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内涵和价值分析

2014-03-03 08:09陈双荣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思想

陈双荣

(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250100)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创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进行积极的理论阐发和实践探索,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前,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使中国共产党面临脱离群众的严峻危险和考验。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应对危险和考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需要解答的一个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试从形成、内涵和价值角度,就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目前新形势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根据哲学和心理学原理,一个人价值观念、思想理论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考察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的具体生成机制,有利于从发生学意义上加深对这一思想理论的理解。

1.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基础上,对其东方化、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发展和应用结果。因此,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1]287,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从而说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立党宗旨。在苏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列宁对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也有着清醒认识。在列宁看来,任何一个国家的力量与群众的觉悟程度忧戚相关。因此,“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2]347。 正是在重视群众作用和依靠群众的基础上,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后,出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考虑,列宁多次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制定维护群众利益的政策,反对官僚主义和党员干部特殊化,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从而极大推动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亦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早在党成立前夕,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和《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中他就表现出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力量最强的思想萌芽。毛泽东对民众力量的科学预见为中国共产党找到民主革命的依靠力量提供思想借鉴,也为确定“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理论基础。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初步发展,《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集中体现他相信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的思想。此后,抗日战争时期,经过群众路线思想理论上的完善和抗日根据地的实践运用,毛泽东系统总结阐述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897。经过对群众意见的集中、加工、宣传和群众实践的检验而不断修正和完善,群众路线上升至哲学高度,从而更科学地指导革命实践。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1031。标志其群众路线思想的成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达到深入扩充和应用阶段。解放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土地改革的开展就是群众路线的实践运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力量,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总之,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基础,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独创性提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

2.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形成的实践根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史就是党至始至终践行群众路线和推动历史发展的自觉行动过程。因此,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面对现实国情矢志投身革命,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依靠群众的经验。早在党成立初,毛泽东就深入学校、矿区、农村,开办补习学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并积极参加群众生产劳动,在实践中走上引导农民投身革命的道路。毛泽东的一生可以说是坚持“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4]457。思想和实践的真实写照。大革命时期,他深入湖南农村考察农民运动情况,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高度评价农民运动的力量。土地革命时期,经过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毛泽东从理论和实际上论证“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中他将红军看成是宣传组织群众的重要载体,指出红军的任务和使命在于发动群众,即红军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5]86。由此人民军队中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良好的军纪军风,极大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革命事业蓬勃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民众看成是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和关键,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6]511,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实践就是依靠群众的体现。可以说,正是因为相信依靠群众,共产党才能以少胜多,夺取解放战争胜利和创立新中国。反观国民党贪污腐败成风,军队不爱民惜民,背离群众而败亡的教训,也可以看作是群众对于政党事业的重要意义的反面例证。建国后,毛泽东多次将党群关系比作鱼水关系、种子和土地关系,强调“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4]423,可以看出这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建国后,为巩固执政地位和克服官僚主义等作风,毛泽东在党员干部中倡导弘扬艰苦奋斗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将鱼水关系作为他构建良好党群关系的模本。“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7]547。总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逐渐成熟并付诸应用,极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进步。

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的本质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8]204。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价值维度和方法角度去理解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的内涵。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共产党人必须将为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411。因此,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就是联合无产阶级斗争以“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10]200。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坚定代表者和忠实维护者。

中国共产党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立党宗旨。毛泽东始终认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3]809。所以,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3]1094。因此,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核心道德要求。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11]409。所以,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12]285。因此,他要求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向群众负责,要始终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3]1096。基于此,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反复强调共产党人要廉洁奉公、埋头苦干,一切以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发挥模范作用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和人民群众的利益”[6]522。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的优良作风才赢得群众对党的信赖、认同与支持,才有党群、军民的鱼水深情。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新挑战,尤以脱离群众的危险和考验最为严峻。从部分党员干部的作风状况来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日益严重,部分干部身上传统“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在群众面前说官腔摆官谱,慵懒散问题突出,对群众提出的批评充耳不闻,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对群众提出的诉求以及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甚至放任不管,领导工作中只注重抓政绩、抓发展指标等,享乐主义和奢靡浪费的不良作风日益滋长,贪图享受,为追求升官发财、光耀门楣而不惜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甚至走上触犯党纪国法的自我毁灭之路等。长此以往,不加改善的话,最终会损害党的形象,腐蚀党的执政根基。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13]137。因此,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都要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增强执政合法性。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我党确立群众工作的路线和领导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缔造者,更是社会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力。所以,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正如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党“才能教育和启发群众,代表他们的利益,教他们组织起来,使群众的全部活动沿着自觉的阶级政策的道路前进”[14]41-42。因此,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他高度重视密切布尔什维克党与群众的联系,组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和“清党”运动。此外他还对党员干部处理群众信访工作作出规定并建立群众接待室。这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推进苏俄建设事业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毛泽东将认识论运用于革命实践总结出的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从群众中来,是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获取大量感性材料,经加工成为党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到群众中去,是指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反馈群众意见,以不断修正完善党的路线和政策等。因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认识过程的无限循环,也是党的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的运作过程。在毛泽东看来,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3]897。所以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骨干和群众相结合,以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作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指针。在土地革命时期,刚刚经受大革命失败的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的严峻考验下要想发展壮大力量,就必须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革命。所以,毛泽东指出要得到群众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5]138。因此,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路线,有力的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根据地迅速兴起,党和人民军队的力量也得到壮大。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都是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根据群众愿望和诉求开展工作的方法体现。可以说,正是因为坚持以群众诉求和利益为出发点,灵活运用工作方法,党才能始终以群众利益为中心,赢得群众认同与拥护。

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新挑战。以党群关系为例,广大党员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高尚光辉的党员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然而,仍有部分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官本位”意识严重,在群众面前说官腔摆官谱。不相信群众,不尊重群众,想问题、办事情不把群众放在心里,对弱势群众冷眼相对,方法粗暴简单。作决策不以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为指针,而是根据个人经验和喜好,乱铺摊子,乱上项目。长此以往,不加改善的话,最终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腐蚀党的执政根基。要应对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就是要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保持党的纯洁性,赢得群众支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3]119。

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不仅具有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具有巨大当代价值。具体说来,它不仅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思想法宝,同时是新时期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科学行动指南。

1.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毛泽东关于的群众路线思想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之一。可以说,正是在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明确群众路线的战略地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主体地位,运用灵活多样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以群众为主体力量,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在革命中以解决农民群众的土地问题为中心,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同时坚持群众路线,联合群众力量,合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缔造新中国。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一方面继续坚持群众路线以组织和动员群众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历史上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又坚持以群众路线凝聚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智慧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且迅速开展和超前完成“一五”计划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的物质基础、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

2.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是凝聚中国建设力量的行动指南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是对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此,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也是当前凝聚建设力量的行动指南。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复兴中华民族的美好中国梦构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3]139。以此为背景,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密切联系群众,以优良作风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回顾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深入群众,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愿望,反映群众需求,关注群众现实生活,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评价标准,真正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坚持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群众文化事业,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等原则和方法对于当前转变党的工作作风和方式,巩固执政根基,增强执政合法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总之,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是凝心聚力共筑美好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

对任何价值观念或思想的探讨最终都要指向特定的价值目标和诉求,为社会实践提供指导。因此,开展对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的探讨与研究,对于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增强执政合法性,推进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建设,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93年的风雨征程上,正是群众路线思想发挥着生命线和传家宝的作用,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奋发进取。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思想是对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此,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思想不仅是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法宝,更是当前凝聚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和重要保证。在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脱离群众严峻考验的背景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应对考验的必然举措。教育活动有助于弘扬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解决党内作风、思想和组织不纯等问题,进而在党员干部中树立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和为民清廉的作风。发挥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模范作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进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增强执政合法性。因此,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应对脱离群众危险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心声,更是实现“中国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保证。为此,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始终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将人民群众作为利益主体和价值评判主体,相信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把为民谋利作为实现中国梦的落脚点,把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圆梦。

[1]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列宁. 列宁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9]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7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4]列宁. 列宁全集:第2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群众思想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