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春
1东西方对数学本质的认知差异
数学家们一般认为: 数学的本质是经验性和演绎性的辩证统一. 数学源于生活,如计算时间、分配物品、丈量土地和容积等,所以19世纪之前,人们一般认为数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19世纪以来,随着近现代数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欧式几何、非欧几何、抽象代数和集合论等的产生,现代数学向抽象、多元、高维发展,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抽象对象上,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渐渐远去,数学在数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人们越来越认为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 1931年,歌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证明宣告公理化逻辑演绎系统存在缺憾,匈牙利著名数学哲学家拉卡托斯对数学的经验性和演绎性作出概括,认为数学具有拟经验性. 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数学实验和机器证明,实现了经验性和演绎性的新的融合和统一.
近现代,数学在西方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渐被人们重视,形成和发展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应用数学,西方的数学教育也走向了重实用和经验的道路;中国的数学教育受苏联的影响很大,在八九十年代走上了与中国数学传统相反,追求严密化、形式化的道路,侧重数学的演绎性. 对数学本质的不同侧重,是东西方在数学教育理念、数学课程目标、数学课程内容、教材结构体系、课堂教学方式、概念理解、技能训练、问题解决、数学探究和综合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根源.
2东西方数学教育的差异
2.1数学教育理念
我国的数学教育侧重数学的演绎性,所以,一直以来我们特别强调“双基”教学,只有学生的“双基”扎实了,他们才能够发展较高水平的演绎推理能力;教材、教辅和考试试卷中有很多题难度水平比较高,设置这些难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和考查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美英等国的数学教育侧重数学的经验性,鼓励学生试验、观察、操作、发现、探究、交流、创造,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因此,我国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较扎实,解题水平较高,而动手和创造能力就不如美英国家.
2.2数学课程目标
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的数学课程目标是:(1)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美国课程标准(2000版)中这样叙述:我们的数学课程必须联系我们的学生的兴趣;聚焦数学的逻辑与实验特征;为数学学习创设丰富的环境;了解学生的数学体验. 英国2000年国家数学课程的三大目标:让大多数人掌握“基本技能”;为少数人传授一定的符号操作和运算的知识;培养“现实生活”应用所需的技能.
可以看出,我国数学课程的目标首先是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具有数学应用意识. 美国数学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实验、操作和体验创设环境. 我们的课程目标倾向于“建立在双基和思维基础上的体验和应用”,而美国的课程目标倾向于“建立在实验和操作基础上的双基和思维”. 英国的课程目标强调数学的实用性.
2.3数学课程内容
我国的数学课程(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必修部分包括: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部分包括: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美国在《标准(2000)》中为每个学段设立的数学课程内容包括:数与运算、代数、几何、测量、数据分析与概率、问题解决、推理与证明、交流、关联、表达.
2000年英国国家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使用和应用数与代数,数与数系,计算,解数的问题,处理、表示和解释数据,方程、公式和恒等式,数列、函数和图像);形状、空间和测量(使用和应用形状、空间和测量,理解形状的模式和性质,理解位置和运动的性质,理解测量,几何推理,变换与坐标,测量与作图);数据处理(使用和应用数据,明确问题和制定计划,收集数据,处理表示和解释数据,解释和讨论结果).
我国的数学课程内容集中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逻辑推理上,讲究学科内容覆盖的全面、层层递进和知识体系的完备,这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的内在要求. 美国和英国的数学课程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注重实用性,建立在学生的实验与操作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进行数学表征、数学交流、数学应用和问题解决.
2.4教材结构体系
我们以中英两国的数学教材的结构体系(见上图)为例,我国的数学教材(苏教版)每个课题的课时较多,前后联系,由定理、公理构成演绎体系,综合难度高. 英国的数学教材(EXTER 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心”的MEP 试验教材.)侧重数学的实用性和经验性,每个课题的课时较少,联系不强,不深挖掘,综合难度低.endprint
2.5课堂教学方式
在一节典型的中国数学课堂上,教师根据自己对课堂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讲解概念和例题,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理解概念,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要求进行解题训练,讲究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变式教学”,学生在“变与不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以及对方法、技巧的掌握等,从而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提高.
在一节典型的日本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出示一个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地寻求各种不同的解法,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接着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各种解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演绎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一节典型的美国数学课堂上,常常由教师先给出实验和操作的要求,然后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探究和交流,或者教师给出某类问题的解法,然后学生练习一批类似的问题,整个课堂集中于学生通过实验达到对事实和程序的掌握.
2.6关于概念理解
我国的数学课程力求从原理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数学概念,证明相关定理、性质、公式和结论,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概念. 英国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观察模式,归纳出相关概念,但这只是归纳,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 英国学生的概念理解侧重于对事实和程序的记忆,而我国学生一般需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一差异也是由两国对数学的经验性和演绎性的不同侧重决定的.
2.7关于技能训练
看一个关于教师对数学教学目标的看法的国际性的调查问卷,问题是:“你希望学生在这堂课主要学到什么东西?”统计结果见下表:
美国和德国教师重视数学技能,而日本教师重视数学思维, 有理由相信如果将中国教师纳入调查对象,结果也会与日本相似. 这与东西方对数学本质的不同侧重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般认为数学技能包含两种:操作性技能和认知性技能. 操作性数学技能是指在头脑外部通过肌体活动来实现的动作,其活动对象是物质化的客体,是一种外显活动. 认知性数学技能是指头脑中的数学智力活动,其活动对象不是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客体,而是这种客体在头脑中的映象,因而是一种观念性的活动. 西方侧重数学的经验性,聚焦操作性数学技能,如使用计算工具(计算机等)、统计、测量、作图等,我国比较侧重数学的演绎性,聚焦认知性数学技能,如运算,式的恒等变换,解不等式,推理论证等.
2.8关于问题解决
中国数学课程中的问题解决具有以下特征:一般没有实际背景;涉及连续的、环环相扣的数学推理;需要学生主动地挖掘隐含的信息;知识的综合程度高,要求学生主动建立概念、命题之间的联系;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基本命题的组合,也可以通过局部调整产生各种新的变式题,因此题型的积累与相应的解题经验非常重要;技巧性高,要求解题者熟练掌握双基,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解题策略上;需要较长的解题时间,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较强的意志力和较高的自信心;对智力是一个挑战,绝大多数解题者都会遇到各种困难,许多人会遭受失败;一旦获解,则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背景简单、清晰,一般不需要运用日常生活的实际经验.
英国数学课程中的问题解决具有以下特征:通常具有实际或具体的背景;一般不涉及推理,或者只要求一步推理;题目中一般都包含有解题所需的全部信息,很少要求学生自己去挖掘除基本概念以外的隐含条件;一道题目一般只涉及单个知识点,较少要求学生去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不必担心会因为信息的繁杂而顾此失彼;不同的题目之间缺少联系,很少出现相互组合、或者相互化归的情形;题型的积累与解题的经验并不重要;解题进程通常是单一方向的,即从条件到结论; 一般都有现成的解题程序,学生很少面临解题思路的抉择与调整;一般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不同水平的学生通常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遇到太多的解题障碍;背景的复杂性常常超过数学本身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数学本身正以前所未有的“纯数学与应用数学,逻辑演绎与实验归纳”相统一的方向发展. 这表明,数学教育改革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两极”之间寻求最佳的动态平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