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患者自尊及社交状况研究进展
王 蒙,侯 通,燕增奎,余 音,汪付宽,王丽芹
老年;慢性病;自尊;社交;研究进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系列具有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等特点疾病的总称,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糖尿病、恶性肿瘤和精神病等[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突出,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2012年我国慢性病患者数已经超过2.6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9%,慢性病死亡占中国居民总死亡构成的85%。而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89.87%[2]。老年慢性病患病率、死亡率不断攀升,给患者带来了躯体上的痛苦和折磨,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复杂的伦理道德问题[3]。本研究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尊及社交状况入手,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为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构建临床心理干预模式提供依据。
1.1 概念 心理学上自尊包括两部分: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和自我悦纳(self-liking)),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情感体验[4]。社交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具体来讲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社交回避行为及苦恼体验是指个体回避社会的倾向及其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其基本特征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人注视的社交场合产生过强的畏惧,会有孤僻、独来独往[5],害怕或拒绝与人交往的表现。
1.2 老年慢性病患者自尊及社交状况现状研究 大量研究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尊感逐渐降低,进而出现孤独、抑郁、社交状况差等表现。孟水云[6]、侯莉等[7]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由于该病的迁延性及易反复发作性,导致慢性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承受着躯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引发焦虑、悲伤、孤独及自尊感下降等不良心理情绪。国外有关研究表明,40%的慢性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其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8]。时桂琴[9]研究表明,51.5%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大量研究文献证实,老年慢性病患者伴有敏感、多疑、对人不信任等表现,这些心理或精神症状会造成患者本人与他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使患者对疾病治疗丧失信心,进而采取屈服、消极、回避的方式面对疾病[10-11],导致社会活动减少,生活质量下降。该研究与陈晓依[12]、吴鸿珠等[13]文献报道一致。这提示应积极关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宣教,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
2.1 性别 研究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自尊水平及社交状况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女性优于男性。胡荣等[14]研究证实,女性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方面显著优于男性,尤其在自我肯定与自我满意度两个方面,与侯莉[7]、任艳等[15]研究结果一致。这种差异可能与其传统观念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关,这种社会角色差异导致女性比男性更注重人际关系。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性别与老年慢性病患者自尊水平与社交状况密切相关。这提醒人们在日常健康教育中,积极关注老年男性患者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对其疾病的治疗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年龄 研究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年龄越大,自尊及社交状况越差。解静等[16]报道,75岁以上组的老年人自尊及社交状况显著低于65~75岁组。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年龄是慢性病患病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17-20],躯体功能逐渐减退和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下降,使之更依赖于他人的照顾,容易否认自己,导致自尊和社交水平下降。因此,家庭和社会在照护的同时,应积极锻炼和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加沟通和交流,引导老年人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2.3 文化程度 陈晓依等[12]研究认为,文化水平偏低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疾病缺乏认知、与外界接触少,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导致自尊和社交水平降低。但任艳等[15]研究认为,文化程度低者由于缺乏与疾病相关的认识,所以,对疾病可能的后果了解不多,这反而有利于他们勇敢面对疾病。而文化程度高者,对于慢性病需终身治疗且难以治愈的特点了解更多,会使他们更多地感到无助与迷茫。
2.4 患病数量 多项研究显示,患病数量越多,自尊水平和社交状况越差。老年慢性病患者患病的基本特征是患病种类多,牵涉多器官、多系统,造成躯体长期功能障碍[10]。陈华等[2]研究报道,平均每个老年人患有2.6种慢性病,有些人甚至超过6种。钟朝晖等[18]研究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受其所患疾病的种类及数量影响,不同种类的疾病对患者各单项功能的影响轻重不同。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缺乏自信,人际交往活动减少,从而产生孤独无助感,逐渐变得消极、屈服,自尊感下降。
2.5 经济收入 赵月霞[21]研究显示,51.7%慢性病患者配偶报告有经济方面的压力。经济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由于低收入者经济窘迫,家属对患者的治疗及照顾较为困难,会成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而高收入患者有信心、有能力进行长期的治疗[7]。解静[16]、刘艳等[22]研究发现,经济收入高者,对物质条件、住院费用担心较少,患者在这些方面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少,在社会交往方面也更为自信。
2.6 婚姻存续、子女支持等 多项研究表明[7,18,23],婚姻是否存续对老年患者的自尊和社交状况有重要影响。无配偶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患病及手术后,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不良情绪加重,常表现为失落、自卑、内心孤独。申继亮[24]、耿美英[17]、王登秀[25]、徐江华等[26]研究结果表明,子女支持对老年人的自尊社交状况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受疾病的折磨,再加上子女不能在身边陪伴,心理上易产生老而无用的感觉,自尊感下降,社交状况差。对此,应鼓励儿女、亲友多关注老年慢性病患者,积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
2.7 临床干预 国内外研究文献表明,临床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尊和社交具有积极的作用[24-30]。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认为应受到尊重,患病后更为敏感,稍不如意自尊心就会受挫,产生孤独、无价值感,进而情绪低落。美国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社区护理中心,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干预,综合干预后增强患者的保健意识,促进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形成[23]。申继亮等[24]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和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自尊感逐渐增强,负性情绪明显改善,社交能力得到相应提高。宋桂云等[29]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和照顾者的双方护理干预,减轻了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和抑郁情绪。因此,建议在护理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自理能力,让患者积极参与自身照护,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尊和社交能力。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使患者全面恢复健康,护理工作要更多地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而不仅仅是针对疾病。现阶段,在焦虑及抑郁层面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的临床研究很多,而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尊及社交状况的研究却很少。因此,在物质生活水平和现代诊疗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社会各界更应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患者的自尊水平和社交能力,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 邵晓春.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74-75.
[2] 陈华,李素云,邹咏伟,等.上海周桥社区老年人患病率调查与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3):186-188.
[3] 张晓艳.武汉市某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情况及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3,5(2):170-171.
[4]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4(2):82-86.
[5] 汪艳丽.旅游院校学生的应对方式特征与社交状况的关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0,7(25):77-81.
[6] 孟水云,刘淑英.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支患者自尊、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76-77.
[7] 侯莉,李家容,王颖琦,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性情绪及自尊感临床现状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17-19.
[8] Peyrot M,Rubin RR.Levels and risk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atology among diabetic adults[J].Diabets Care,1997,15(20):589-590.
[9] 时桂琴.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照顾者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2):60-64.
[10] 钟碧橙.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7-10.
[11] 涂金宪.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华护士杂志,2010,20(12):96-97.
[12] 陈晓依,刘峰,刘蕴玲,等.老年慢性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510-512.
[13] 吴鸿珠,余辉,叶佩丽,等.北仑地区敬老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与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2):138-140.
[14] 胡荣,姜小鹰,郑翠红.老年冠心病病人自尊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203-204.
[15] 任艳,景建玲,文龙,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11):78-80.
[16] 解静,陈元玉,江琳,等.汕头地区养老院和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自尊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3):358-359.
[17] 耿美英.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5):2132-2133.
[18] 钟朝晖,周梅,黄显霞.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5):581-582.
[19] 艾娟,张敏.老年人孤独、自杀态度以及依恋风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5(6):830-833.
[20] 王彦茹,代亚丽,江月英.乌鲁木齐天山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者患病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11-1913.
[21] 赵月霞.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配偶照顾压力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38-1641.
[22] 刘艳,刘萍,贺林婕.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16-2118.
[23] Catlin,AJ.Home care for the high-risk,neonate:success or failure depends on home health nurse funding and availability[J].Home Health Nurse,2007,25(2):131-135.
[24] 申继亮,张金颖,佟雁,等.老年人与成年子女间社会支持与老年人自尊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49-782.
[25] 王登秀,王秀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9,49(5):79.
[26] 徐江华,胡慧.慢性病病人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9):2565-2567.
[27] Pekka Puska,Vilie Helasoja,Ritva Pratala,et al.Health behavior in Estonia Finland and Lithuania 1994-1998[J].Eur J of Public Health,2003,13(1):11-17.
[28] 吴振玲,乔霞.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227-1229.
[29] 宋桂云,刘宇.老年慢性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6(26):1650-1652.
[30] 孙欣,唐相.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531-533.
100091 北京,解放军309医院护理部(王 蒙,王丽芹),医务部(燕增奎),政治部(汪付宽);武警北京总队第17支队后勤部(侯 通);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余 音)
王丽芹,E-mail:1084819655@qq.com
R 592
A
1004-0188(2014)05-0574-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5.051
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