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平 尹小军 薛婷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小儿ALI患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11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痊愈5例,总有效率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ALI可改善患儿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等,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呼吸机;急性肺损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024-03
小儿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通常可以造成弥漫性肺泡水肿,进而引起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1-2]。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病死率极高,为30%~40%。ALI一般都需要机械辅助通气,近年来本院采用小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肺损伤患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ALI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ALI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ALI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8.13±3.12)岁。其中重症小儿肺炎21例,败血症12例,严重肺外伤15例,多发肋骨骨折5例,溺水11例。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ALI的诊断标准:病情急性发作,呼吸频数过高或呼吸窘迫;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 Hg;正位X线胸片结果显示,双侧肺均有斑片状阴影,呈浸润性影像;肺动脉压<18 mm Hg,且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依据[3]。
1.3 排除标准
排除不适宜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患儿,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不全、上气道损失的患儿,病情已经发展至ARDS阶段的患儿均不适宜采用呼吸机治疗[4]。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32例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吸氧、吸痰、应用激素类药物舒张气道,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进行强心治疗和利尿处理。观察组32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选取S/T模式,使患儿处于半卧体位,应用面罩进行通气,调整固定带,使其固定严密不漏气,同时不会使患儿感到不舒服。小儿呼吸机的通气模式设定: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频率为25~40/min,PEEP为5~12 cm H2O,脉冲(PIP)为20~30 cm H2O,吸气时间为0.6~0.8 s,心流(flow)为8~10 L/min。治疗期间应该根据患儿病情的变化及体质状况灵活调整呼吸机参数,在患儿能够耐受的前提下,保证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90%[5]。
1.5 观察指标
观察呼吸机通气前后患儿的呼吸频率、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
1.6 疗效判定[6]
痊愈:不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呼吸频率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PaO2/FiO2>300 mm Hg;好转:适当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呼吸频率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平稳趋势,PaO2/FiO2在300~250 mm Hg;稳定:需要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呼吸频率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仍旧严重,PaO2/FiO2在300~250 mm Hg;加重:PaO2/FiO2<200 mm Hg,呼吸频率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总有效=治愈+好转。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PaO2/FiO2、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患儿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aO2/FiO2、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2种治疗方式对小儿ALI临床疗效比较的结果具体见表3。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ALI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致伤因素造成对肺部的损害,从而持续发生的病理过程,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和呼吸急促,ARDS是ALI最为严重的表现。
对于ALI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控制原发疾病、呼吸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式,通常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ALI的病情发展较快,且容易向深层次发展,目前尚未见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及早治疗,从原发病入手,控制感染,并及时纠正低氧血症,支持呼吸及循环功能。小儿ALI患儿由于自身抵抗力以及免疫功能较差,因此肺部感染的概率较高。采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改善患者肺泡内部的氧气交换,从而使动脉血及组织内部的氧合更为充分。呼吸机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动脉氧合功能,优化患者的通气和换气过程,降低肺循环受到的影响,间歇通气下,呼吸道充分湿化,有利于患者排痰,胃肠减压管的留置,对面罩漏气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防止腹胀以及局部面部皮肤坏死等都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痊愈11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5例,总有效率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呼吸机治疗小儿ALI,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情况,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从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入手,进行适当的药物干预,阻断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组织的损伤[7-9]。现阶段已研究出的有受体拮抗剂和抗内毒素mAb等干预方法[6],但其各自的疗效并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Raghavendran K,Napolitano LM.Definition of ALI/ARDS [J].Crit Care Clin,2011,27(3):429-437.
[2] 喻东亮,詹锋,周琼,等.体外循环肺损害的炎性因素研究[J].江西医药,2005,40(7):373-375.
[3] 雷建平,黄建华.体外膜肺氧合呼吸支持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江西医药,2007,42(9):845-848.
[4] 钱桂生.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4):371-373.
[5] Bhadade RR,de Souza RA,Harde MJ,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 and ARDS[J].J Postgrad Med,2011,57(4):286-290.
[6] 舒宏春,陈幼祥.急性胰腺炎肺损伤致病因子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05,40(9):572-575.
[7] 毛梅,徐剑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6): 505-507.
[8] 石娅妮,王文军,湛晓勤.急性肺损伤与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25):2588-2591.
[9] 曾红.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9-11.
(收稿日期:2013-10-31 本文编辑:林利利)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小儿ALI患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11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痊愈5例,总有效率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ALI可改善患儿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等,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呼吸机;急性肺损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024-03
小儿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通常可以造成弥漫性肺泡水肿,进而引起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1-2]。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病死率极高,为30%~40%。ALI一般都需要机械辅助通气,近年来本院采用小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肺损伤患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ALI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ALI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ALI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8.13±3.12)岁。其中重症小儿肺炎21例,败血症12例,严重肺外伤15例,多发肋骨骨折5例,溺水11例。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ALI的诊断标准:病情急性发作,呼吸频数过高或呼吸窘迫;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 Hg;正位X线胸片结果显示,双侧肺均有斑片状阴影,呈浸润性影像;肺动脉压<18 mm Hg,且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依据[3]。
1.3 排除标准
排除不适宜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患儿,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不全、上气道损失的患儿,病情已经发展至ARDS阶段的患儿均不适宜采用呼吸机治疗[4]。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32例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吸氧、吸痰、应用激素类药物舒张气道,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进行强心治疗和利尿处理。观察组32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选取S/T模式,使患儿处于半卧体位,应用面罩进行通气,调整固定带,使其固定严密不漏气,同时不会使患儿感到不舒服。小儿呼吸机的通气模式设定: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频率为25~40/min,PEEP为5~12 cm H2O,脉冲(PIP)为20~30 cm H2O,吸气时间为0.6~0.8 s,心流(flow)为8~10 L/min。治疗期间应该根据患儿病情的变化及体质状况灵活调整呼吸机参数,在患儿能够耐受的前提下,保证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90%[5]。
1.5 观察指标
观察呼吸机通气前后患儿的呼吸频率、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
1.6 疗效判定[6]
痊愈:不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呼吸频率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PaO2/FiO2>300 mm Hg;好转:适当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呼吸频率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平稳趋势,PaO2/FiO2在300~250 mm Hg;稳定:需要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呼吸频率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仍旧严重,PaO2/FiO2在300~250 mm Hg;加重:PaO2/FiO2<200 mm Hg,呼吸频率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总有效=治愈+好转。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PaO2/FiO2、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患儿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aO2/FiO2、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2种治疗方式对小儿ALI临床疗效比较的结果具体见表3。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ALI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致伤因素造成对肺部的损害,从而持续发生的病理过程,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和呼吸急促,ARDS是ALI最为严重的表现。
对于ALI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控制原发疾病、呼吸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式,通常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ALI的病情发展较快,且容易向深层次发展,目前尚未见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及早治疗,从原发病入手,控制感染,并及时纠正低氧血症,支持呼吸及循环功能。小儿ALI患儿由于自身抵抗力以及免疫功能较差,因此肺部感染的概率较高。采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改善患者肺泡内部的氧气交换,从而使动脉血及组织内部的氧合更为充分。呼吸机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动脉氧合功能,优化患者的通气和换气过程,降低肺循环受到的影响,间歇通气下,呼吸道充分湿化,有利于患者排痰,胃肠减压管的留置,对面罩漏气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防止腹胀以及局部面部皮肤坏死等都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痊愈11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5例,总有效率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呼吸机治疗小儿ALI,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情况,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从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入手,进行适当的药物干预,阻断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组织的损伤[7-9]。现阶段已研究出的有受体拮抗剂和抗内毒素mAb等干预方法[6],但其各自的疗效并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Raghavendran K,Napolitano LM.Definition of ALI/ARDS [J].Crit Care Clin,2011,27(3):429-437.
[2] 喻东亮,詹锋,周琼,等.体外循环肺损害的炎性因素研究[J].江西医药,2005,40(7):373-375.
[3] 雷建平,黄建华.体外膜肺氧合呼吸支持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江西医药,2007,42(9):845-848.
[4] 钱桂生.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4):371-373.
[5] Bhadade RR,de Souza RA,Harde MJ,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 and ARDS[J].J Postgrad Med,2011,57(4):286-290.
[6] 舒宏春,陈幼祥.急性胰腺炎肺损伤致病因子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05,40(9):572-575.
[7] 毛梅,徐剑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6): 505-507.
[8] 石娅妮,王文军,湛晓勤.急性肺损伤与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25):2588-2591.
[9] 曾红.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9-11.
(收稿日期:2013-10-31 本文编辑:林利利)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小儿ALI患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11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痊愈5例,总有效率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ALI可改善患儿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等,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呼吸机;急性肺损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024-03
小儿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通常可以造成弥漫性肺泡水肿,进而引起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1-2]。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病死率极高,为30%~40%。ALI一般都需要机械辅助通气,近年来本院采用小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肺损伤患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ALI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ALI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ALI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8.13±3.12)岁。其中重症小儿肺炎21例,败血症12例,严重肺外伤15例,多发肋骨骨折5例,溺水11例。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ALI的诊断标准:病情急性发作,呼吸频数过高或呼吸窘迫;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 Hg;正位X线胸片结果显示,双侧肺均有斑片状阴影,呈浸润性影像;肺动脉压<18 mm Hg,且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依据[3]。
1.3 排除标准
排除不适宜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患儿,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不全、上气道损失的患儿,病情已经发展至ARDS阶段的患儿均不适宜采用呼吸机治疗[4]。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32例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吸氧、吸痰、应用激素类药物舒张气道,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进行强心治疗和利尿处理。观察组32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选取S/T模式,使患儿处于半卧体位,应用面罩进行通气,调整固定带,使其固定严密不漏气,同时不会使患儿感到不舒服。小儿呼吸机的通气模式设定: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频率为25~40/min,PEEP为5~12 cm H2O,脉冲(PIP)为20~30 cm H2O,吸气时间为0.6~0.8 s,心流(flow)为8~10 L/min。治疗期间应该根据患儿病情的变化及体质状况灵活调整呼吸机参数,在患儿能够耐受的前提下,保证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90%[5]。
1.5 观察指标
观察呼吸机通气前后患儿的呼吸频率、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
1.6 疗效判定[6]
痊愈:不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呼吸频率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PaO2/FiO2>300 mm Hg;好转:适当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呼吸频率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平稳趋势,PaO2/FiO2在300~250 mm Hg;稳定:需要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呼吸频率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仍旧严重,PaO2/FiO2在300~250 mm Hg;加重:PaO2/FiO2<200 mm Hg,呼吸频率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总有效=治愈+好转。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PaO2/FiO2、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患儿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aO2/FiO2、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2种治疗方式对小儿ALI临床疗效比较的结果具体见表3。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ALI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致伤因素造成对肺部的损害,从而持续发生的病理过程,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和呼吸急促,ARDS是ALI最为严重的表现。
对于ALI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控制原发疾病、呼吸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式,通常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ALI的病情发展较快,且容易向深层次发展,目前尚未见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及早治疗,从原发病入手,控制感染,并及时纠正低氧血症,支持呼吸及循环功能。小儿ALI患儿由于自身抵抗力以及免疫功能较差,因此肺部感染的概率较高。采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改善患者肺泡内部的氧气交换,从而使动脉血及组织内部的氧合更为充分。呼吸机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动脉氧合功能,优化患者的通气和换气过程,降低肺循环受到的影响,间歇通气下,呼吸道充分湿化,有利于患者排痰,胃肠减压管的留置,对面罩漏气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防止腹胀以及局部面部皮肤坏死等都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痊愈11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5例,总有效率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呼吸机治疗小儿ALI,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情况,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从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入手,进行适当的药物干预,阻断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组织的损伤[7-9]。现阶段已研究出的有受体拮抗剂和抗内毒素mAb等干预方法[6],但其各自的疗效并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Raghavendran K,Napolitano LM.Definition of ALI/ARDS [J].Crit Care Clin,2011,27(3):429-437.
[2] 喻东亮,詹锋,周琼,等.体外循环肺损害的炎性因素研究[J].江西医药,2005,40(7):373-375.
[3] 雷建平,黄建华.体外膜肺氧合呼吸支持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江西医药,2007,42(9):845-848.
[4] 钱桂生.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4):371-373.
[5] Bhadade RR,de Souza RA,Harde MJ,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 and ARDS[J].J Postgrad Med,2011,57(4):286-290.
[6] 舒宏春,陈幼祥.急性胰腺炎肺损伤致病因子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05,40(9):572-575.
[7] 毛梅,徐剑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6): 505-507.
[8] 石娅妮,王文军,湛晓勤.急性肺损伤与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25):2588-2591.
[9] 曾红.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9-11.
(收稿日期:2013-10-31 本文编辑: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