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堂,赵拴平,徐 磊,程智中,何宗来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肥 230031;2.安徽省畜牧兽医局;3.安徽省东至县畜牧兽医局)
东流水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贾玉堂1,赵拴平1,徐 磊1,程智中2,何宗来3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肥 230031;2.安徽省畜牧兽医局;3.安徽省东至县畜牧兽医局)
东流水牛是我国优秀的沼泽型水牛品种,具有肉质细嫩、色泽鲜润,味美可口的优良品质。做好东流水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我国未来养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对东流水牛的现状、保种目标和方法、选育方向、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东流水牛;保种;选育;资源保护
东流水牛主要分布于安徽省沿江丘陵湖区的东至县、望江县、宿松县和贵池区等地。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好,气候温暖,草场广,牧地多,群众自古就有养牛习惯。
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系皖江之首,北望安庆,南邻江西,是安徽省的西南门户,东经116°39′~117°18′,北纬29°34~30°30′。东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1 503 mm。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山芋、玉米、大豆、小麦。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及饲养水牛比较效益的下降,加之“以机代牛”,东流水牛的饲养量逐年下降,农户散养水牛越来越少,近几年存栏量急速下降。然而,由于东流水牛优良的肉质及市场需求的加大,又出现了部分“杀青”现象,若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这一优良品种就有消失的危险。东流水牛占东至县大牲畜饲养量的95%以上,2002年以前饲养量达3.8万头,年出栏量达10 000头以上,目前东流水牛仅存栏6 116头,其中纯种东流水牛母牛存栏不足1 000头。由于东流水牛的肉质细嫩优良,饲养量减少,近几年来市场需求加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东流水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东流水牛是中国水牛亚种,具有中国水牛的优良品质:肉质细嫩、色泽鲜润,味美可口,营养成分优于黄牛肉。粗蛋白含量19.68%,粗脂肪0.65%,肉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多。根据《东流水牛品种标准》以及自然环境条件、分布情况、形成因素、体貌特征、繁殖性能、饲养管理等,确定东流水牛的保种目标是逐步向肉用方向发展,并保持东流水牛泌乳性强、乳脂率高、耐粗饲的优良特性。
2.1 核心群指标
饲养东流水牛种母牛100头,种公牛20头。年繁殖犊牛100头。年产50头母牛,年留种率40%,增加20头,5年达到一个世代周期,保持100头的繁殖核心群;公牛年留种率7%,年增加3头,5年达到一个世代周期,保持15头种公牛。使繁育群年保持100头母牛,20头公牛。建立群众性保种基地2 000头。
2.2 个体性能指标
按照东流水牛标准:成年公牛体重552.20 kg±5.43 kg,体高133.68 cm±1.84 cm,体斜长153.14 cm±3.82 cm,胸围209.41 cm±8.31 cm,管围23.27 cm±2.80 cm;成年母牛:体重499.89 kg±3.43 kg,体高125.53 cm± 2.60 cm,体斜长142.07 cm±2.21 cm,胸围190.65 cm± 1.76 cm,管围22.70 cm±0.94 cm[1]。但据作者等2012年测定,东流水牛成年公牛体高130.58 cm±4.79 cm,体斜长149.40 cm±11.81 cm,胸围206.35 cm±11.20 cm,管围21.30 cm±1.27 cm;成年母牛体高122.62 cm±4.79 cm,体斜长139.40 cm±14.81 cm,胸围187.37 cm±11.80 cm,管围20.77 cm±1.33 cm。比较分析发现,东流水牛的体尺性状有下降趋势,建议加强东流水牛的本品种选育。
3.1 划定东流水牛保种区
首先开展东流水牛饲养情况普查,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以此为基础,在中心产区核心地带的东流镇,划定东流水牛保种选育区。保种区内以本品种选育为主,完善系谱登记制度,尤其是加强种公牛的选留和
管理,严禁引进其他品种的种公牛及冻精,实行群养、群配、群繁,加强选育,在保证群体数量、保留本品种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东流水牛的产肉性能和产品品质。
3.2 保种的主要技术路线
3.2.1 保种坚持“点面结合”和“动静结合”的原则“点面结合”即原种场保种与保种选育区保种相结合;“动静结合”即种群活体保种与冻精、冻胚保种相结合。
确定合理的保种数量:20头公牛,100头母牛。核心群的规模直接影响基因型纯合的速度,即直接影响保种效果。理论上保种群体愈大愈好,但群体太大经济负担太重,又没有必要;群体太小,近交增量上升太快,不利保种,因此需要有一个适当大小的保种群体。设定在保种核心群内,留种公畜数应在10头以上,留种母畜数影响不大,但不能少于公畜头数,一般公母比例为1∶5。根据动物遗传学的原理,利用保种群在原种场内保种,实现随机留种和交配,尽量不受突变、选择、迁移及遗传漂变等因素的影响,有效控制近交增量,据此确定群体大小。如果保持每代按20公∶100母
1/Ne=3/16Ns+1/16Nd=3/(16*20)+1/(16*100)=0.01[2]
其中:Ne为群体有效含量;Ns为群体内实际参加繁殖的公畜数;Nd为群体内实际参加繁殖的母畜数。
那么,Ne=100
ΔF=1/2 Ne=1/2*100=0.005,由于Ft=1-(1-ΔF)t
ΔF:近交系数每代增量;t:世代数;Ft:第t代的近交系数则t=lg(1-Ft)/lg(1-ΔF)
在其世代间隔为5年,公母比例为1∶5,在各家系等数留种的前提条件下,保种群有20头公牛和100头母牛,可以保证100年内保种群体不发生明显的近交退化(近交系数不超过0.1),并不受遗传漂变的影响。
3.2.2 闭锁畜群,建立家系 为了防止血统混杂,保种核心群应实行闭锁繁育,不允许引进其他品种和类群的种畜参与繁殖。以1头公畜与5头母畜作为一个交配组合。建立20个小家系,在各家系内每头公畜与等数量的母畜交配,同时,为了避免嫡亲交配,下代各家系应相互调换公畜。
3.2.2.1 各家系等数留种法 一个小群体的近交增量除了受群体大小影响外,还受各代留种方式的影响。保种核心群内各家系等数留种。各家系等数留种时,群体有效含量(Ne)是群体实际含量(N)的2倍,采用各家系等数留种对保种有利。以1∶5的公母比例组保种核心群,这时,仍从每头公畜的后代中选留1头公畜,从每头母畜的后代中选留1头母畜,这亦是各家系等数留种。同时,应淘汰有近交衰退现象的个体。保证每一世代群体规模一致。见图1。
图1 性能测定—再选种—扩群工艺流程
3.2.2.2 后裔测定 测定东流水牛的体重和体尺:包括出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36月龄;测定周岁和36月龄时的产肉量和屠宰率;测定东流水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繁殖性状(初情期、性成熟期、怀孕期、产犊间隔)等。
3.2.3 选配 家系内采用同质交配。在保种群中避免全同胞、半同胞的不完全随机交配制度;家系间采用相互交换种公牛。重点以18月龄体重、胸围、臀围、同胞测定的乳脂率等指标。建立选择指数。
3.2.4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防止基因突变 在东流水牛保种场建立稳定的阶段饲养管理模式,确定东流水牛的营养需求以及种公牛母牛的饲养管理模式,加强犊牛、青年牛的培育,实现东流水牛的健康稳定扩群。同时对于出现的较大环境变化的因素进行监控和评价,防止不利突变的发生。
3.2.5 保种区的保护 根据东至县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镇为核心区的保种区。在保种区内严格进行种牛的交换,防止近交的过快发生,同时对养殖户进行逐牛建档,重点建立谱系和主要生产性能,以及外流去向。
东流水牛作为一个优良的地方品种,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同育成的专门化水牛品种相比,在个体大小、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及屠宰率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生长发育速度较慢;②产肉量低,不具备肉牛专用品种的体形结构。因此,应在保留其主要品种优良特征特性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本品种选育、适当引进外血等措施,提高其产肉性能,进一步改善牛肉品质。
4.1 种质创新
东流水牛虽然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但在体形结构
及生长发育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缺陷,特别是肉用指数较低。因此,在保种区内适当控制其他品种引进的同时,有计划地导入切尼水牛、摩拉水牛等外血,采用导入杂交、横交固定的方法,创新种质,力争使公、母牛的肉用指数分别达到5.0和4.0以上,培育优良的肉用型东流水牛新品系。
4.2 利用先进监测技术进行选择
改良与保种相结合,以本品种选育为主;动态保种与静态保种(生物技术保种)相结合,促进本品种的选育、保存和利用;结合动物模型估计的BLUP育种值对种牛进行共轭选择,最终形成高繁、哺犊能力强、肉质好、耐粗饲的新品系。同时与科研单位联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选择理论,加快保种、选育和利用的步伐。
5.1 提高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东流水牛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为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东流水牛保种与选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护好珍贵的品种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5.2 建立健全机构,搭建科研平台
畜牧部门对此项工作应高度重视,设立保种机构,建立保种场、保种区。从财政给予一定的支持,拨付专项资金,用于东流水牛的保种和选育工作。联合教学、科研、企业等部门和单位,搭建产、学、研平台,开展联合育种,搞好东流水牛的保护和育种,加快产业化开发。
5.3 确定保种目标,做好动态监测
在东流水牛的保种工作中,不仅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标准,要根据东流水牛的保种目的和选育目标,对该群体的每个世代的数量、体貌特征、生产性能及变异情况等都要做到定性和定量的监测。
5.4 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东流水牛的保种和选育提高是一项投资大、时间长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放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鼓励企业和个人及有关社会团体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5.5 积极开发利用,增加经济效益
保种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优良的基因,选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被人们利用。东流水牛产品具有以肉质细嫩、肉味香醇、乳脂率高等优点。要进行东流水牛的适度规模经营和产品的深度开发,不断提高其附加值,创造名优产品,打出特色品牌,既增加了东流水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保种和选育工作也有了良好的资金积累和物质基础。
5.6 开展舍饲化养殖技术研究和开发
由于水牛是血丝虫病的中间宿主,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健康有影响,水牛放牧与卫生防疫出现矛盾,卫生部门已经开展扑杀水牛养殖的工作。同时,由于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水牛作为役畜将逐步退出,因此必须加强水牛舍饲化技术研究,确定科学的集约化养殖技术模式,建立东流水牛的新品系的标准和饲养管理规程,既有利于东流水牛的品种保护,又能够促进水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更能够降低水牛中间宿主的可能,保护消费者健康。
[1]安徽畜牧兽医网.http://www.ahxm.com.cn/pz_Content.asp?Class_ID= 186&id=22&fid=100.
[2]常洪.动物遗传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S823.8+3
B
2095-3887(2014)01-0066-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4.01.021
2013-10-20
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实验站资金
贾玉堂(1962-),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草食动物遗传育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