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的农民信息行为研究

2014-02-28 03:03戴小鹏吴丽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5期
关键词:网络分析屈原农场

周 慧,戴小鹏*,吴丽玲,湛 亮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等诸多限制,农民对相关农业信息的获取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再加上农民自身思想认识以及知识水平低下,致使他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时做出了不合理或者不符合经济学“理性人”的选择[1]。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由于不能及时地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得不到及时的市场信息,“菜贱伤农”的悲剧频频发生;进城打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经常发出“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不知道到哪找工作”等无奈的感慨。农民信息行为有其独特性,对农民信息行为的研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将所研究的个体和组织及其间的社会关系看成是一种可视化的网络,通过图论、数学模型及软件分析等方法对网络的关系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揭示网络结构特性的一种分析方法[2]。为此,笔者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农民信息行为进行研究,在了解农民获取信息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从结构化、可视化的视角深入研究,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及时性的信息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

1 农民信息行为概述

信息行为(Information Behavior)是指行为人为了满足其对特定信息的需求与目标,通过主观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而开展的信息认知、表达、获取、选择、吸收与利用等行为活动的总和[3]。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农民信息行为也历经了一个由被动接收到主动获取的发展过程。

1.1 信息需求 目前,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向多样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方向发展。从农民对信息需求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

1.1.1 农业自然信息。农业自然信息主要指自然界与农业活动相关的信息,以及农业生产对象自身的物质信息,包括农作物种类、品种、生态适用性、营养与发育状况、作物抗性、病虫害等生物信息以及土壤、气候、水源、灾情和农业能源等非生物信息。

1.1.2 农业社会信息。农业社会信息指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以及由其产生、传递和利用的信息,包括农业人口、农村劳动力分布、农产品、农用物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资源信息,农副产品流通、农用资金流通、农业资金流通等市场资源信息以及养殖业生产、农副产品储藏、加工和进一步综合利用等农产品产生、传递和利用信息。

1.1.3 农业科技信息。主要包括农产品品种培育、作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业科技信息。

此外,由于农业信息的特有性质,其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有效性,因此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不仅体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而且体现为极强的时限性。目前农民的信息需求普遍得不到满足,农民对于信息需求日益迫切。

1.2 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而日新月异。信息获取渠道主要有电视、广播媒体和电话语音设施、宽带网络设施、移动通信信号发射基地站设施、农村有线接口设施,以及政府提供信息保障体系、农村信息联络站、农业技术指导员、农村信息平台等有关农业信息基础设施[5]。农民使用手机联系日益密切,对互联网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农民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和农村的基层设施建设较差等因素的限制,农民主要偏向于利用电视、手机电话、报刊书籍和亲友相互传递等渠道获取信息,而较少利用广播、企业、咨询公司等渠道[6]。而且网站、手机和其他设施传递的相关农业信息相当混杂,政府和相关涉农机构对农民信息的推广力度不够,进一步给农民信息的获取带来更大挑战。

1.3 信息利用 信息的利用是农民信息行为发生的最终目的,如何高效地利用信息,成为了农民信息行为的关键。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存在着信息利用率低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3.1 农民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农民信息的有效利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缺乏必要的文化素质,不但阻碍信息的获取,同时在鉴别、处理、分析各类信息的能力上必然受到很大限制,降低了对信息的利用效率。

1.3.2 农民对信息的信任度较低。信息能否被接受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对信息的信任度。在农民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信息中,不规范的信息的传播使得农民对信息的内容持怀疑态度,再加上很大部分信息只是对科技成果学术化、简单化的描述,不一定适合现有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和运用,这就大大影响了农民对信息的利用效率[7]。

1.3.3 其他。农民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对信息利用积极性的缺乏、信息服务机构的缺少以及信息获取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民对信息的利用效率。

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农民信息行为实证研究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湖南岳阳屈原农场的农民信息行为现状进行调研。数据来源于针对岳阳市屈原农场进行的一项有关农业信息传播的调查,此调查随机在屈原农场的6个乡镇选取了共200个调查对象,其中男、女各占50%,调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息需求及获取、电视、手机和电脑使用情况以及信息利用情况等内容。

2.1 信息获取渠道 对屈原农场农民获取农业信息渠道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屈原农场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政府和农技站,而从报纸上获取信息的最少。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农民的年龄与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屈原农场的年龄调查如表2所示。

表2 屈原农场农民年龄结构

通过UCINET软件,可以在网络图上分别对这58位年龄在36~45岁的农民与37位年龄在45岁以上的农民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2所示。其中,图1中红色圆点全部代表年龄在36~45岁的农民;图2中红色圆点代表45岁以上的农民;两图中蓝色方框代表的是村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分别代表的是1广播电视、2报纸刊物、3互联网、4手机、5朋友、6邻居告知、7村委会通知。

由图1、2可知,年龄在36~45岁的村民与年龄在45岁以上的村民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方面存在差异,如年龄在36~45岁的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1广播电视和2报纸刊物,而45岁以上的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1广播电视、2报纸刊物和6邻居告知。

2.2 信息利用效率 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农民信息的有效利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屈原农场随机抽取的20人受教育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3所示。

信息能否被接受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对信息的信任度。对屈原农场人员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人际关系、阶级地位、财富大小等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如表4所示。

图1 36~45岁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

分析研究发现,农民文化程度的高低,限制了其对于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能力,对信息的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而农民对信息源的信任度也是影响信息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图2 45岁以上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

表3 屈原农场农民文化水平

表4 屈原农场农民文化水平

3 小结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农民信息行为研究为农民信息行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能更加直观、全面地对农民信息行为进行了解,社会网络分析必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姚缘.信息获取,职业流动性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基于辽宁省的调查[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3.

[2]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胡昌平,乔欢.信息服务与用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黄清水,朱燕.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杨春.河北省农民信息需求调查与特性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1(1):48-49,88.

[6]杨沅瑗,黄水清,彭爱东.中东部地区农民信息行为比较研究[J].图书馆,2013(1):56-60.

[7]吴丽玲.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3):42-44.

[8]湛亮.基于复杂网络的农业信息传播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网络分析屈原农场
农场假期
基于ISM模型的EPC项目风险网络分析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农场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铁路有线调度通信的网络分析
一号农场
2016年社交网络分析
屈原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