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健,赵兴山,丁幼楠
(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10003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有关冠心病的病因问题在不断的探讨和研究中,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能引起冠心病的问题被普遍共识,也被人们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药物治疗等严格控制。但是仍有一些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均达到标准的人还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说明仍有一些未被发现或没有严格控制的因素仍在影响着动脉硬化的进展,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也高。本文通过观察女性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探讨其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年龄大于65 岁)13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平均年龄(75.5±12.8)岁;另外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29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74.4±6.7)岁。上述患者经过1~2 种降压治疗,目前血压均为正常水平。患者的血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经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均降至正常水平。患者的血糖水平经降糖药物治疗,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1]。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对照组患者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血管狭窄小于50%。观察组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患者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
1.2.2 实验室检查 采血前8 h 之内禁食、禁水,空腹抽血,分离血清,各种生化指标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查,观察指标为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同型半胱氨酸、Hb A1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为体质量与身高的平方的比值(kg/cm2)。血压测量:采用24 h 动态血压检测,收缩压及舒张压为全天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平均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LDL-C、Hb A1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组别 n年龄(岁)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BMI(kg/m2)TC(mmol/L)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同型半胱氨酸(μmol/L)HbA1c(%)86.2±1.0对照组 12974.4±6.7132.23±43.574.3±42.426.4±4.24.31±4.51.9±0.72.1±1.21.16±0.217.4±4.85.3±1.1 P 0.6720.1430.3240.1480.3210.3120.0050.13观察组 13275.5±12.8134.21±35.478.2±32.327.2±4.54.23±3.51.8±0.62.9±1.30.98±0.226.6±4.740.0050.006
表2 老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2.2 相关性分析 以是否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自变量,以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TG、TC、LDL-C、HDL-C 及HbA1c 为应变量,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LDL-C、Hb A1c 是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一般与动脉硬化有关。影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高脂血症等。然而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3]。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巯基的非必须氨基酸,是甲巯氨基酸转甲基后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以损害血管内皮功能[4]。大量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研究资料表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加速动脉硬化的进展,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及周围动脉疾病,是血管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5]。同型半胱氨酸具有增加血小板黏附性,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由于内皮细胞受到损伤,使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与释放失去平衡,导致冠状动脉斑块的破裂,最终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7]。但其具体致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机制:(1)同型半胱氨酸刺激血管平滑肌增殖,它可以加速LDL氧化,LDL-C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主要通过氧化的LDL-C的作用实现。这些活性氧基团能加强LDL的自身氧化,形成氧化LDL(ox-LDL),易被巨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自身氧化的同时,产生活性氧基团,同型半胱氨酸产生的硫内酯与LDL-C结合成致密蛋白,参与泡沫细胞形成[8],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9],从而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0],并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1]。(2)同型半胱氨酸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它通过使细胞内一氧化氮的合成和生物活性受到抑制,减少一氧化氮的生成,减弱血管舒张功能[12],并加速氧自由基的生成,使内皮细胞凋亡,导致内皮细胞受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13]。(3)同型半胱氨酸影响凝血机制。同型半胱氨酸增加血栓素A2的产生,激活血小板的黏附功能及凝血因子的活性,促进凝血的产生同时干扰内皮纤溶活性,使凝血抗凝系统失衡[14];不同类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明显的变化,随着心肌损伤程度的加重其浓度也逐渐升高,且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浓度为最高[15]。本文中观察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一致。
早期的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评估具有其局限性,尤其在女性患者,研究表明对于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临床表现,更多的功能损害,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女性患者往往预后比男性差[16],这均提示女性可能有和男性不同的危险因素,并且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女性的影响可能不同于男性。在一项冠心病高危人群的调查中发现人群的冠心病危险性的10%由高同型半胱氨酸所致,在男性与女性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增加5μmol/L,其冠心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 与1.8[17]。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可能与雌激素调节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有关。研究发现,绝经前女性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男性,而绝经后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因此,有人认为绝经前女性较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因素之一。本研究中老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高于非冠心病患者,显示绝经后的女性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治冠心病患者时,除了要注意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的改变,还要注意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根据患者的化验指标进行相应的治疗,以防止动脉硬化的进一步发展。从本文中可以得知传统的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的措施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还远远不够,还应控制同型半胱氨酸等诸多因素。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20(6):54-109.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3] 曹龙翎,陈之毅,吴华美,等.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探讨[J].重庆医学,2013,42(16):1833-1834.
[4] Zhu J,Wang X,Chen J,et al.Reduced number and activity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J].Arch Med Res,2006,37(4):484-489.
[5] 张朝富,刘学鹏,梁敏华,等.血同型半胱氨酸、踝臂指数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8):2019-2021.
[6] 杨文,张艳华,沙春蕊.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6):1115-1118.
[7] 李建华,杨文东,王其国.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27-228.
[8] 龚洪涛,杜凤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6):1536-1538.
[9] Held C,Sumner G,Sheridan P,et al.Correlations between plasma homocysteine and folate concentrations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high-risk individuals:baseline data from the Homocysteine and Atherosclerosis Reduction Trial(HART)[J].Vasc Med,2008,13(4):245-253.
[10] Pan C,Wang X.Profile of vildagliptin in type 2 diabetes:efficacy,safety,and patient acceptability[J].Ther Clin Risk Manag,2013,9:247-257.
[11] Mi SQ,Yin P,Hu N,et al.BMI,WC,WHtR,VFI and BFI:which indictor is the most efficient screening index on type 2 diabetes in Chinese community population[J].Biomed Environ Sci,2013,26(6):485-491.
[12] 李保华,毛利忠,王克义,等.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8-10.
[13] Rasouli ML,Nasir K,Blumenthal RS,et al.Plasma homocysteine predicts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2005,181(1):159-165.
[14] Hankey GJ,Eikelboom JW,Ho WK,et al.Clinical usefulness of plasma homocysteine in vascular disease[J].Med J Aust,2004,181(6):314-318.
[15] 蒋宜,唐渝平,史若飞.血浆脑钠素和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3,42(9):1021-1022.
[16] 马晓露,刘艳,李艳莲.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2):177-178.
[17] 于森,赵红丽,李路.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3,8(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