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健,邱国华,龚 敏,卢壬肖
(茂名市高州市中医院,广东 茂名 525200)
星形细胞瘤是指以星形胶质细胞所形成的肿瘤。有相关文献报道,星形细胞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3%~26%,占胶质瘤21.2%~51.6%。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nphalitis)是一种病毒感染累及脑实质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1-2]。星形细胞瘤和病毒性脑炎都属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星形细胞瘤的病灶MRI显示均为单发,且信号不均匀;病毒性脑炎MRI显示以单发为主,信号均匀。但是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依据患者MRI则无法进行鉴别[3]。因此,寻找可以对二者进行鉴别的关键性指标显得尤为重要。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可以很好地对机体组织中的水分子运动情况进行反映,可有效地对脑血管类疾病进行诊断[4]。研究表明DWI可以作为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关键指标[5-6]。但以DWI对星形细胞瘤和脑炎进行鉴别诊断的报道尚不多见。笔者回顾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采用MRI、DWI检查的33例星形细胞瘤和3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病例。通过对2组患者的DWI显示进行分析,以及DWI的表观和相对表观的扩散系数ADC值、rADC值进行分析,对DWI在鉴别诊断2组疾病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1.1 一般资料 星形细胞瘤患者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19~56岁,平均33.4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呕吐、癫痫或运动障碍等。病毒性脑炎患者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19~53岁,平均31.5岁;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和亚急性的症状,并伴有精神和运动等障碍。
1.2 检查方法 以PHILIPS Intera Achieva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组患者进行MRI和DWI的扫描检查。MRI检查主要由SE T1WI和FSE T2WI、FLAIR T2WI。给患者注射适量的对比剂后,进行SE T1WI 的扫描。视野(FOV)设定为24 cm×24 cm,层厚设为6 mm,间距设为1 mm,矩阵设定为256×224,激励次数设定为2。DWI 扫描以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相关设定以常规设定为准。在三维X、Y、Z方向以扩散敏感系数0 s/mm2和1 000 s/mm2实加扩散梯度,扫描时间设定20 s。
1.3 ADC和rADC值计算 DWI中的ADC值应用PHILIPS Intera Achieva 1.5T 磁共振检查仪固有软件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依据患者的MRI、DWI以及ADC图,避开图像中血管、坏死、病变的病症部位,选取5处脑白质区(ROI)。以25像素采样,并进行最小ADC值的测量。rADC值为病灶和相应正常脑白质区的ADC 值比值。对DWI的ADC和rADC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收集的2组患者的ADC和rADC值进行对比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1 常规MRI、DWI影像结果 临床采用MRI对2组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灶通常以单发为主,且病灶在T1处呈现出低信号带,在T2处呈现出高信号带,信号分布比较均匀。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病灶全部是单发,病灶在T1处呈现出低信号带,在T2处呈现出高信号带,但是信号分布不均匀。病毒性脑炎患者DWI影像结果中信号稍高者11例,不均匀者26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DWI影像显示信号不均匀者为29例,信号稍高者为4例。
2.2 2组患者ADC和rADC值比较 对2组DWI的ADC和rADC值进行测量和计算后进行统计分析。星形细胞瘤的ADC、rADC值分别为(1.55±0.37)×10-3mm2/s和(1.86±0.62)×10-3mm2/s,病毒性脑炎的ADC、rADC值分别为(1.07±0.29)×10-3mm2/s和(1.31±0.35)×10-3mm2/s。2组ADC和rADC值比较t值分别为6.935和7.327,均为P<0.01。
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灶通常分布于患者脑部的额叶、颞叶、顶叶和基底节等部位,临床表现以单发为主,病情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的脑干以及小脑。病毒性脑炎在当前的临床诊疗中,诊断的方式为其临床的治疗和随访等所证实。星形细胞瘤在临床病理学中属慢性的肿瘤,MRI通常具有边界清晰的特点,也有些没有肿块形成[7]。星形细胞瘤和病毒性脑炎患者的MRI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仅以MRI无法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
在病理学中,DWI以布朗运动的原理对机体组织细胞中的水分子运动状况进行反映。水分子所在组织的不同也就造成了其扩散能力的不一样,进而使得ADC值能够反映人体细胞组织的水扩散水平。相应的组织细胞中水分子的扩散能力强,则ADC值也就大;细胞组织水分子的扩散能力弱,则ADC值就小[8]。故可通过测定ADC值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9]。
病毒在病理学中能够对患者的脑细胞造成特定的危害,主要为神经元细胞的病变以及坏死,进而造成患者白质的脱髓鞘、淋巴细胞的浸润、脑血管的扩张以及炎症的发生[10]。相关研究表明,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灶部位的ADC值会出现下降以及神经元细胞的病变和坏死,在病理学中就会造成患者代谢的障碍,进而造成患者细胞毒性的水肿症状[11-12]。病毒性脑炎患者病灶部位ADC值的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和患者血管的源性水肿、神经元细胞的坏死和淋巴细胞等的浸润有很大的相关性[13]。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性脑炎患者的ADC值多数出现了增大。Tokunaga等[14]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性脑炎患者的ADC值会随着病程的持续出现增大,由此,患者病灶区的ADC值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病灶区在临床上有着肿瘤细胞少的特点,这样就造成了细胞外的间隙大,能促进细胞中水的扩散。所以,患者病灶区的ADC值相应增大。
本文回顾我院收治的采用MRI、DWI检查的33例星形细胞瘤和3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病例。通过对2组患者的DWI显示进行分析,以及DWI的表观和相对表观的扩散系数ADC值、rADC值进行分析,对DWI在鉴别诊断2组疾病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星形细胞瘤的ADC、rADC值均显著性高于病毒性脑炎。本研究的结果提示:病毒性脑炎患者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DWI都显示出低信号或者等信号,且ADC值都高于正常脑白质区。 但是低级别星型细胞瘤患者ADC值的增大程度显著性高于病毒性脑炎患者,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依据。且该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病毒性脑炎患者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DWI都显示出低信号或者等信号,且ADC值都高于正常脑白质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ADC值的增大程度显著性高于病毒性脑炎患者,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冯鸣,周幽心,王君祥,等.MGMT、TopoⅡα、Pgp在人星型细胞瘤Ⅱ级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0,8(2):102-104.
[2]朱光斌,张雪林,伍筱梅,等.磁共振成像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3(1):5-8.
[3]Kuker W,Ruff J,Gaertner S,et al. Modern MRI tools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cute demyelinating lesions: value of chemical shift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J]. Neuroradiology, 2004, 46(6): 421-426.
[4]Sener RN. 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findings at Mr imaging, diffusion Mr imaging, and proton Mr spectroscopy[J]. AJNR.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04, 25(5): 892-894.
[5]李芳,王振海,陈兵,等.磁共振DWI值对病毒性脑炎和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5):428-430, 封3.
[6]彭娟,罗天友,吕发金,等.DWI对病毒性脑炎、脑梗死和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5):448-452.
[7]李涛,马林,梁丽.弥漫浸润性生长的WHOⅡ级星形细胞瘤的MR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1):49-51.
[8]Li TQ,Takahashi AM,Hindmarsh T, et al. ADC mapping by means of a single-shot spiral MRI technique with application in acute cerebral ischemia[J].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 Socie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1999, 41(1): 143-147.
[9]陈兵,金国宏,侍明海,等.DWI和ADC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3):319-322, 封底.
[10]Akasaka M,Sasaki M,Ehara S,et al. Transient decrease in cerebral white matter diffusivity on Mr imaging in human herpes virus-6 encephalopathy[J]. Brain & Development, 2005, 27(1): 30-33.
[11]Lee KY,Cho WH,Kim SH,et al. Acute encephalitis associated with measles: MRI features[J]. Neuroradiology, 2003, 45(2): 100-106.
[12]Agid R,Ducreux D,Halliday WC,et al. Mr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a case of West Nile virus encephalitis[J]. Neurology, 2003, 61(12): 1821-1823.
[13]Pauleit D,LangenK-J,Floeth F,et al. Can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parameter to distinguish tumor tissue from peritumoral tissue in cerebral gliomas?[J].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 MRI, 2004, 20(5): 758-764.
[14]Tokunaga Y,Kira R,Takemoto M,et al. Diagnostic usefulness of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influenza-associated acute encephalopathy or encephalitis[J]. Brain and Development, 2000, 22 (7): 45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