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越
依托优势学科打造期刊特色
——理工类院校社科学报办刊思路探析
■刘 越
目前我国理工类院校社科学报已达到200多家①,这些学报大多创刊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与综合院校或文科类院校社科学报相比,这些学报起步较晚,主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但这并不意味理工类院校无法办出高水平的社科学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偏文的管理类、经济类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迅速崛起,一些理工类院校在这些学科领域中发展强劲,有些特色学科甚至已经走在了国内前列,这种学科优势恰恰是一些传统的综合院校所不具备的,因此,理工类院校社科学报如果能充分发挥本校的学科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办刊思路,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办出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优秀社科学报。
期刊定位,就是要解决好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这两个基础和方向问题②。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期刊的质量品位和长远发展。期刊定位的基本原则,应该以自己拥有的学科资源优势为基础,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目的,最大限度地贴近读者。高校学报的基本读者是本校及其他兄弟院校、有关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研究的人员及研究生,学报是他们发表学术论文的园地、交流成果的平台,也是他们工作、学习的帮手。因此,学报应充分发挥本校的学科优势,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等工作都围绕读者的需要来进行。期刊定位的关键是在准确把握自身资源优势基础上,通过刊物的内容、风格等贴近读者、吸引读者、满足读者。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充分发挥学校在管理、经济、人文、社会等学科的学术优势及国内西部名校的资源优势,将刊物定位于立足交大、面向全国、胸怀世界,以经济与管理研究为重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现实,抓住国家改革和发展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③,在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打造高端学术平台,推动、促进跨学科和交叉科学的发展。由于定位准确,加之提倡严谨扎实的学风,使其知名度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哈佛大学教授黄万盛,夏威夷大学教授、国际易学学会会长成中英等都曾在该刊发表过重要成果④。该刊先后被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等。
期刊特色是在长期办刊过程中形成的风格和个性,它具有与其他同类期刊相区别的、不可重复的、独特的、鲜明的个性特点⑤。期刊定位明确后,鲜明的特色便成为提高质量、赢得读者的关键。因而学报必须提供创新性、科学性强,重要、精彩,新颖、独到的内容,才能满足读者需求,并启迪读者智慧,培育创新思维。
期刊特色,主要体现在内容的新颖、深刻、独特上,体现的是其他期刊不可替代的在某些专业领域的领先优势。理工类院校社科学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开设出独具特色的栏目,以独特的学术内容,鲜明的个性特色,满足读者需要,提高期刊影响力。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乡土与社会”等特色栏目为引领,在国内外社会学、人类学、发展研究、政治经济学等广泛的学术圈子里引起了高度关注和一致认可,已成为针对中国乡村社会主题以及农业、农村、农民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
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中国农业大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涉及农业的相关学科门类齐全,尤其是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统观、研究、认识我国的乡村社会和三农问题积淀深厚,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因此,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将“以农村发展为主题的社会科学研究”确定为刊物特色,并开设了重点特色栏目“乡土与社会”。其一,捕捉读者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刊发大量反映三农现状、困境以及应对策略的学术论文,并倡导本土学术话语的建构,反映那些能够利用本土研究资料与国际主流的前沿理论进行对话的研究成果,引领读者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其二,努力贴近读者,提供独特的学术内容。“乡土与社会”栏目注重呈现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原创性研究,鼓励挖掘整理真实的来自生活第一线体验的研究成果,注重反映与乡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关系和生活实践,以及基于现实材料的理论分析和建构,体现强烈的现实关怀。其三,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调整栏目主题,使期刊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常变常新。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三农问题凸显出来,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为了精准反映这一现象和推进这一主题的探索,其栏目主题确定为“农业·农村·农民研究”。随着国内对三农问题讨论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根源并不仅仅在于农业、农村、农民本身,而是与我国的发展转型、传统乡村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等紧密相连。2007年栏目开始以“乡土社会研究”专栏形式呈现,2008年又进一步调整,确立为“乡土与社会”。从“农业·农村·农民研究”到“乡土与社会”使得栏目主题更加鲜明、开放,学报特色也更加突出。
理工类院校社科学报要成为被读者接受、喜爱的期刊,除了定位准确、独具特色、在内容上满足读者需求外,还必须克服传统观念的影响,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采取多种办法,为读者提供独具特色的服务。以下方式值得借鉴。
其一,结集出版重点栏目优秀论文,引领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高校学报较强的专业性、理论性决定了期刊的相当一部分读者往往也是作者,因而将学报在一定时期内重点栏目刊发的某个学术领域的优秀论文结集出版,集中推出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使读者从中获得丰富的启示,从而引发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可扩大优秀成果的传播范围,延长优秀成果的学术生命。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精选出其重点栏目“环境资源法”所刊载的优秀论文,出版了《环境资源法探索》一书,受到相关学者的欢迎和好评。中国环境资源法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蔡守秋评论说:这是一本难得一见、值得细品的好书,它像一架摄像机录下了我国环境法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历程,又像一台显微镜凸显了当代环境法学中的亮点、热点和焦点问题⑥。论文集的策划、出版,并非只是对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期刊所发论文的简单汇集,需要编辑们按照一定的编辑思想进行选择,细心编排,如果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真诚的服务态度,是很难做到的。
其二,创办“文章导读”栏目,提高读者阅读效率。文章导读就是在对读者进行一定研究基础上,根据读者的不同阅读兴趣和需求,通过“观点摘编”“新视角、新方法介绍”等形式去引导读者、影响读者,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通过文章导读可以浓缩期刊精华,展示新颖、精彩、重要的内容;可以加强导向,准确地表现期刊策划、编辑思想;可以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帮助读者进行阅读选择⑦。
其三,建立特色栏目索引目录,方便读者研究。目前相当一部分办刊质量好、社会影响力较大的高校学报都设有重点建设的特色栏目,特色栏目均依托于办刊学校的优势学科,为发挥这些特色栏目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引领作用,学报编辑部收集与期刊特色栏目相关的论文,做成研究索引置于期刊末尾,也是服务读者的好办法。特色栏目索引目录可以拓展读者研究视野,方便读者研究,并可扩大栏目影响力。
其四,加强编读互动,重视读者反馈。要正确认识编者与读者的关系,与读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使期刊具有亲和力,进而扩大影响力。可以说通畅的编读互动是期刊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编读互动可以缩短期刊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期刊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契合读者需求。学报编辑部可在期刊网页上设置“读者园地”等反馈平台,有专人及时回复读者;听取读者意见、了解读者需求,采纳合理建议,认真对待批评。此外还可以不定期地召开读者座谈会,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理工类院校社科学学报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力量,只要不断努力,积极探索适合学报发展的办刊思路,必将获得更好的发展,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深化科学研究、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系北京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课题“高校社科学报影响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3JBM145)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李泽良、张远波、蓝晶晶:《办好理工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的思考》,《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② 陈巧云:《期刊编辑应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宗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③④ http://xbskb.cn。
⑤ 桂厚义:《特色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根本》,《出版科学》,2005年第1期。
⑥ 《武京闽、蔡守秋、汪劲盛赞“资源环境研究”栏目》,《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⑦ 李书宁:《践行读者意识打造精品期刊》,《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8月第55卷第15期。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
【责任编辑:李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