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认识与期望

2014-03-04 06:22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成长,关系到整个党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深入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状况十分必要。本研究对477名非党员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党员的实际表现与非党员学生的期望存在差距;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各方面表现的要求程度不同;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要求既有时代性,又有传统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非党员学生;学生党员;认识与期望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2-0045-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高校学生党员是整个党员队伍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如何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切实有效地做好培养和发展工作,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文从非党员学生这一与学生党员朝夕相处的群体入手,来了解当前高校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评价和期望,从中发现问题并获得启示,进而为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在大二至大四学生中随机发放5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7份,有效回收率为86.73%。研究对象中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7.7%、39%、23.3%;文理科比例分别为40.3%与59.7%。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侧重于高校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现状的认识与内心期望的普遍性研究,依赖于资料的量化分析,力求获得普遍意义上客观的研究结果,因此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中的问卷法。

(三)数据处理。本研究主要使用SPSS11.5与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认识与期待存在以下一些特点:

(一)学生党员的实际表现与非党员学生的理想期望存在差距。调查发现,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整体评价还是比较好的。他们对“目前学生党员整体素质较高”的认同集中在“比较赞同”(41.9%)和“一般”(37.1%),对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表现的认同也多集中在“比较赞同”和“一般”。但是,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期望值还是相当高的,有85.9%的同学认为“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应该更高”。特别是在入党动机方面,仅有6.9%的同学完全赞同“现在的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纯正”,而大部分同学都对此表示不赞同。这说明非党员学生心目中的党员形象与学生党员的实际表现存在一定差距。

从调查结果来看,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整体形象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党员队伍中确实存在着入党动机不纯、党员先进性体现得不够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调查结果来看,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期待更多的是从一个理想化、完美型的党员形象出发的。我们无法从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期待中评判其要求是否过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对党员这一群体的期望值很高。这应该是一个有激励、鞭策作用的“高要求期待”,也说明非党员学生认可党组织,对党员始终抱有很高的期望,这种期望也是党员不断进步的动力。

(二)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各方面表现的要求程度不同。从调查结果来看,政治素养的高低是非党员学生评价学生党员最重要的标准。在非党员学生心目中,入党动机纯正(75.1%)、关心时政并不断更新理论知识(87.9%)、在关键时刻中有正确的立场和表现(85.1%)是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学习方面,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专业学习成绩(66.3%)、参加科研活动(62.3%)以及课外自主进修方面(75.3%)均有一定的期望要求。但与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相比,非党员学生对其在学习方面的期望值有所降低。同时,非党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关注学生党员的党群关系以及学生党员自身的品质,勇于承担责任、进行自我批评(80.1%)以及敢于指出或提醒他人错误(72.8%)这些品质都是非党员学生所看重的。

从探究“非党员学生”与“学生党员”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出发,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试把“学生党员”分成“学生”和“党员”两个层面,把“非党员学生”分成“学生”和“非党员”两个层面。很明显,从“学生”层面来讲二者具有一致性,因此在“学生”层面上的要求(如学习方面),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多了几分宽容与理解;而对于“党员”层面的要求(如政治素养),由于与自身“非党员”层面相对,再加上党员群体在群众中固有的形象与认识,不免会显得更为严格和苛刻。

(三)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要求既有时代性,又有传统性。本次调查发现,“与时俱进”体现在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期望要求中。过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要求,是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而今,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艰苦朴素”的解读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当代高校学生几乎都是“90后”,对于“艰苦朴素”的体会远不及之前年代的人们。缘于此,非党员学生并不十分苛求学生党员“生活俭朴”(“一般”33.8%,“比较赞同”21.2%,“完全赞同”22.6%),期望中表达的更多的是“不浪费”,毕竟“节约型社会”还是当今为众人所熟悉和认同的概念。

随着时代改变的,一种是上述对概念理解的变化,另一种则是新事物的出现,“学生志愿者”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它虽然不是一个新名词,但较之于几十年前而言,就是一种新事物。非党员学生对“志愿者”的理解与认同,影响了他们对学生党员的要求。调查发现,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应该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认同主要集中在“完全赞同”和“比较赞同”。说明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参与志愿者活动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希望学生党员积极投身于有意义的志愿活动中,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严格党员准入制度。高校党组织应深刻认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按照党章和党员发展相关要求,严把入口关。从团组织推优到入党积极分子的确立,从政治审查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从公示到审批大会,高校党组织应严格履行入党程序,对入党对象做全面细致的考察,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真正把政治过硬、素质全面的大学生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从源头上确保党组织的先进性。

(二)加强入党动机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接受能力强,易受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入党动机过于功利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因此,高校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入党动机的积极引导,通过党内个别谈话、党章学习小组、党校培训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入党动机的即时强化和专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实现大学生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从根本上提升党员群体的纯洁性。

(三)重视党员再教育。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人们往往会关注预备党员的培养,而忽视对正式党员的党性锤炼。因此,除了要督促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贯彻“党员终身培养制”的终身学习理念外,还要时时提醒学生党员关心时政,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立场,在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率先垂范,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此外,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在实践中体现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提升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

(四)完善党员考评机制。如何让学生党员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高校党组织要对学生党员进行常规性的教育,时时提醒学生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员考评机制。当然,考评机制要科学合理,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参与考评的包括教师、学生党员自身、其他学生党员、非党员学生。考评不是“找茬”,而是为了让学生党员能够听到来自多方面的声音,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真正体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姚 东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学生党员的就业竞争力分析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浅析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并重完善学生党员长效学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