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催硕果,红棉树下育英才

2014-03-04 09:56李照宾汪洋游逸涛
中国教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红棉第二课堂人才

李照宾+汪洋+游逸涛

编者按: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的育才实验学校(以下简称“育实”)是一所人们耳熟能详的民办名校。2013年的中考,育实成绩抢眼:考生的平均分高达728.6,90%的考生进入广州市重点高中。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其他领域,育实的学生也有不俗表现。在“进育实必成才”的共识下,育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那么,育实何以在竞争激烈的民办学校中脱颖而出,并获得累累硕果?育实独具内涵的“红棉文化”是怎样“精育人才”的?让我们走进育实,走近校长邹连文,领略育实的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

育实的校园有一条“星光大道”,那里印有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就读的育实学生的脚印,尽管他们身处不同时代,来自不同民族,学习不同专业,但他们证明了育实是成才之校、精英之校。

育实的“星光大道”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并向更高远的目标迈进。周一的升旗仪式和每天的早操时间,校长邹连文都会带领学生高喊“育实学子,斗志昂扬”的口号,那嘹亮的声音总是响彻校园。邹连文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学生应该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因此,我们走进育实,走近邹连文,试图以清晰的视角梳理和思考育实的学校文化——“精育人才”。

打造校园文化,着力“精育人才”

围绕“精英办学、培育精英”的理念,育实从校园环境着手,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力求做到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

育实的“校园八景”彰显其诗意的“学习家园”的特质。例如,育实校园八景之一的“大门朝晖”,它由伫立校门两侧的两棵高大、茂盛的木棉树构成,与“大门朝晖”匹配的诗句(朝晖沐浴大门开,英雄卫树招手来。迎进天下好苗子,送出祖国栋梁材)体现了育实的激情、抱负和胸怀。邹连文说,“这两颗木棉树既是学校的精神象征,又是学校的文化标志。我们提倡‘以红棉的胸怀,迎接好苗子;以红棉的精神,送出栋梁材”。

育实的校徽图案(一朵盛开的红棉花)表达其炽热的教书育人的情怀,凸显独具内涵的“红棉文化”。 邹连文说:“红棉花鲜艳而热烈,它象征育实师生以红棉般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工作和学习;红棉树笔直而挺拔,它象征育实师生品行良好、为人正直;红棉树长着刺,它提醒育实师生要有钻研精神,并懂得自我保护。”

从“校园八景”的建设到“红棉文化”的弘扬,“精育人才”的教育理念凸显出来。“红棉文化”的精髓(奉献精神、研究精神和团结精神)与“精育人才”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相契合,扎实的教育教学理念已转化为实在的教育教学行为。

践行“生本教育”,铸就英才基石

育实英才如何炼成?邹连文说:“当然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即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关联,使应试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生本教育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体验发现的乐趣,领会进步的要义,认识成长的自己。”

在育实,“生本教育”无处不在。在教学中,育实以“生本教育”为依托,鼓励学生“在参与中发展,在发展中参与”。例如,育实数学科组的探究性作业,旨在给学生广阔的探究空间,让他们体验成功、提高能力和张扬个性,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2004年,育实数学科组要求学生密切关注非典疫情,并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样的数学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育实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颇具特色的道德教育。例如,在校运会中,各班班主任相信和依靠学生,要求他们群策群力,自主运作(拟定主题、准备用具、筹划资金、布置场地和组织比赛等)。这样,既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他们的才智,还发展他们的个性。

在邹连文校长的倡导、示范、组织和推动下,育实的“生本教育”如火如荼,它既优化育实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又推进学校的常规管理,还让育实教育教学方面成绩斐然。归根结底,“生本教育”既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又不放弃学生当下的体验(课堂教学体验、课外活动体验、日常学习体验和升学考试体验等)。毕竟,只有落实“生本教育”,才能铸就英才基石,最终精育人才。

鼓励“三好”发展,创新英才评价

为了贯彻落实“精育人才”的核心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践行“生本教育”,育实创造性地设立“大三好”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创新英才评价。

“大三好”学生,即学生在学校里是好学生,在家中是好孩子,在社会上是好公民。育实每学期评选一次“大三好”学生,由学校德育处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具体做法是:“在学校里是好学生”占40分,“在家中是好孩子”占30分,“在社会上是好公民”占30分,总共100分;三项总评在85分以上者可评为“大三好”学生。

“大三好”评价体系的诞生,基于育实对当代教育的独特理解。邹连文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全面性、持续性成为考察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旨在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健康发展,对教育教学起促进和指导作用。具体有三个原则。其一,发展性原则。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相信学生的潜力,以使学生主动发展。其二,全面性原则。认识到学生处在成长过程中,成熟与幼稚、长处与短处并存,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其三,民主性和多元性原则。以学生自评为主,辅之小组互评和家长、社区参评等形式,力求多渠道、多元化地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的评价。

“大三好”的评价体系体现了育实的“精育人才”理念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关注,它颇具文化意义地响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即育实的人才必将成为社会的人才。

丰富校园生活,打造精彩“第二课堂”

邹连文既尊重中国的教育现实,又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他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应从宏观视角把应试教育纳入学生人生发展的思考中,因此,育实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于是,育实为学生打造精彩的“第二课堂”,以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endprint

在邹连文的极力倡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育实的“第二课堂”发展喜人。不仅有篮球、绘画、合唱、乒乓球、网页制作等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更增加了天文、厨艺、十字绣和趣味棋等崭新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

另外,颇具育实特色的家校合作成为育实“第二课堂”的延伸。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育实邀请了相关行业的部分专家和一些热心家长为学生开设有关中西方礼仪、国际经济与金融、中西方医学、国际时事讲坛和中国茶文化等的专题讲座,于是,“第二课堂”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更使家校合作有了载体。

“第二课堂”以其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参与的实践性,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打造优质团队,提供精专“护航”

邹连文喜欢跟学生打成一片。他说,“一个教师的成就并不在于获得多少证书与成绩,而在于学生有多爱你,多惦记你”。他认为,精彩的教学生活是对学生的“护航”,而要完成对育实学生的“护航”,必须组建一支“精专”的教师团队。相关理念有三点。

第一,更新人才观念,创新引入机制。

在人才引进方面,育实提出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实际能力比学历更重要;二是工作中的学习比大学中的学习更重要。在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方面,育实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即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结合成小组,由资深教师指点青年教师。在教师培养方面,育实摸索出“三年一个循环”的教师培养方案,以激励青年教师争取“三年成为骨干,五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

第二,强化科学研究,提升理论素养。

一方面,育实要求教师每年写论文、上公开课,以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育实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来学校指导工作,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第三,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发挥团队价值。

一方面,育实以科组合作的形式组织科研,既激发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又利于教师的共同成长;另一方面,育实视教师的个性和风格为建设精英教师团队的重要资源,因为只有足够专业,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个性与展示风格。

“生本教育”“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和精英团队以及滋润了这一切的红棉文化,让“精育人才”成为可能。现在,育实正凭借其先进的办学理念、成熟的办学模式,走向崭新的发展轨道,正像邹连文所说的那样,“育实已在番禺建成了一个新校区,这是育实品牌的输出过程。我们希望步子不要迈得太大,毕竟,名声比什么都重要。要么不办,要办就办得‘精”。

(责任编辑:梁金)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棉第二课堂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边疆红棉又盛开
01—02合刊
红棉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为什么红棉的T台上总有新意?
毛遂自荐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