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汭傧,谢瑞芹,郑红梅,张亚楠,王倩,崔炜
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后疑似下壁心肌缺血两例
李汭傧,谢瑞芹,郑红梅,张亚楠,王倩,崔炜
病例1 ,男性,39岁,主因发作性心悸10余年,加重14 h入院。10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持续约10 min自行缓解,未予特殊诊治。后患者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持续约1~3h,行心电图检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心律平”静脉注射后均可转复,转复后心电图为:“预激综合征(B型)”。患者于入院前14 h饮酒后再次出现心悸。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168次/分”。诊断为:“心房颤动伴旁道前传”。给予同步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既往体健。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7次/分,预激综合征(B型)。电除颤前化验示:血常规:白细胞12.01×109/L,中性粒细胞60.54%。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 63 U/L。肌钙蛋白I:0.517 µg/L(<0.06),心肌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正常。以“ 心律失常 预激综合征(B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房颤动; 疑似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院。入院后各项化验检查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心脏彩超、胸片等均未见异常,血常规、心肌酶、肌钙蛋白逐渐恢复正常。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13-01-27行旁道射频消融术(术前心电图如图1),术中诊断为心外膜旁道,使用盐水大头消融导管于心中静脉内距起始2 cm处成功消融患者心外膜旁道。手术顺利。返回病房后患者未诉胸闷、胸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术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δ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I、III、aVF导联T波倒置,酷似下壁心肌缺血(图2)。患者无明显胸闷,胸痛症状,且患者冠脉CT未见狭窄,考虑患者术后T波改变为B型预激消融后T波记忆现象,嘱患者定期复查。
图1 病例1 术前心电图
图2 病例1术后心电图
病例2,男性,19岁,主因发作性心悸2年入院。既往体健。心电图(入院):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预激综合征(B型)。食道调搏:预激综合征(B型),可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心律失常 预激综合征(B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收入院。入院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肌钙蛋白、血脂等均未见异常。凝血常规示凝血酶原时间(PT)18.4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A)70%,国际标准化比例(INR)1.47,余未见异常。胸片,心脏彩超未见异常。患者于2013-1-31行旁道射频消融术,于三尖瓣环瓣上约6点钟处AV融合处放电,成功消融旁道。术后患者未诉胸闷,胸痛等不适。术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δ波,II、III、aVF导联T波倒置,酷似下壁心肌缺血,与患者一类似(图2)。因患者年龄较轻,既往无冠心病病史,考虑患者术后T波改变仍为T波记忆现象。2周后复查时行心电图下壁T波倒置消失。
T波记忆又称电张调整性T波,指异常心室激动终止后,能引起随后窦性心律时T波改变,并且T波改变与异常心室激动发生时的向量方向相同,多发生于下壁和/或心前导联中。这种T波改变常发生在间歇性左束支阻滞、室性早搏、右心室起搏、室性心动过速之后,但对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后的T波记忆现象则报道较少。
上述两个病例射频消融术后均出现下壁导联T波倒置,容易让人联想下壁的心肌缺血。但两例患者年龄较轻,既往无冠心病病史,术后2周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且两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胸闷,胸痛等不适;故T波的改变均不支持心肌缺血的诊断。认为两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T波倒置为T波记忆现象。
因T波记忆与心肌缺血所致原发性T 波改变类似,而其临床意义不同,故识别两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合上述病例,我们总结出下列一些表现有利于电张调整性T波诊断:① 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冠状动脉造影正常;② T波改变极性与心脏激动顺序改变时的QRS 波群主波方向一致;③T波改变未经任何处理可自行恢复。提醒临床医生预激综合征尤其是B型预激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出现单纯心电图相应导联的ST压低及T波倒置,要想到T波记忆现象可能。
2014-03-20)
(助理编辑:曹洪红)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河北省心脑血管病研究所 心内一科
李汭傧 住院医师 硕士 主要从事他汀类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以及心脏电生理等方面的研究Email:liruibin2011@126.com 通讯作者:谢瑞芹 Email:13230178060@163.com
R541
A
1000-3614(2014)09-07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