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冗余与英汉翻译

2014-03-04 16:59
关键词:英汉翻译汉语交际

李 静

(上海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 上海 200234)

语言冗余与英汉翻译

李 静

(上海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 上海 200234)

冗余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中,英语也不例外。冗余信息是制约翻译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了交际效率。本文详细阐述并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冗余信息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着重探讨了语义性冗余信息的各种表现形式,说明如何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对冗余信息进行翻译。同时,不同文体冗余信息需要不同的翻译手段来进行合理的处理,以提高交际效率,达到语言流畅。

冗余信息,加词,减词,英汉翻译

引言

冗余现象 (redundancy) 是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固有特征,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信息差异的表现之一。它同语言的经济原则相对立,又会反作用于正常的信息传输,造成信息损耗,降低语言使用效率。我们要提高语言使用效率,就需要避免冗余。如果没有冗余,语言便缺少丰富性,就难以担负起传递社会信息的功能。冗余与经济原则反映了语言的同一性和矛盾性,两者相互制约、调节、补充,从而推动语言交际活动的发展(唐建军,2001)。据统计,每种语言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意上都有50%左右的冗余度,其中英语的冗余度为 67%~ 80%。可见,要成功地实现双语交流,使译文能准确再现原语信息,对冗余信息的研究不容忽视。从语义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矛盾和语言发展规律来看,冗余的产生不可避免。由于两种信息在思维习惯、语言结构、文化内涵、认知结构、语用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在汉英、英汉互译过程中,各自系统会产生或缺少各种冗余信息,如果把一种语言中本属适度的冗余成分原封不动地搬到另外一种语言中,这些冗余成分则容易产生过度或不足,造成理解困难,降低交际效率,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英汉互译时为了达到语言流畅,我们有时需要删除冗余信息,有时则需要添加冗余信息。

一、语言冗余信息是语言的本质

冗余现象 (redundancy) 作为人类语言交际的固有特征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条语言传达的信息(message) 所包含的资料 (information) 如果超出需要量那就叫语言冗余。冗余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与冗余相对的一个术语是熵 (entropy) ,即高信息量。在冗余与熵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正如 Severin所解释:为达到有效的传播,两者 (冗余与熵 ) 之间应保持平衡,以抵消传播渠道中的噪音。简单说来,传播渠道中噪音越多,就越需要冗余,这样就降低了消息中相对的熵值。通过冗余来克服传播渠道中的噪音,在特定时间内可传递的信息量就会减少。冗余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噪音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就会产生冗余。所以在决定冗余量的问题上,熵值,即信息的传递起关键性作用。一方面,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增加传播的信息量,就应该尽量减少冗余量,即传统文学中所说的简洁原则;另一方面,由于噪音干扰,容易引起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失真,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我们就应该加大冗余量。所以语言冗余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冗余理论是翻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所以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研究冗余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我们应该研究这一理论并用它来解决英汉翻译中的一些难题。

(一) 语言冗余的必要性

根据以上论述笔者得出:在现实语言中,冗余现象是必然的。而且每个人看到的语言冗余现象是不同的。文科生看见的这些冗余信息可以调节文章节奏、韵律、增加文章审美情趣、制造幽默效果、反映人物性格等作用。而理科生或许就认为语言的冗余现象类似古代女人的裹脚布。但是,在语言教学和翻译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在语言传输过程中脱离冗余,语言就会显得枯燥、干涩。因此,在语言转换中,语言冗余现象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汉语“冗余”产生的客观基础

根据信息论的观点,信息的传输过程包括五个部分:信源—编码器—信道—译码器—信宿。信息的传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信息要成功地从信源传递给信宿,需要经历一定的步骤。语言符号的传递也属于这样一个传递过程。事实上,由于噪声、空间传播距离的限制、物体的干扰及人为的干扰和错误等因素,信息在信道传递中会有一定的损耗,这样,最后到达信宿的信息很可能会出现误差或失真。美国现代通讯理论--信息论的创始人、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科学家申农将信源实际熵与理论上可达到的最大熵之间的差距定义为冗余度。干扰损耗不可避免,所以信源需要增加一定量的冗余信息来提高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三) 汉语“冗余”产生的心理基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在选择语言形式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也是双方心理世界的交流。说话人和受话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必然受到双方性格、情感、意图、精神状态、动机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当人处于精神比较亢奋、激动或神智不清时,常常会采取“冗余”的说话方式,给出许多多余信息。

(四) 汉语“冗余”产生的文化基础

语言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从语言中可以窥见民族的文化精神特征。相反,民族的文化和思维特征也是语言生根发芽的土壤,每个民族的语言之所以呈现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面貌,也可以从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或思维方式上找到成因。中国人善于发现事物的对立、对称,并从对立中寻找一个均衡和统一。西方人往往善于寻找对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矛盾和斗争中不断发展自己;而中国人却善于辩证地看事物,注重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和融合,视和谐和统一为自己的最终目的。“物生有两”“物极必反”“刚柔相济”正体现了中国人最朴素的辩证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常使人们以“两面性”作为基点待人处事,从而导致了汉人“无独有偶”“聚合则吉”“成双成对”的情感趋向。反映在汉语中,是促成了大量的双音词、四字格成语及对称结构的出现。

二、 冗余信息形成的原因

英语是形合性的语言,重句子的形式,具有抽象思维的语言特色,主动和被动两个范畴泾渭分明,动作意义的表达是通过词的形态变化反映的,即多用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句子遵循主、述位结构,排列工整而严谨,词法和句法分类详细。因此是显性的(explicit)。句子结构呈“葡萄”状,环环相扣。有时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观”,句子很长。段落结构的特点也是直线型的,而且每段只有一个中心思想,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headline),形同“金字塔”。段落中所有的文字都为一个中心服务,即从该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开始,后面跟着很多有秩序的细节,按照一条直线展开,层层递进,连贯而流畅。

汉语总体说来属意合性语言。中国传统哲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表现出从整体上考虑问题的特征,具体化是汉语的语言特色。汉语注重主体意识,常以有生命的名词作主语。在几千年的重意、重神、重风骨、重凌虚的哲学和美学传统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的语言结构素质。不受形式的约束,语法单位界限也很模糊,意义的表达没有词的外表形式的改变,因此是隐性的(implicit),即不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意义,而是通过词序尤其是语境来表达(潘文国,1997:125)。句子间或段落间没有英语那么多的粘合剂,或缺乏如同路标似的衔接手段,只要达意就行,无需借助词汇语法的衔接手段,仅靠句子内含意义的逻辑联系便能构成连贯的语篇。句子结构象“竹竿”,一排排的严格排列下去。好像大量动词杂沓堆砌,但句子的意思却把他们联系起来。不难看出,汉语的形合手段比英语少得多,没有英语所常用的那些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介词数量也很少,大约只有30个,而且大多是从动词“借”来的。除了思维方式、句式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外,社会文化语境的不同也会造成译语和原语的差异,造成文化的缺失,比如:不品尝黄连苦,怎么知道蜂蜜甜(Who has never tasted bitter doesn’t know what is sweet);赢得市场(gaina largershare ofthe market),为了通顺起见,就不得不补上缺失的部分,这样就造成了译语的冗余,比如上例中的划线部分。

王力先生曾说:“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则化整为零。”贾玉新将英汉语言在句法上的差异精炼的概括为:“英语高度形式意合;而汉语则不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整,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贾玉新,1997)。英语语句通过各种手段连接词、语、分句和从句,注重句子形式,结构完整。英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用得十分频繁。英语的衔接手段可以通过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汉语的意合法相比之下,汉语句子不像英语句子那样盘根错节,层层叠加,否则易予人繁冗赘余之感。因而,在形式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上,汉语句子相对来说比英语句子要松散得多(周建斌,2003)。中国古代诗歌《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典型的意合语言的诗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事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自己的无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图景中,寓意深远,结构精巧。正因为英汉语在思维方式和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才使得两种语言的翻译不论是在原语还是译语中都出现了很多的差异和带来许多冗语信息。

三、 语言冗余在英汉翻译中的体现

在英汉翻译理论研究中, 语言冗余的规律不可忽视。我们必须正视这一规律, 研究这一规律,并用它来解决翻译中的一些问题。观察并研究语言冗余在英汉翻译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并采用相应的策略,就能够成功地对原文进行补偿。

(一) 省略成分增补

英语为行文流畅而省略的连词、逻辑类词、同一信息片段、名词等冗余成分在译成汉语时要增补出来,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英文: White or shinning surfaces reflect heat; dark surfaces absorb it.

汉译:白色的或发亮的表面反射热,而黑暗的表面则吸热。

例句中的 “it” 既指热,是共指单位复现。为使汉语中的对比关系更加明确,翻译时要添加表对照成分的冗余信息“而”,使原句隐含的冗余信息对比关系显现出来,行文也更为顺畅。

(二) 结构转换

英汉两个民族因为各自的思维习惯差异,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信息结构的组织上也迥然不同,甚至大相径庭。英语往往将信息重心放在前面,以先主后从为逻辑,先果后因,先结果后条件; 而汉语正好相反,先偏后正,先因后果,先假设后推论,信息重心位于句尾。翻译时要注意对信息重心结构进行调整,补足一定的冗余信息。

英文:There is the danger of war as long as there are atom bombs.

汉译:只要有原子弹的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

译文将条件状语前置,并将隐含的冗余信息表面化,证明是有原子弹的“存在”,才有战争“危险”的,这样既突出了前提,又强调了信息重心。同一个意思,英语习惯用被动语态表达,汉语却常用主动语态,翻译时应注意结构和涵义的转换。有些英语被动句在汉译时将原语中表被动的冗余成分省略,以主动表被动,使其成为隐含的被动结构;而有些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则适当增添表不确定的主语以体现原文冗余信息,使译文更为符合逻辑。

(三) 分译法

英语行文善用长句,汉语则注重言简意赅。针对这一差异,为使译文能准确传递信息,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应将长句分成若干小句,并适当增加冗余信息,以体现其逻辑关系。

英文:The loads a structure is subjected to are divided into dead loads, which include the weights of all the parts of the structure, and live loads, which are due to the weights of people, movable equipment, etc.

汉译: 一个结构受到的荷载可分为静载与活载两类。静载包括该结构各部分的重量;活载则是由人及可移动设备引起的荷载。

此译文将原文省略的冗余信息-----概括性词汇“两类”补充进来,不仅能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结构,而且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四、 英汉翻译中协调冗余现象的方法

冗余信息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英汉翻译中冗余信息可按其性质分为语法性冗余信息和语义性冗余信息 (田艳,2001)。借助此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一) 语法性冗余信息

所谓语法性冗余信息,是指由语言符号系统本身所产生的句法结构。虽然在本系统内部未必是冗余信息,但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就可能成为冗余信息而被删除或增加。例如:

1)汉语:他那天在会上所做的报告使所有在场的人深受鼓舞。

英译:Hisspeechat the meeting turned out to exert a stimulating effect on the mind of the people present that day.

在汉语中,及物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不是很明显,有时及物动词后面的宾语如果上下文中能够看的出往往可以省略不说;而英语则不然,一些及物动词必须带上它后面的宾语,句子意思才能显得完整。因此翻译成汉语时则很麻烦,往往就需要增补和删除。

汉语没有词性等的变化,汉语中的一些“范畴”词在翻译时则可以省略,译成抽象名词。比如:

2)汉语:系里的领导来找他做说服工作。

英译:The leader of the department came to him to undertake thepersuasion.

(二) 语义性冗余信息

所谓语义性冗余信息,是指由语义分析而产生的冗余信息。例如:汉语句子“大街两旁,高楼大厦张灯结彩,装饰一新”中的“装饰一新”包含了“张灯结彩”,它们互为冗余信息;英语句子”The job applicants who can speak English would receive preferenceover those who can’t.” 中的划线部分为语义性冗余信息。语义性冗余信息又可分为显性语义性冗余信息和隐性语义性冗余信息。

1. 显性语义性冗余信息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同一词项重现

同一词项重现是指同一个词或短语在第一次出现后的再次或多次出现。

1)汉语: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

2)英语:Some hadbeautiful eyes, other abeautifulnose, other abeautifulmouth and figure; few, if any,had all. (T.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ch. 2)

同义词项重现

同义词项重现是指意义相同的词或短语的再次或多次出现。

3)汉语:数学家的逻辑像钢铁一样坚硬;他的立场站得稳。他没有犯过错误。政治历史上陈景润一身清白。他白得像一只仙鹤,鹤羽上,污点沾不上去。而鹤顶鲜红;两眼也是鲜红的,这大约是他熬夜熬出来的。(徐迟:《哥德赫猜想》)

4)英语:Get a new guy, I said—she’s wonderful woman, reallysomething—and forget about me.

这里,“仙鹤”和 “something” 分别是“陈景润”和 “wonderful woman” 的同义词项重现,在句子中起到平衡句子的作用。

近义词项重现

近义词项重现是指意义相近的词或短语的再次或多次出现。

5)汉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6)英语:He lookedgloomy and troubled.

这里的“取之不尽”是“用之不竭”的近义词项重现;“troubled”是“g1oomy”的近义词项重现。指代词项重现

指代词项重现是指一个词项由代词或指示代词一次或多次重复指代。

7)汉语:你不要忘记了,航空公司的女乘务员多半是年轻的姑娘,有的是从乡下来的,有的是都市里小户人家出身。

8)英语:Healthis abovewealth, forthiscannot give so much happiness asthat.

在这里,“有的”指“女乘务员”,是指代词项重现;而“this”指代“wealth”,“that”指代“Health”。

2. 隐性语义性冗余信息:

这主要是针对译语读者来说多余的信息,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词项缺损:

词项缺损是指言语中缺少应有的词项,为了使译语读者了解原文的内容,就要补上缺失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译语的冗余信息,比如:

1) 汉语:抓大放小

英译:to invigorate large enterprises while relaxing control over small ones.

2) 英语:Day after day he came to work—sweeping, scrubbing, cleaning.

汉译:他每天来干活----扫地,擦地板,收拾房间。

文化缺损:

文化缺损是指对原语读者来说多余的文化信息,但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如果不增补所缺部分,就可能造成译语和读者的理解障碍。

3)汉语: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英译:Granny Liu entering a palatial mansion, namely a country person’s awe at the splendor of the environment。

4) 英语:five-o’clock shadow

汉译:长的快的胡须。(指西方男子胡子长得快,早上刚刮过,晚上又长出来,而不是“傍晚 5点钟左右的暮色”)

5)汉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英译: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 Geliang, the master mind.

6)英语:The May-day dance, for instance, was to be discerned on the afternoon under notice, in the disguise of the club revel, or “ club- walking” as it was there called.

汉译:譬如现在所讲的那个下午里,就可以看出五朔节舞的旧风以联欢会(或者像游行会) 的形式出现。注: 五朔节舞是一种英国风俗,五月一日奏乐吹号,采取树枝、野花装饰门窗。在草地上竖立五朔柱,围柱跳舞,并选举五朔后。此风古时极盛,现在穷乡僻壤上还有举行的。( 张谷若译)

在例5﹑例6中,译者通过对中国历史名人诸葛亮的译音加上意译和英国风俗五朔节的直译加注和完整地将原语所含的文化背景信息传递给读者。

五、 英汉翻译中运用冗余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冗余的表达效果,冗余可分为:积极冗余和消极冗余。属于有效冗余的现象叫做积极冗余;对语言表达起到消极作用,妨碍表达效果的冗余现象叫做消极冗余。积极冗余是成功的语言策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能够正确的实现语言使用者的交际意图;消极冗余属于语言使用的失误,甚至是语病,影响语言表达效果。因此,如何在英汉翻译中正确合理的使用语言冗余应当引起关注。

(一)冗余度的把握

钱冠连在1986年《现代汉语》杂志上指出:语言冗余信息的容忍度分为:容忍度为零,容忍度大于零,容忍度很大的三种情况。言语交际就是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如果语言过于精炼,缺乏一定的冗余度,有时可能会造成传递失误,但是如果冗余信息过多,话语冗长乏味,又会让对方失去兴趣,造成理解失败,所以我们在翻译中,需要恰当地对语言的冗余度进行控制。我们在使用冗余信息时,要注意其冗余度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二)简洁与冗余的控制

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信息量的传达,如何鉴定其到底为简洁还是冗余,学术界有不同定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我们不可能很决断地指出哪种是简洁,哪种就是冗余。英汉翻译过程本来就是一种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简洁与冗余不可能只是简单的对立,有时相对于必须的信息而言,它是冗余的,但就言辞本身却指向简洁。所以简洁与冗余在语言实践中相辅相成,灵活应用方能收到最佳语言效果。

结束语

语言冗余有违语言的经济原则,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言语表达不是越简洁越好。言语表达中处处充满着冗余。冗余信息既然如此普遍,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就要格外小心,认真识别文本中的冗余信息,熟悉其功能效用,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恰当的处理。因此译者应该根据其不同的冗余构成原因、手段不同的服务功能在翻译中做合理的增删。同时语言冗余性的研究不仅对翻译,同时对影视、文学鉴赏、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1] Halliday,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 Longman.1976:45-60.

[2] Kaplan, R.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96(16): 1-20.

[3] Sapir, Edward. Language [M]. New York: Harcourt Bruce & World Inc.,1921:32-40.

[4] Werner J. Severin, James W. Tankard.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1):15-17.

[5] 邵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36-46.

[6] 田艳.冗余信息与增译和省译[J].北京:中国翻译,2001(5):30-32.

[7] 赵刚.汉语中的冗余信息及其翻译[J].上海:国外外语教学,2004(4):10-13.

[8] 方梦之.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92-101.

[9]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32-38.

[10] 章思英.Chinese Literature. 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8:19-25.

[11] 喻皤琴.Best Chinese Stories. Chinese Literature Press,1989:56-72.

[12] 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75-96.

[13]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75-98.

[14] 唐建军.冗余现象与外语教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3):12-15.

[15]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A].王力文集(第一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53-62[16]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8-82.

[17] 姜秋新.英汉互译中关于形合和意合问题的研究[J].翻译理论研究,2010(6):25-28.[18] 喻云根.英美名著翻译比较[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300-301.

[19] 钱冠连.现代汉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5-16.

本文推荐专家:

张健,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新闻翻译。

李照国,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医翻译研究。

The Linguistic Redundancy and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LI JING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Redundancy can be found in various languages, and English is no exception. Redundanc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directly affects th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talk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on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redundancy and the diverse types of redundancy,especially the various manifestations of semantic redundancy. Moreover, the article displays us on how to cope with redundancy through the means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approache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and to work out a fluent language.

redundancy; amplification; omission; E-C translation

H059

A

1008-472X(2014)01-00129-07

2013-10-15

李静 (1971-),女,河北省怀安人,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大学英语教学。

■ 教育学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汉语交际
情景交际
学汉语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情景交际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