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专业“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4-02-28 01:59孙慧平虞文贤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机电类海天注塑机

孙慧平,虞文贤

(1.宁波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2.宁波海天集团,浙江 宁波 315821)

机电类专业“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孙慧平1,虞文贤2

(1.宁波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2.宁波海天集团,浙江 宁波 315821)

在对“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产业背景、岗位现状、人才需求和合作企业的参与意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机电类专业为例,探讨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的诉求点,提出了高校机电类专业校企双方合作教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实施“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后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机电类专业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高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试点、跨区域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示范院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高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的内涵不够丰富,导致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出现“一头冷一头热”现象。学校与机电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宁波海天集团深度合作,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主动适应区域机电制造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机电类专业的合作教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机电类专业“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更强调学校、企业双向融合互动,充分体现学校、企业各自优势,通过合作教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方式共同承担起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四合作”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更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

1.区域内机电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背景。作为浙江工业的主体,机电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五”以来,浙江省因势利导,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块状经济”在整合中进一步提升。一批产业集群已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些“块状经济”正加快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在相互渗透、彼此促进中,表现出技术、品牌、标准、市场销售、服务等新的集聚优势。

2.机电类专业就业岗位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通过机电行业、企业的调研和连续3年学院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与维修、数控技术等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分析,目前机电类专业90%左右毕业生面向机电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安装、数控调试和维修维护,各种机械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自动化生产车间的生产工艺加工、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岗位群。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现有制造业就业人口中,高级计工以上的技能型人才仅占技能型人才的15%左右,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而能解决制造业生产一线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更是奇缺。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已经连续多年位于用人需求榜前3名。浙江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技能人才需求达150万,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10余万人。

3.企业有着机电装备制造领域的资源优势和强烈的“四合作”参与意识。实行“四合作”办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找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尤其是要找到合作企业的利益点所在,根据企业的利益点来设计合作模式。宁波海天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下辖海天塑机、海天精工、海天华远、海天电机等十余家子公司,以及大批配套和关联企业。宁波海天集团以注塑机和数控机床两大类机电设备为主导产品,是全球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基地。海天集团下属的宁波海天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是中国八大数控机床生产基地之一,中国经济效益最佳的数控机床生产企业,2009年数控机床产值12亿元。海天集团之所以愿与学院合作育人,但没有承诺每年录用多少名学生,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学生以海天产品为操作平台,以海天技术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潜意识中树立注塑机等于海天塑机,龙门铣床就是海天精工的观念,不断强化海天集团的业界龙头地位。

二、机电类专业“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内容

1、确立标准引领,校企共育行业通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更要充分认识到机电行业的特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特点,来确定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基于此分析,为单个企业订单培养是很难实现学校根本目标。为此,学院与海天集团以及区域的数控机床生产商、注塑机生产商、行业协会提出的用人标准为先导,由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共同分析、分解用人标准中各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选择区域最具代表性的注塑机和数控机床两种装备作为教学平台,形成了机电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缩小了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育人标准之间的差距,实现了两种评价体系的基本统一。

2、开发复合型课程,校企共施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机电装备是典型的机、电、液和计算机控制一体化产品,需要掌握机械、电气和液压控制、数字通讯等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需要开发复合型的课程。现有的校内师资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胜任机械、电气和CNC各系统的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数控机床生产企业也是分工种完成。如果按教师实际能力将此课程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技术领域的课程,能够很好地解决教学组织问题,但学生却不可能掌握一台整机是如何装配、调试、验收及运行管理的,不可能将所学的知识贯通起来,也掌握不了整机的联调与故障排查技能。我们用三名专任教师承担课程教学设计和理论教学,聘请三名从事安装调试的三名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复合型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的教学过程中,电气控制教师充分了解了所控制的执行机构的运行特点和控制要求,可以更好地从被控对象需求出发讲解控制知识;机械教师也理解了控制信号干扰、信号传递延迟和信号失真等问题,能够更加合理地安排装配与调试过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也掌握如何能够让学生更能听懂,如何控制课程秩序的基本方法。

3.组建教学质量双向监控保障体系,校企共输机电类企业专门人才。对教学质量的认定,既是考验校企深度融合、全面合作培养机电装备制造业人才互信的重要尺度,也是校企双方长期、稳定合作的关键。学院与海天集团合作组建了校内、校外两套既相互独立,又能无缝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体系,赋予合作企业充分的教学管理与考核权限,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体系中,学校派出专职教师驻厂监控企业是否全面落实教学要求,抽查学生顶岗实习等环节的教学质量,并与校外兼职教师、驻厂代表的绩效考核挂钩。校内教学质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监控,企业给出各项能力考核实施细则,学校细化成教学考核办法。能通过实际操作、独立完成给定工作任务来检验教学质量的课程和教学项目,由合作企业命题和考核,并以此决定是否录用毕业生;难以直观判断教学质量的课程,由双方质量监控人员协商考核办法。“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在海天塑机装调、数控维修、数控加工特色班、模具项目化教学班、海天精工机械装配班等试点班进行循序渐近的教学改革试验,并开展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数控机床调装维修工课程化培养实践”和“机电一体化‘双证合一’教学体系建设”研究。参加试点教学的学生总数超过300名,这些学生成为机电装备制造类专业中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成为企业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与管理的骨干。

4.合作开展高端培训,实现校企共同发展。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行业培养急需要的各级各类技能专门人才。一方面,学院近几年来积极开展高端培训,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携手美国著名公司PTC共建国际先进的实验室,成为浙江省唯一的PTC授权考试中心;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成立电机/电子专业项目示范中心,引进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模块。借助国际证书力量,以高端实用培训促进教学,强化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宁波海天集团是国内注塑机和数控机床的龙头企业,每年都有大量新产品投放市场,新设备用户需要海天进行培训,但这种培训需要从原理讲起,不是企业一线员工的长项;另外,企业一般采用计件工资,技术工人也不愿意因为用户讲解而影响收入。学院通过智力服务回馈企业,充分发挥教师能说会道的长处,为海天集团培训员工和新产品用户,实现企业不断更新注塑机、数控机床和伺服电机等设备用于教学和培训,实现了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持续改善,确保了学院培训新产品用户的能力,使人才培养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

三、机电类专业“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效果

1.拓展了深度融合的合作企业。除了合作企业海天集团为学院提供了1000万元建造海天大楼和价值600多万元的注塑机和数控机床之外,还拓展建立了浙江省火电、杭州汽轮厂等1O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每年有200多人次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每家合作企业吸纳学院30多名毕业生就业。改变了传统的行业、企业是单纯的用人单位的观念,确立起同时也是育人单位的理念。

2.完善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按照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的主脉络,从最初的订单培养、项目教学、学工交替和半工半读,一路走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做中学、学中做”行动导向教学,是“四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完成了省新世纪教育改革项目“高职制造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研究与实践”、2006年中国高校和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案例“多种模式实践、合作促进双赢”和国家精品课程“数控机床的调试、安装与维修技术”等代表性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合作企业还派出以工艺科长为代表的10名工程与生产管理人员,与学校10名教师共同研究完成了机电制造类专业的9门核心课程的标准、考核大纲、试题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教学课件、项目化教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包。

3.建成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场所。“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场所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必备条件,在合作企业与中国亚龙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下,以真实的注塑机、数控机床、伺服电机为蓝本,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指导下,设计开发了液压、数控机床机械部件、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等多种设备,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场所。“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场所需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体,在完成硬件的同时,由合作企业海天精工机械有限公司和海天塑机公司派出的实践教学指导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分析产品结构、开发教学项目、准备教学方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资料包。

4.为学院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通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突破性成功。历年来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签约率达95%以上,并且就业质量较高,其中不乏一些学生很快被提拔到企业的管理岗位、关键部位、成为企业技术领域的骨干。如2008届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30名毕业生在设备制造商的协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新建的华润雪花宁波分公司的全部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并顺利投产。2007年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10多名毕业生作为中国500强企业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的机电设备骨干维修人员,担负着保障价值百万元以上的各类化工阀门、液压泵站的正常运行的重任。2010年机电类专业又有30余名顶岗实习学生作为浙江三门核电站设备安装调试的主力军,正在加紧完成中国大型骨干核电站的建设等,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丁金昌,等.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

[3]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G642.0

A

1674-9324(2014)01-0226-03

2010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b2010099)阶段性成果。

孙慧平(1965-),男,浙江衢州人,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宁波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及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机电类海天注塑机
基于Spring Boot的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天津津海天源电力
更正启事
那一抹海天之蓝
注塑机料筒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接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应用及检验
激战长空之海天争霸
依稀海天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