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得过雷达,逃不掉眼睛

2014-03-04 15:10Farlo
飞碟探索 2014年1期
关键词:隐身衣兰州大学电路板

Farlo

我第一眼看见新闻上说的兰州大学研发的隐身衣时,吓了一大跳——这哪是什么隐身衣啊?根本就是个直流电中空电路板!记者太能瞎扯了。

这个电路板不光外形不像衣服,作用也和我们概念中的隐身衣大相径庭。

事实上,它是一个伪装装置。将它布置在需要隐藏的物体周围,就可以抵消外界信号的检测,从而实现物体隐形或变形。它的工作原理,不是隐身衣研究领域常用的反射或吸收电磁波,而是用一种特殊的导电材料,通过设定参数、控制电流走向改变被隐藏物体的电磁特性,骗过雷达之类的探测设备——但是,它骗不过人的眼睛。

不论是可见光还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都是电磁波,差别在于它们的频率和波长不同。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天线把电磁波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当电磁波碰到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时,就被反射回来,雷达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便可知道该物体的具体信息,比如材质、形状、高度、距离等。

兰州大学的这个电路板干的就是发出错误的信息误导此类探测器的事儿,通过一些特殊的参数设置,让雷达把一辆坦克当成其他东西,比如一堆土或者一棵树!如果再在外形上做一些伪装,骗过人的眼睛,那它在军事上的用处就非常了得了。

一些国家已经研发出用于侦查人员或者特种兵隐藏的反红外侦察隐形衣。这种衣服的颜色和花纹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就像变色龙一样,同时,还能躲过敌人的红外侦察器材监测。

从根本原理上说,它们都和隐形飞机一样。

隐形飞机的设计原理就是通过形状和材料的变化,躲过雷达的侦察。它们身上涂有特殊的材料,可以吸收、消解、干涉雷达射出的电磁波,使其收不到反射电磁波。

最早提出这一设计理念的人是苏联科学家彼得·乌菲莫切夫。他在1964年发表的论文《物理衍射理论中的边缘波行为》中提出,物体对雷达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和它的大小无关,而和边缘布局有关,并描述了飞机表面和边缘的雷达反射面的计算办法。但由于其他相关学科发展水平落后,他的设想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科学家发现了乌菲莫切夫的论文,以他的研究为基础,开始了著名的隐形飞机F-117的研发。1977年,F-117首飞,于1983年10月开始服役,在后来的海湾战争和南联盟战争中大展神威。

不过,这种飞机的缺陷也很明显,比如速度远远低于普通战机,飞得不太高的时候,用好一些的光学望远镜就能看到。最近几年,俄罗斯、中国、日本、韩国等也在致力开发隐形飞机,有些已进入试飞阶段。

有隐形技术,就有反隐形技术。很多军事强国都通过提高雷达本身的探测能力或针对隐形技术的弱点,开发新型雷达和武器。这两项技术的关系就像猫和老鼠,这边厢越来越狡猾,那边厢越来越精明,科学则在这种较量中不断前进。作为一个热爱科学和未知探索的反战主义者,我不知道该感到高兴还是郁闷。

猜你喜欢
隐身衣兰州大学电路板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简介
兰州大学法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科技打造隐身衣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简介
邪恶的隐身衣
废弃电路板拆解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单片机实验电路板的安装与调试
微波辅助浸取废弃电路板中铅锡锑
地球君的隐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