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现状及其教育方法*

2014-03-04 00:13周树银姚桂兰王智群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党性学生党员入党

周树银 姚桂兰 王智群

(伊犁师范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及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呈现出均衡发展、稳步上升的趋势[1]。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为290.5万名。高校作为发展党员队伍的主要阵地之一,能否培养出思想上进步、实践上探索、行动上积极的体现先进性、党性强的优秀党员,将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就要求高校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深刻认识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深化党性教育的有效方法,推动党性教育深入人心。

一、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青年人中的优秀者,是高校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党员作为这一优秀群体的中坚力量与骨干队伍,党的各项事业要靠他们继承和推动,党的优良传统要靠他们发扬光大。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更有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的那样:“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意识形态作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并把它渗透到方方面面。近几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更是形式多样,无孔不入[3]。西方敌对势力还大肆利用舆论工具对青年们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企图通过这些手段淡化我们的政治意识形态,动摇我们的信仰和信念,破坏我们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大学生党员这一年轻的群体,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期,价值观念没有最后确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不确定性,既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又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明辨是非能力弱,思想也处于不成熟、不稳定阶段。2013年,课题组通过对115名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关于开展党性教育必要性的实际访谈,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的占40.6%,有必要开展的占56.2%,可有可无的占3.1%。因此,加强党性教育,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努力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增强抵制诱惑、明辨是非的能力是非常迫切的,同时也是加强我们党自身建设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4]。

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总体是好的,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等[2]。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选择,加之他们自身理论修养不深,思想认识不够清晰,导致他们在一些问题上认知和行为相悖离,价值目标取向发生扭曲,特别是对党的性质与宗旨的认识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党性观念还需要继续加强,入党动机还需要不断净化。

(一)理论水平不高,学习的热情淡化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最优秀的一部分。在发展党员时,有时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的奖励、担任过的社会工作和平时表现等。在争取更多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的同时,有可能淡化了对新入党学生思想理论素养方面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得一些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积极和热情的态度。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党员的理论水平与积极分子比较反而有所下降。而对于学生党员群体而言,还有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思想放松,虽然入党前认真学习过党的基本理论,掌握了党的一些基本知识,但他们把自觉学习当作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和入党的准备条件。因此,在入党后无论是学习的热情还是学习的自觉性都较入党前明显下降。这部分学生党员一般把政治学习冷处理,应付了事,搞形式,走过场,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由于理论水平受限,导致这部分学生党员在认识和对待社会现实问题时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和过激的想法。

(二)入党愿望迫切,入党动机多元化

近年来,从整体上看,大部分要求入党的学生愿望迫切,动机端正、明确。但随着学生党员规模的不断扩大,难免有一些人出现了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性强的现象,也有少数大学生入党前积极表现,甘于奉献,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思进取,甚至在学生中起到负面作用。这些人对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的组织缺乏一个深刻的认识,很难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他们有的是受家人、朋友等的影响“顺应潮流”,想显示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是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状况下,不少学生想通过入党给自己就业增加砝码,尤其是部分就业岗位的招考限制政治面貌,这就更增强了学生想要入党的愿望,入党动机日益出现多元化倾向。

(三)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到位,模范作用弱化

在学校中,大学生党员既是学校里的普通学生,同时又是党组织的一员,具有双重角色。但大学生党员往往只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学生角色,而忽视了党员在党组织中的主体地位,总是被动等待接受任务,缺乏主动性,对组织没有创新意识和建设性意见,仅仅满足于完成组织或领导交代的工作,表面上看是服从组织领导,实质上是没有将自己融入到组织中。有些大学生党员只关注自己的进步,而缺少对身边一般同学的引领和帮助,有些大学生党员不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甚至违反校纪校规、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既有学生党员的个人问题,同时也反映出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些薄弱环节,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的力度不够,方式单一、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入党后的继续培养教育不够严格规范,使一些党员放松了要求。针对党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要积极创新、不断丰富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让思想带动行动,让行动体现党性。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基本举措

(一)完善高校党组织党性教育制度

目前,有些高校党组织,尤其是学生党支部只重视学生入党前党校的系统培训,但在后期的培养过程中却没有采取具体措施进行党性教育,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连贯性的学习计划,仅凭历年的经验开展一些组织活动,随意性很大,而学生支部限于自身的水平和实际工作状况,又很难做出科学系统的学习规划。因此,党性教育工作基本上是浮在表面,很少能深入开展,学生党员的学习只停留在低水平的层面上,没有多少效果。因此,高校党性教育要有一个健全的教育机构,具备一套科学的、完善的教育制度,提高学生党员制度意识。同时,党组织要对大学生党员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活动,不做表面文章,对党员教育工作有明确的时间规划,严格的监督检查,从而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二)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来自于内在的需要,同时还受外界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影响,目前开展的理论学习方法多以灌输性为主,学生党员被动接受,过耳不过脑,没有实质性效果,学生党员应付的情绪很严重。因此,教育方法要不断更新,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努力将党性教育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进行。可以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途径进行学习,比如换“一言堂”为各抒己见,让学生党员们从被动听教,到主动参与;党性教育公开化,让一些普通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展现党员的先进性,一方面有利于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塑造党员形象;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将讨论活动放在党员的微信群或QQ群里进行,或安排党员轮流发微博谈学习心得以及对时事热点问题的看法等,这样既解决了党员们集中学习时间不易统一的矛盾,又符合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党性教育要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把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与学生党员的成长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从而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着力点,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

(三)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强、业务精的基层党务工作队伍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出现的党性教育问题,有很大原因是因为高校党组织缺乏一批专业的学生党务工作者。许多高校的学生支部书记或委员都是由年轻的教师党员或辅导员担任,这部分人的工作经验少,工作任务重,精力大多投在教学、科研或一些行政工作上,对学生支部及学生党员的培养关注度不够,往往只是注重量化的任务,忽视了质的提高。还有些党务工作者认为学生支部工作只是附带的任务,做好了没有什么福利,做不好也不影响自身的发展,从而导致对学生支部的工作不够用心,不够热情。因此,高校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强、业务精、有责任心的基层党务工作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支部书记和委员应该逐渐改兼职为专职,对其要定期培训,强化业务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不仅把好发展关,也要做好学生党员后期的培养工作,净化学生的入党动机,强化学生党员的模范意识,深化学生的自我定位。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要有更高的党性修养,要不计个人利益得失,要对得起党赋予自己的责任,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作为一名纯粹的共产党人,应该无私无畏、一心为公。应该放弃自己的“小算盘”,从党性上看担当,从党和人民的事业上看得失,在干事创业中切实清除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私心杂念,不避事、不怕事、多干事。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格和素质,才能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敬。”

新时期下,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是党的建设工作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因此,高校党组织要顺应形势,创新思路,在党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要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立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机制和制度,帮助大学生党员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找准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杨同鹤.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综述[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2(1):66-71.

[2]王宁.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原理,2012(10):53-55.

[3]王梦珠.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39-40.

[4]何源章.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5):48-51.

猜你喜欢
党性学生党员入党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憨娃入党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