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对过敏性疾病的检测结果对比与分析

2014-02-28 11:30章快芳等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4期
关键词:检测方法过敏原

章快芳等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率,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第1组采用血清过敏原检测、生物共振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检测,第2组采用皮肤点刺试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阳性检测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过敏原的阳性检测率与其他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但生物共振检测系统因过敏原试剂包含种类全面,容易筛选出过敏原,患者顺应性好,是一种适用、简便的筛查手段。

【关键词】 检测方法; 过敏原; 对比与分析

过敏性疾病亦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它是由致敏原进入机体后引起异常反应所致的一种疾病,是由于过敏体质这一内在因素的作用,在过敏原这种外在因素的诱发下而引起体内致敏原靶细胞在不同器官的发病,如致敏原的靶细胞在皮肤,致敏原进入机体后将与皮内靶细胞结合,引起一系列生物反应,导致临床上出现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等各种不同的过敏性皮肤疾病。检测出过敏原是预防和诊治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步骤之一。笔者对本院的3种检测方法进行过敏原检出率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到本院门诊部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第1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1~62岁,平均(29±5.88)岁;病程14 d~10年,平均(15±5.88)个月;其中慢性荨麻疹患者19例,湿疹患者15例,过敏性皮炎4例,面部皮炎2例。第2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7~79岁,平均(32±9.12)岁;病程7 d~20年,平均(17±6.80)个月;其中慢性荨麻疹患者19例,湿疹患者11例,过敏性皮炎患者8例,特异性皮炎患者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第1组采用血清过敏原检测、生物共振检测系统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第2组采用皮肤点刺试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入选对象均在检测前14 d停止或未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组胺药物。

1.2.1 皮肤点刺试验 采用变应原点刺液,包括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胺阳性对照,共有花生、黄豆、土豆、核桃、牛奶、鸡蛋、小虾、蟹肉、羊肉、牛肉、蚌类、蒲公英、豚草、菊花、荨麻、棕榈、蟑螂、屋尘螨、百念、霉菌、猫毛、粉尘螨等23种过敏原。操作方法:选择左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点刺;用记号笔在左臂中部标记所用点刺液名称,两种点刺液间的距离不小于5 cm,以防止反应红晕融合;消毒皮肤后自下而上滴各种点刺液一小滴,再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点在每一液滴中,轻压刺破皮肤(以不出血为度),1 s后提起弃去,5 min后将全部液滴擦去,30 min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结果判断标准:以变应原及组胺所致风团面积比而定其反应级别,无反应或与阴性对照相同者为(-),比值为组胺风团1/4以上者为(+),等于或大于阳性对照范围的1/2为(++),与阳性对照相等的为(+++),大于阳性对照范围2倍者为(++++)。

1.2.2 生物共振检测系统 共振治疗仪检测原理是根据量子物质波理论,它的原理是任何物质都有自己的波和固定的基础频率,每个人的基础波形都是一样,人在接触不同物质时所受的干扰程度不同的干扰波,当超出正常阈值后就会引起不同的机体反应,如过敏、哮喘等。检测不同的信息点,得知机体重要部位的生物波信息,然后再排除各种干扰,就可以进行过敏原的检测。当检测出人体对某种物质反应超过基础波阈值就可确认对该物质过敏。操作方法:让检测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手持柱状电极,选择测试信息点(位于指甲、趾甲上的月牙线的延长线和指甲、趾甲最外边的切线的交点上),检测出正常值。使用红外线检测仪,将其放在过敏原试剂上。测试点的测试值明显向正常值方向改变,就表示该物质存在过敏反应。

1.2.3 血清过敏原检测 采用MAST检测系统,特异过敏原IgE体外诊断试剂盒。根据本地区特点选用South China测试管,可一次性检测35种特异性IgE及血清总IgE水平。方法:取患者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血清标本密闭保存在2~8 ℃中备用。检测时将1.3 mL血清注入测试管,室温中孵育24 h,缓冲液冲洗3次;加入酶标抗体,室温中再孵育4 h,再冲洗测试管3次;注入化学发光试剂,置曝光盒,让化学荧光特产生的光在Polaroid高速感光胶片上曝光。通过检测总IgE和35种过敏原特异性IgE精光密度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阳性率进行 字2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率 从低到高,血清过敏原检测的阳性检测率为57.50%,其中慢性荨麻疹的阳性率为42.11%、湿疹阳性率为73.33%、过敏性皮炎为75.00%、面部皮炎50.00%;皮肤点刺试验总阳性率为90.00%,其中慢性荨麻疹的阳性率为94.74%、湿疹阳性率为90.91%、过敏性皮炎为100%、面部皮炎100%;生物共振检测系统总阳性率为92.50%,其中慢性荨麻疹的阳性率为92.11%、湿疹阳性率为92.31%、过敏性皮炎为100%、面部皮炎75.00%。见表1、表2。

2.2 3种检测方法检出过敏原的种类排序 生物共振检测系统前4位分别是粉尘螨(61.25%)、屋尘螨(41.25%)、鱼类混合物(36.25%)、混合花草(22.50%),皮肤点刺试验前4位是粉尘螨(67.50%)、屋尘螨(45.00%)、混合花草(17.50%)、鱼类混合物(15.00%),血清过敏原检测前4位是粉尘螨(50.00%)、屋尘螨(62.50%)、鱼类混合物(22.50%)、猫毛狗毛(15.00%)。见表3。

3 讨论

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皮肤科疾病之一,多数患者具有过敏史。多篇文献报道,近年来发现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涉及的疾病也越来越多[2-6]。它的病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也不甚明了,有学者认为预防和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就是确定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7-11]。目前临床上检测过敏原方法很多,阳性结果也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比3种不同检测过敏原方法,分析其优缺点,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检测方法。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共振检测系统的阳性检测率最高,为92.50%;皮肤点刺试验的阳性检测率次之,为90.00%,高于孙英华等[12]的研究,血清过敏原的阳性检测率最低,为57.50%,以往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皮肤点刺试验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阳性检测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过敏原的阳性检测率与其他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从表3可以看出,3种检测方法检出过敏原排在前4位的基本都是粉尘螨、屋尘螨、鱼类混合物和混合花草等,提示本地区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主要过敏原为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而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尘螨为主,与北方的报道不相同(北方以野生篙属花粉为主)[12-13],这可能与大气及环境污染,空调使用使居住环境过于封闭引起螨虫的滋生以及宠物的豢养使室内的漂浮物增多有关[14-15];食物性过敏原以鱼类、虾为主,这可能是因为汕头地区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比较适合螨虫滋生,另外汕头是沿海城市,海鲜类食物在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中占着很多的比例,这也是给有过敏性体质的患者提供了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基础。这一研究结果对临床诊疗和预防、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酶免疫检测是测定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的体外试验方法,优点是特异性高,但检测所需时间较长,费用比较高。皮肤点刺试验是将抗原导入皮肤浅表的一种简便的皮肤试验,优点是安全性高,特异性高,快速简便,费用低,缺点是变应原试剂局限,急症期患者不能进行检测;生物共振检测系统是将仪器内存储过敏原信息波与受测者的信息波进行比对,发生生物共振即判定为过敏原,其优点是安全性高,简便,属于非侵入性检测手法,患者顺应性好,且变应原试剂包含种类全面,容易筛选出过敏原,是一种适用、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

参考文献

[1]赵辩.临床皮肤医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99-618.

[2]李双庚,周珍萍,赵翠玲.探讨皮肤病患者的常见致病原及其特点[J].中外医疗,2012,31(29):17-19.

[3]杨小金.哮喘患儿血清总IgE的检测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87-489.

[4]吴立强,陈建平,何念海,等.血清TIgE、SPT和IOS测定在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中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2,41(29):3043-3045.

[5]张传志.449例小儿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及总IgE检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7):79-81.

[6]李仁君,任小玲,王淑静.108例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5):596-600.

[7]宋文辉,刘萍,周云霞,等.铜陵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0):92-95.

[8]朱学英,黄秋萍,季凤英,等.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106-107.

[9]王立群,宋维芳,郭耐强,等.130例儿童湿疹变应原点刺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28(11):823-824.

[10]陈兴艳,肖敏,吕惠.192例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150-151.

[11]张群林.487例皮肤点刺实验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594-595.

[12]孙英华.皮肤过敏原点刺实验300例结果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35(3):237-239.

[13]时文杰,张金梅,林鹏,等.天津地区67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5):220-223.

[14]李华斌,韩德民.对变态性鼻炎的再认识[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11(2):133-135.

[15]张传志.449例小儿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及总IgE检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7):79-81.

(收稿日期:2013-07-19) (本文编辑:王宇)

3 讨论

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皮肤科疾病之一,多数患者具有过敏史。多篇文献报道,近年来发现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涉及的疾病也越来越多[2-6]。它的病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也不甚明了,有学者认为预防和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就是确定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7-11]。目前临床上检测过敏原方法很多,阳性结果也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比3种不同检测过敏原方法,分析其优缺点,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检测方法。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共振检测系统的阳性检测率最高,为92.50%;皮肤点刺试验的阳性检测率次之,为90.00%,高于孙英华等[12]的研究,血清过敏原的阳性检测率最低,为57.50%,以往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皮肤点刺试验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阳性检测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过敏原的阳性检测率与其他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从表3可以看出,3种检测方法检出过敏原排在前4位的基本都是粉尘螨、屋尘螨、鱼类混合物和混合花草等,提示本地区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主要过敏原为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而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尘螨为主,与北方的报道不相同(北方以野生篙属花粉为主)[12-13],这可能与大气及环境污染,空调使用使居住环境过于封闭引起螨虫的滋生以及宠物的豢养使室内的漂浮物增多有关[14-15];食物性过敏原以鱼类、虾为主,这可能是因为汕头地区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比较适合螨虫滋生,另外汕头是沿海城市,海鲜类食物在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中占着很多的比例,这也是给有过敏性体质的患者提供了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基础。这一研究结果对临床诊疗和预防、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酶免疫检测是测定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的体外试验方法,优点是特异性高,但检测所需时间较长,费用比较高。皮肤点刺试验是将抗原导入皮肤浅表的一种简便的皮肤试验,优点是安全性高,特异性高,快速简便,费用低,缺点是变应原试剂局限,急症期患者不能进行检测;生物共振检测系统是将仪器内存储过敏原信息波与受测者的信息波进行比对,发生生物共振即判定为过敏原,其优点是安全性高,简便,属于非侵入性检测手法,患者顺应性好,且变应原试剂包含种类全面,容易筛选出过敏原,是一种适用、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

参考文献

[1]赵辩.临床皮肤医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99-618.

[2]李双庚,周珍萍,赵翠玲.探讨皮肤病患者的常见致病原及其特点[J].中外医疗,2012,31(29):17-19.

[3]杨小金.哮喘患儿血清总IgE的检测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87-489.

[4]吴立强,陈建平,何念海,等.血清TIgE、SPT和IOS测定在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中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2,41(29):3043-3045.

[5]张传志.449例小儿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及总IgE检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7):79-81.

[6]李仁君,任小玲,王淑静.108例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5):596-600.

[7]宋文辉,刘萍,周云霞,等.铜陵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0):92-95.

[8]朱学英,黄秋萍,季凤英,等.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106-107.

[9]王立群,宋维芳,郭耐强,等.130例儿童湿疹变应原点刺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28(11):823-824.

[10]陈兴艳,肖敏,吕惠.192例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150-151.

[11]张群林.487例皮肤点刺实验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594-595.

[12]孙英华.皮肤过敏原点刺实验300例结果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35(3):237-239.

[13]时文杰,张金梅,林鹏,等.天津地区67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5):220-223.

[14]李华斌,韩德民.对变态性鼻炎的再认识[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11(2):133-135.

[15]张传志.449例小儿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及总IgE检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7):79-81.

(收稿日期:2013-07-19) (本文编辑:王宇)

3 讨论

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皮肤科疾病之一,多数患者具有过敏史。多篇文献报道,近年来发现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涉及的疾病也越来越多[2-6]。它的病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也不甚明了,有学者认为预防和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就是确定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7-11]。目前临床上检测过敏原方法很多,阳性结果也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比3种不同检测过敏原方法,分析其优缺点,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检测方法。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共振检测系统的阳性检测率最高,为92.50%;皮肤点刺试验的阳性检测率次之,为90.00%,高于孙英华等[12]的研究,血清过敏原的阳性检测率最低,为57.50%,以往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皮肤点刺试验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阳性检测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过敏原的阳性检测率与其他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从表3可以看出,3种检测方法检出过敏原排在前4位的基本都是粉尘螨、屋尘螨、鱼类混合物和混合花草等,提示本地区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主要过敏原为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而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尘螨为主,与北方的报道不相同(北方以野生篙属花粉为主)[12-13],这可能与大气及环境污染,空调使用使居住环境过于封闭引起螨虫的滋生以及宠物的豢养使室内的漂浮物增多有关[14-15];食物性过敏原以鱼类、虾为主,这可能是因为汕头地区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比较适合螨虫滋生,另外汕头是沿海城市,海鲜类食物在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中占着很多的比例,这也是给有过敏性体质的患者提供了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基础。这一研究结果对临床诊疗和预防、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酶免疫检测是测定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的体外试验方法,优点是特异性高,但检测所需时间较长,费用比较高。皮肤点刺试验是将抗原导入皮肤浅表的一种简便的皮肤试验,优点是安全性高,特异性高,快速简便,费用低,缺点是变应原试剂局限,急症期患者不能进行检测;生物共振检测系统是将仪器内存储过敏原信息波与受测者的信息波进行比对,发生生物共振即判定为过敏原,其优点是安全性高,简便,属于非侵入性检测手法,患者顺应性好,且变应原试剂包含种类全面,容易筛选出过敏原,是一种适用、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

参考文献

[1]赵辩.临床皮肤医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99-618.

[2]李双庚,周珍萍,赵翠玲.探讨皮肤病患者的常见致病原及其特点[J].中外医疗,2012,31(29):17-19.

[3]杨小金.哮喘患儿血清总IgE的检测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87-489.

[4]吴立强,陈建平,何念海,等.血清TIgE、SPT和IOS测定在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中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2,41(29):3043-3045.

[5]张传志.449例小儿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及总IgE检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7):79-81.

[6]李仁君,任小玲,王淑静.108例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5):596-600.

[7]宋文辉,刘萍,周云霞,等.铜陵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0):92-95.

[8]朱学英,黄秋萍,季凤英,等.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106-107.

[9]王立群,宋维芳,郭耐强,等.130例儿童湿疹变应原点刺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28(11):823-824.

[10]陈兴艳,肖敏,吕惠.192例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150-151.

[11]张群林.487例皮肤点刺实验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594-595.

[12]孙英华.皮肤过敏原点刺实验300例结果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35(3):237-239.

[13]时文杰,张金梅,林鹏,等.天津地区67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5):220-223.

[14]李华斌,韩德民.对变态性鼻炎的再认识[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11(2):133-135.

[15]张传志.449例小儿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及总IgE检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7):79-81.

(收稿日期:2013-07-19) (本文编辑:王宇)

猜你喜欢
检测方法过敏原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查出过敏原 预防过敏反应
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过敏原标识问答
关于食品中氟烯草酸的检测方法的研究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探析
LAMP法检测食品中开心果过敏原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