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研
睡觉关掉手机肯定是个好习惯,优点多多,比如防辐射、防骚扰、能让自己安静地躺在床上“吾日三省吾身”。和吃健康食品对身体好一样,大家都知道,可又有多少人会认真执行呢?
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尽管没有高下之分,满可以不在乎这样的小事。但是当你坐在朋友的沙发上抖腿,朋友趴在地板上捡你从身上抖下来的头发、衣服外套的琐屑时,你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进化得不够好?
相比入睡前郑重其事关掉手机的人们,那些一直拿着手机刷微博微信,直到入睡手机还抓在手里,敞开身体,管它有没有辐射之箭嗖嗖嗖刺入大脑钻进皮肤,有时整张脸就贴着手机入睡以至脸庞第二天印上深刻的长方形,是不是会觉得前者更有态度,更有自制力,更像干大事的?所有正确的好习惯都因其自律而显出枯燥的一面,所以坚持枯燥而“政治”正确的人们,总是格外值得人尊敬。他们的定力,他们对生活牢固的信念,使他们在关机以后名符其实的独处中,也能保持内心的泰然。
对于我这样没有睡前关机习惯的人,很可能只是因为不愿意坠入关机以后造成与世隔绝的惶恐中,就像被锁在了电梯里,上天入地都无门。倒不是说喜欢半夜里电话打进来,也不一定是在专等某个特定人的问候,可是“畅通”给人心理的安慰,就好比有人对你保证电梯绝不会有出故障的可能,任何时候只要一按按钮,就能走出去。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人才有可能安心待在电梯里。
我们对“畅通”的需要,或许远远大过愿意承认的程度。深夜,手机响了,一看陌生的号码,根本没有接听的兴趣,不管是骗话费的,或真是多年前的老同学。若是亲戚朋友有事要说,也很可能因为他们在这个点打进来而心生恼恨,毫无状态,三五两句应付完。其实也知道,完全可以关机,把这一切影响心情的来电都关在手机外。但现代人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宁愿被打扰被烦恼,也不能忍受当有事发生时,自己被排除在外,甚至不是首先知道。更何况,万一有重要的事呢?电影、电视剧的诸多桥段中,很多戏剧性的故事都发生在半夜,睡得迷迷糊糊,手机响,从被窝伸出手来,下意识地在床头小桌上一通乱摸,朦朦胧胧一声“喂”,静止几十秒,接下来立刻就会头脑清醒,从床上弹起。
希望不错过任何一个电话,即使你只是眼睁睁看着手机响,或者摁掉,至少知道电话是谁打来的。这应该是我们希望自己在面对生活与世界时能获得一种卑微的参与感吧。睡前不关机,保持手机畅通,保证自己与世界的沟通渠道的有效性,就会让自己得到这种及时的参与感。
但之所以说“卑微”,因为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重点不在参与,而在这种参与的感觉。信息社会,处在各种各样信息的裹挟中,很少有人能够勇敢到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行进,坚持24小时开机,即坚持一种在场感,尽管这“在场”常常不过是自我感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