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3岁的妞妞入园两个多月了,老师经常向妈妈“告状”,说妞妞在幼儿园里喜欢推小朋友,打人,咬人。妞妞妈妈想不明白了,为什么在家里从不打人的妞妞在幼儿园却变成了一个“小霸王”?
其实,如果孩子在家里并没有攻击性行为,那么在幼儿园发生这种情况肯定是有原因的。在家孩子的需要一般都能得到满足,没有人会和他发生冲突,因为成人总会让着他。而在幼儿园,小伙伴多了,矛盾冲突也多了。两个人都想坐同一张椅子,或者几个人同时去一个水笼头洗手……这些都是发生矛盾的导火线。这时,孩子就会本能地伸出手,捍卫自己的利益。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多给孩子提供和小伙伴相处的机会
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不仅能体验玩耍时的乐趣,更能学到许多东西。而这些都是成人不能取代的。有时候,家长会担心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受欺负,或者是怕麻烦而不让孩子和小伙伴相处。这样会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是不恰当的。当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时,家长不需要太多的干预,要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寻找答案。
☆父母学会控制好情绪,以身作则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作为父母,在教养孩子的时候,不要说脏话。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采取说理讲理的方式解决。父母千万不要在自己高兴时,对孩子过分溺爱;而自己不高兴时,又对孩子拳打脚踢,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这样可以预防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制止孩子与成人玩耍、嬉戏时的攻击性行为
有时候,孩子在与成人玩耍、嬉戏时会有意、无意地出现攻击性行为。比如为了得到某些玩具或食物,在被成人拒绝时发出攻击。或者出现单纯嬉戏的攻击性行为,如开心地用小脚踢成人,用小手捶打等。而成人往往对这些行为并不在意,甚至会表现得非常高兴,因为在成人看来,这并不是什么“攻击性行为”。这样,成人在无意中强化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当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遇到问题时就自然地攻击对方了。
☆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往往是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父母预先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首先,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气撒在小伙伴的身上。有时候孩子打人也是出于自卫,出自本能。当孩子心情不好或者各种方法失败的时候,就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的情绪。这时家长需要温柔而积极地安慰,以防止孩子的情绪变得暴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当孩子一旦通过这种行为重获利益,得到玩具,就会把攻击别人与得到玩具联系在一起。这时,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要把对的做法告诉孩子,比如教他与别人商量一起轮流玩玩具,或者被小伙伴拒绝时可以找老师帮助等。
☆让孩子远离攻击性强的或暴力性强的电视或书籍
对于攻击性强的孩子,家长除了给孩子讲道理外,还要尽量让孩子远离攻击性强的动画片或书籍。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攻击性或暴力性的场面很容易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父母在孩子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好孩子的把关人。不让孩子或少让孩子看攻击性强的动画片,不给孩子买带有暴力性行为的书籍,哪怕是正义的攻击和暴力,也要让孩子少接触,因为孩子年龄小,还无法判断是非。
☆教孩子学会谦让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生活中,父母总是宁愿自己少吃点、少穿点也要尽量地满足孩子。殊不知,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漠视了谦让。孩子认为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把自己摆在第一,从不会为别人考虑。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懂得谦让。
☆关注孩子恰当言行的表达并作出回应
有的时候父母忽视了孩子的非攻击性信号,直到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他的要求才被注意并得到满足,这样无形中又强化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因此,要关注孩子妥当的言行表达并作出积极回应。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家长除了给他讲清道理外,还要注意通过正面强化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比如当孩子与别的小朋友玩得很融洽时,要及时肯定孩子、表扬孩子,适当的时候,甚至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以正强化孩子良好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就会有所改善。
家长还需注意——不要训斥打人的宝宝
因为宝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的,突如其来的训斥只会让孩子感觉到莫名其妙;不要因为孩子打人而惩罚他,他不能理解家长的用意,只会觉得受到伤害,这样会让孩子不再信任家长。对于被打的孩子,父母一定不要鼓励孩子去报复小伙伴,如果“受害人”反过来报复的话,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受害者越来越多。
当家长注意做好以上几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会明显减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