们说到费孝先,没一个人觉得,这个名字,是该解释一番的。

其实,费孝先自述在青城山遇到老人拜师求艺的经历,肯定是为了自神其术而编出来的。这类奇遇故事,从古至今,绵绵不断,大同小异,一点创意都没有,然而大众总是乐于相信。

在《搜神记》的故事里,所谓轨革,有词无图。到此后传为葛洪所著的《神仙传》里,仍然是蜀人的李意其,刘备为伐吴,找他问吉凶,李意其“不答而求纸笔,画兵马器仗数十纸已,便一一以手裂坏之,又画作一大人,掘地埋之”。刘备以为可以大败东吴,大喜出兵,结果败死白帝城。大家此时才明白,埋大人,不是埋人家碧眼的孙权,而是埋他刘备自己。据此,李意其搞的这玩意儿,才是真正的卦影。

类似的传说,南北朝还有。无论如何,保守的估计,卦影至迟在唐以前已经出现了。它日益流行,不断演变。有图有文,应该自宋时开始,就是朱彧所说的“亦有繇词”,以便和图画“互相发明”。不过,传说出自唐人之手的《推背图》,也是图文并茂的。图后有韵语(谶),谶后有颂(还是诗)。《推背图》利用了卦影的形式,结合两汉时盛行一时的谶纬,作成系统的政治寓言。所以说,《推背图》是卦影其表,谶纬其里。而纯粹的卦影,还是旨在推算个人命运,成为江湖术士谋生的手段。

卦影的玩法,大概是这样的:按照六十四卦的顺序,准备至少六十四张图卡。算命者先卜出一卦,然后找出此卦的图片,按图讲解。宋人笔记记载的卦影,基本上有图无文,这可能是因为,卦影直接采用《易经》的原词。但《易经》的原词,有些和当代生活距离已远,不那么容易理解和对应了,一些卦影高手,便自己另造新词。《夷坚志》“刘枢干得法”故事里说,刘的卦影都是有图有诗的,他画图的方法是“自据卦爻推演而画之尔”。总之在卦影流行的年代,有图有文,和有图无文,对应《易经》卦序,和不对应《易经》卦序,大概是各种情形都存在。至于现场即兴画图的,大概干脆抛开《易经》,自起炉灶了。

研究红学的人,已经有人指出过十二钗册子和《推背图》的关系,二者形式上太相似了。比如《推背图》中世人多以为是“关于太平天国”的第三十四象,图案是洪水滔天,芦苇边几具骷髅,“谶曰: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颂曰:太平又见血花飞,五色章成里外衣。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见梦全非。”洪秀全的名字直接隐在其中。我们看《红楼梦》关于林、薛的一页:“只见头一页上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诗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也明白道出薛、林二位的姓名。还有关于迎春的:“后面忽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下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确实如出一辙。

但以册子比《推背图》,还是绕远了。虽都以卦影为蓝本,谶纬的主旨在政治,卦影的关注在个人。形式虽一,本质不同,十二钗册子就是关于一群女性的卦影。

当然,我们也不妨说,卦影可能也是从谶纬中演变出来的。谶纬可以追溯到远古,在西汉后期和东汉盛行一时,王莽、刘秀最迷此道。西晋以后,官方屡禁,终于衰落。古代货币本称钱,因“钱”中有金,刘字俗称“卯金刀”,其中也有金,王莽篡汉,忌讳刘字,竟然改称金字旁的钱为声音近似的“泉”,以至到今天,古钱还被称作古泉。然而阴错阳差,王莽发行的一种货币,名叫“货泉”,这两个字,被人拆做白水真人。白水真人,正好应在在南阳白水乡起兵的刘秀身上。

泉字拆为白水,和把董卓的董拆为“千里草”,手法一样。早先的轨革,显然就是拆字,或者说,是以拆字为主要手段的。说卦影源自轨革,当然是因为后来改用图画代替文字的缘故。比如双木为林,不写木,画两棵树就可以了。这样的好处,是易于为不识字的下层民众接受,更主要的,则是增加神秘性和解释的自由度。

作《推背图》和《烧饼歌》那样的政治寓言,和清末做革命党差不多,随时有掉脑袋的危险,所以远远不及用卦影给人算命发达。曹雪芹借用卦影这种被普遍接受的形式,用意恐怕也在强调,书中人物的结局只有册子里的图文,才是最权威的谶语。

归结到史湘云,十二钗册子上写着:“后面又画着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云姑娘的名字,一半水,一半云,水逝云散,意思没有比这再明白的了:和晴雯(彩云易散)一样,红颜薄命,早早过世了。《红楼梦》曲里则是说:“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有人非要解释死者是湘云的丈夫,难道湘云的丈夫,名字也叫什么水什么云?即以典故而论,高唐之云雨,从来都是指女性,宋玉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难道不是神女,反而是楚王吗?endprint

猜你喜欢
册子红楼梦
法国版暑假作业风行90年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紫蝴蝶发卡
糟糕,戏又被我演砸了!
仙女不想懂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