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捕集器炭烟加载和再生特性仿真分析

2014-03-04 09:12李成元张卫国
车用发动机 2014年3期
关键词:微粒壁面测点

李成元,刘 宇,李 君,秦 岩,张卫国

(1.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22;2.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是目前公认的能够有效消除柴油机排放微粒的后处理装置,利用载体的多孔介质特性对排放的微粒进行物理捕集,使微粒在载体内逐渐积累,以达到消除微粒的目的。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对于满足国Ⅳ排放法规的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加装DPF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实际应用中,DPF再生的控制是一个难点问题[1]。本研究利用AVLFire三维仿真软件建立了DPF模型,并对炭烟加载过程和再生过程进行阐述和分析。

1 DPF模型的建立与校准

由于DPF为对称结构,且在仿真计算中气体流动一般忽略重力的影响,本研究为了节省计算时间,根据载体相关参数(见表1)建立了DPF 1/4模型(见图1)。网格总数为13.2万个,且坏网格数为0。

表1 DPF载体相关参数

本研究中,DPF的再生方式为主动再生,DPF入口再生温度标定为600℃。在再生过程中主要关注炭烟的氧化所带来的温度变化。以DPF出口的温度为依据来校准模型。式(1)为DPF再生过程中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把反应前因子K和化学反应活化能E作为标定参数。

由于考虑到DPF再生的台架试验和仿真计算的差别,仅对不同炭烟加载量的再生过程DPF出口处的最高温度进行标定,得出准确的K和E。本研究所用的发动机为GW4D20轿车柴油机,发动机再生工况为1800r/min,45N·m。基于开放ECU,通过减小增压压力、DPF前加装DOC和两次燃油后喷等措施,使排温由288.6℃上升到600℃,并稳定在600℃进行再生。再生的初始炭烟加载量分别为18g,21g和24g。分别取若干组K和E的值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最佳值:K0=5×1081/ks,E0=1.5×105kJ/kmol。结果见图2,DPF出口最高温度试验值与仿真值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认为K0和E0合理。

2 DPF炭烟加载过程分析

2.1 炭烟在载体内的积累过程

为了阐明加载过程中炭烟在DPF载体内的分布情况,选择排气流量为26.1kg/h,排气温度为500K,排气中炭烟相对质量为0.0012kg/kg的工况进行炭烟加载仿真计算。截取载体轴向中心截面,结果见图3。

从图中可以看到,每个图中都是载体左上角的炭烟质量浓度最低,通过分析可知,载体内部气流运动过程中在此处出现涡流,使得气体在此区域产生回流现象,造成该区域炭烟质量浓度较低;炭烟首先在DPF出口附近堆积,之后逐渐向DPF入口方向堆积;载体中心的炭烟浓度要高于两侧的炭烟浓度,这也是与气流运动规律相符合的。

2.2 炭烟在载体壁面的积累过程

Shigeki Daido等人对堇青石和碳化硅材质的DPF进行了实验研究,准确地描述了壁流式DPF的炭烟加载过程和压降特性。图4示出DPF载体壁面的剖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炭烟的捕集过程按先后顺序分为3个阶段:①深床过滤阶段(炭烟在壁中积累);②深床过滤与饼状层过滤阶段(炭烟在壁面中和炭烟层中积累);③饼状层过滤阶段(炭烟在炭烟层中积累)[3]。也就是说,对于新鲜DPF载体或者再生完成后的DPF载体,炭烟首先在壁中积累;随着壁中炭烟量的增加,载体入口通道壁面上开始出现炭烟层,这时载体壁面和炭烟层共同完成炭烟的捕集;当载体壁面中炭烟达到饱和状态,炭烟不能够继续在壁面中积累,这时炭烟层开始单独起作用。

3 DPF再生过程分析

为了阐明DPF再生过程中的炭烟减少情况和载体内部温度分布情况,选择表2所示再生工况进行仿真计算。在所选用的工况下发动机排温为319℃,而标定的DPF再生温度为580~620℃,本研究选择600℃作为DPF入口再生温度,所以采取燃油后喷的升温措施,由DOC氧化未燃碳氢达到温升的目的。将排气流量和DPF入口温度作为边界条件,初始炭烟加载量设定为5g/L,进行DPF再生仿真计算。

表2 DPF再生所选用发动机工况

图5示出仿真过程中DPF载体最高温度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00s左右载体最高温度上升到600℃左右,开始再生;在350s左右,DPF最高温度稳定在600℃左右,说明再生过程已经结束。所以整个再生过程为100s到350s,DPF在再生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为1000K左右。

3.1 DPF再生炭烟燃烧过程分析

图6示出DPF再生过程中载体中炭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DPF入口处的炭烟最先接触到高温排气,所以入口处首先达到燃烧温度并开始氧化。在轴向方向,炭烟沿排气流动方向逐渐向后氧化;而在径向方向,越靠近中心的炭烟越早被氧化,这种现象在305s的截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载体中心的炭烟已几乎氧化完,而外侧的炭烟质量浓度还有2g/L左右。这是载体内部气流运动不均匀造成的结果,由之前的分析可知,载体内部气流速度总体呈沿径向方向由中心向两侧递减的趋势,载体中心部位流速较大,携带的热量相对较多,就使得中心部位的炭烟较外侧的炭烟优先发生氧化。

3.2 DPF再生过程温度分布分析

图7示出DPF再生过程中载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再生过程炭烟的氧化顺序相对应,在某个时间段内,发生炭烟氧化部位的温度相对其他部位要高些,而且也呈现沿排气流动方向逐渐升高的趋势。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再生过程中载体的温度分布情况,在DPF载体的入口部位、中间部位和出口部位分别截取3个截面,并在每个截面的径向方向等间隔设置3个测量点,用以监测再生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见图8)。

图9至图11分别示出DPF再生过程中载体入口截面、中间截面和出口截面的测点温度分布。从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到,在DPF从再生开始到结束这段时间内,在载体的径向方向温度由中心向两侧逐渐降低,这与上文中对再生过程中的炭烟分布情况的分析是相吻合的[4]。

图12示出测点1-1,2-1,3-1的温度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3个测点的温度峰值分别为880.1K,948.5K和979.3K,由此可以得知沿废气流动方向温度峰值逐渐增大。另一方面,3个测点的温度快速上升时刻分别为50s,100s和150s左右,所以越靠后方的测点温度上升时刻就越延迟。综合本节的分析可知,在DPF再生过程中,载体最高温度的出现点位于靠近载体出口的中心位置。这个结论对实现DPF再生过程中温度的良好控制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在再生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DPF的“超温”问题[5]。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把温度的关注重点放在出口附近位置,使得控制策略得以简化。

4 结论

a)炭烟在加载过程中首先在DPF出口附近堆积,之后逐渐向DPF入口方向堆积;载体中心的炭烟浓度要高于两侧的炭烟浓度;

b)炭烟在壁面中的积累过程依次为深床过滤阶段、深床过滤与饼状层过滤阶段、饼状层过滤阶段;

c)DPF再生过程中,在轴向方向,炭烟沿排气流动方向逐渐向后氧化;而在径向方向,越靠近中心的炭烟越早被氧化;

d)DPF再生过程中,沿废气流动方向温度峰值逐渐增大,且越靠后方的测点温度上升时间就越延迟,从而得出,在DPF再生过程中,载体最高温度的出现点位于靠近载体出口的中心位置。

[1]张 辉.轿车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工作过程数值模拟及再生控制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秦 岩.GW4D20轿车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内部气流运动分析[J].车用发动机,2013(2):40-43.

[3]Evdoxia A,Kladopoulou.A Study Describing the Performance of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 During Loading and Regeneration-A Lumped Parameter Model for Control Applications[C].SAE Paper 2003-01-0842.

[4]Shigeki Daido.Visualization of the PM Deposition and Oxidation Behavior Inside the DPF Wall[C].SAE Paper 2009-01-1473.

[5]Alessandro Cozzolini.Advanced Modeling of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 to Predict Soot Accumulation and Pressure Drop[C].SAE Paper 2011-24-0187.

猜你喜欢
微粒壁面测点
二维有限长度柔性壁面上T-S波演化的数值研究
多孔介质界面对微流道散热器流动与换热性能的影响
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
高温壁面润湿性对气层稳定性及其壁面滑移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水下单层圆柱壳振动声辐射预报的测点布置改进方法
广州市老城区夏季室外园林空间人体舒适度评价①
室外风环境实测及PHOENICS 模拟对比分析研究*
——以徐州高层小区为例
壁面喷射当量比对支板凹腔耦合燃烧的影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