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2014-03-04 12:16魏东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5期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相关性研究原发性高血压

魏东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变异的患者作为血压变异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80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血压无变异组,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伴有血压变异的患者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血脂的各项指标,并与6个月前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检查时,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异常的患者,其血脂要明显高于单纯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但在接受一段时间的降压及降脂治疗之后,其血压变异程度要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血压变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发有高血脂,将其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明显减少血压变异。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血脂; 相关性研究

以往临床医师常通过降低患者的血压来降低心脑血管时间的发生率,但随着对高血压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血压差异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差异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而是与血压变异密切相关[1-2]。血压变异指的是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程度,其变异程度许多因素相关。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共收治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变异的患者作为血压变异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80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血压无变异组,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在参加本次研究前都未曾服用过降脂药。血压变异组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57.4±6.4)岁,平均收缩压(172±12.6)mm Hg,平均舒张压(98.2±6.3)mm Hg;

血压无变异组80例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59.2±4.7)岁,平均收缩压(170±13.2)mm Hg,平均舒张压(101.4±7.2)mm H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检测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并进行比较,并对血压变异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组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降压及降脂治疗,在接受6个月治疗之后,再次对血压的变异程度与血脂进行检测,并与治疗前的变异程度与血脂作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情况比较 血压变异组治疗前平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的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血压无变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压变异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血压变异组治疗后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压变异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血压变异组治疗前后的平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血压随着机体的生理状况以及环境的变化发生明显的波动称为血压的变异性,是正常机体的生理特性,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与正常人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其变异幅度及变异速度均要大于正常人,且随着高血压病情的进展,血压的变异程度也越来越严重[3-4]。血压变异程度的加重使得收缩压的波动程度增大,心血管系统的负荷长时间处于一个较重的状态,因此心肌内的小血管发生硬化,心肌为了适应这种负荷不断肥厚[5-6]。若脑血管无法承受这种血压的波动,则发生破裂出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脑卒中。肾脏等其他人体靶器官在这种血压波动下,也会发生相应的损伤[7]。

已有研究表明,脂代谢不仅参与高血压的发病,血脂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且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对于血压的控制常常难于那些脂代谢正常的患者[8]。且伴发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要大于单纯血压升高的患者。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较高的血脂水平会使血压升高,且能够将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上调。目前的研究表明[9],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有高血脂时,其血管内皮受损,NO的生成与分泌明显下降,储存在储存于Weibel-palade小体中的vWF过度释放,血液中的vWF含量明显升高,其含量又与血管损伤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在高血脂的刺激下,内皮功能发生障碍,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了血压的变异[10]。

在本次研究中,入院检查时,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异常的患者,其血脂要明显高于单纯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但在接受一段时间的降压及降脂治疗之后,其血压变异程度要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说明高血脂在血压变异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合并高血脂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在降压的同时,需要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其兵,王文敏.血压变异及其临床意义[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1):244-246.

[2]莫怡浩,胡雪松,张新霞.血压变异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244-246.

[3]陈鲁原.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与研究进展[J].循证医学,2010,10(6):324-327.

[4]张敏,吕湛.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研究现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6):559-562.

[5]周凤英.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2):154-156.

[6]王继光.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1):1-3.

[7]曾晓琼,邓毅,刘淘真,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5):1503-1504.

[8]王宁,余振球.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51-853.

[9]徐燕,王梦琳,高旭光,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1210-1212,1215.

[10]李春艳,张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589-591.

(收稿日期:2013-08-05) (本文编辑:欧丽)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变异的患者作为血压变异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80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血压无变异组,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伴有血压变异的患者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血脂的各项指标,并与6个月前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检查时,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异常的患者,其血脂要明显高于单纯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但在接受一段时间的降压及降脂治疗之后,其血压变异程度要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血压变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发有高血脂,将其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明显减少血压变异。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血脂; 相关性研究

以往临床医师常通过降低患者的血压来降低心脑血管时间的发生率,但随着对高血压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血压差异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差异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而是与血压变异密切相关[1-2]。血压变异指的是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程度,其变异程度许多因素相关。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共收治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变异的患者作为血压变异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80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血压无变异组,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在参加本次研究前都未曾服用过降脂药。血压变异组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57.4±6.4)岁,平均收缩压(172±12.6)mm Hg,平均舒张压(98.2±6.3)mm Hg;

血压无变异组80例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59.2±4.7)岁,平均收缩压(170±13.2)mm Hg,平均舒张压(101.4±7.2)mm H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检测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并进行比较,并对血压变异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组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降压及降脂治疗,在接受6个月治疗之后,再次对血压的变异程度与血脂进行检测,并与治疗前的变异程度与血脂作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情况比较 血压变异组治疗前平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的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血压无变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压变异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血压变异组治疗后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压变异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血压变异组治疗前后的平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血压随着机体的生理状况以及环境的变化发生明显的波动称为血压的变异性,是正常机体的生理特性,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与正常人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其变异幅度及变异速度均要大于正常人,且随着高血压病情的进展,血压的变异程度也越来越严重[3-4]。血压变异程度的加重使得收缩压的波动程度增大,心血管系统的负荷长时间处于一个较重的状态,因此心肌内的小血管发生硬化,心肌为了适应这种负荷不断肥厚[5-6]。若脑血管无法承受这种血压的波动,则发生破裂出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脑卒中。肾脏等其他人体靶器官在这种血压波动下,也会发生相应的损伤[7]。

已有研究表明,脂代谢不仅参与高血压的发病,血脂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且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对于血压的控制常常难于那些脂代谢正常的患者[8]。且伴发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要大于单纯血压升高的患者。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较高的血脂水平会使血压升高,且能够将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上调。目前的研究表明[9],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有高血脂时,其血管内皮受损,NO的生成与分泌明显下降,储存在储存于Weibel-palade小体中的vWF过度释放,血液中的vWF含量明显升高,其含量又与血管损伤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在高血脂的刺激下,内皮功能发生障碍,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了血压的变异[10]。

在本次研究中,入院检查时,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异常的患者,其血脂要明显高于单纯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但在接受一段时间的降压及降脂治疗之后,其血压变异程度要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说明高血脂在血压变异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合并高血脂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在降压的同时,需要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其兵,王文敏.血压变异及其临床意义[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1):244-246.

[2]莫怡浩,胡雪松,张新霞.血压变异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244-246.

[3]陈鲁原.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与研究进展[J].循证医学,2010,10(6):324-327.

[4]张敏,吕湛.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研究现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6):559-562.

[5]周凤英.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2):154-156.

[6]王继光.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1):1-3.

[7]曾晓琼,邓毅,刘淘真,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5):1503-1504.

[8]王宁,余振球.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51-853.

[9]徐燕,王梦琳,高旭光,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1210-1212,1215.

[10]李春艳,张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589-591.

(收稿日期:2013-08-05) (本文编辑:欧丽)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变异的患者作为血压变异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80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血压无变异组,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伴有血压变异的患者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血脂的各项指标,并与6个月前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检查时,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异常的患者,其血脂要明显高于单纯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但在接受一段时间的降压及降脂治疗之后,其血压变异程度要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血压变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发有高血脂,将其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明显减少血压变异。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血脂; 相关性研究

以往临床医师常通过降低患者的血压来降低心脑血管时间的发生率,但随着对高血压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血压差异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差异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而是与血压变异密切相关[1-2]。血压变异指的是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程度,其变异程度许多因素相关。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共收治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变异的患者作为血压变异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80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血压无变异组,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在参加本次研究前都未曾服用过降脂药。血压变异组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57.4±6.4)岁,平均收缩压(172±12.6)mm Hg,平均舒张压(98.2±6.3)mm Hg;

血压无变异组80例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59.2±4.7)岁,平均收缩压(170±13.2)mm Hg,平均舒张压(101.4±7.2)mm H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检测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并进行比较,并对血压变异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组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降压及降脂治疗,在接受6个月治疗之后,再次对血压的变异程度与血脂进行检测,并与治疗前的变异程度与血脂作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情况比较 血压变异组治疗前平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的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血压无变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压变异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血压变异组治疗后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压变异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血压变异组治疗前后的平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血压随着机体的生理状况以及环境的变化发生明显的波动称为血压的变异性,是正常机体的生理特性,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与正常人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其变异幅度及变异速度均要大于正常人,且随着高血压病情的进展,血压的变异程度也越来越严重[3-4]。血压变异程度的加重使得收缩压的波动程度增大,心血管系统的负荷长时间处于一个较重的状态,因此心肌内的小血管发生硬化,心肌为了适应这种负荷不断肥厚[5-6]。若脑血管无法承受这种血压的波动,则发生破裂出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脑卒中。肾脏等其他人体靶器官在这种血压波动下,也会发生相应的损伤[7]。

已有研究表明,脂代谢不仅参与高血压的发病,血脂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且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对于血压的控制常常难于那些脂代谢正常的患者[8]。且伴发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要大于单纯血压升高的患者。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较高的血脂水平会使血压升高,且能够将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上调。目前的研究表明[9],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有高血脂时,其血管内皮受损,NO的生成与分泌明显下降,储存在储存于Weibel-palade小体中的vWF过度释放,血液中的vWF含量明显升高,其含量又与血管损伤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在高血脂的刺激下,内皮功能发生障碍,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了血压的变异[10]。

在本次研究中,入院检查时,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异常的患者,其血脂要明显高于单纯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但在接受一段时间的降压及降脂治疗之后,其血压变异程度要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说明高血脂在血压变异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合并高血脂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在降压的同时,需要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其兵,王文敏.血压变异及其临床意义[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1):244-246.

[2]莫怡浩,胡雪松,张新霞.血压变异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244-246.

[3]陈鲁原.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与研究进展[J].循证医学,2010,10(6):324-327.

[4]张敏,吕湛.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研究现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6):559-562.

[5]周凤英.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2):154-156.

[6]王继光.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1):1-3.

[7]曾晓琼,邓毅,刘淘真,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5):1503-1504.

[8]王宁,余振球.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51-853.

[9]徐燕,王梦琳,高旭光,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1210-1212,1215.

[10]李春艳,张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589-591.

(收稿日期:2013-08-05) (本文编辑:欧丽)

猜你喜欢
血压变异性相关性研究原发性高血压
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影响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情况与昼夜尿钠排泄量的临床观察
叶酸对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