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014-02-28 14:02欧阳学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仲永守纪律子路

欧阳学成

如果师不爱生,师不懂生,师不惜生,学生又怎会“亲其师,信其道”呢?笔者认为,欲使莘莘学子“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不仅要懂学子之心,而且还要“爱”字当头,一视同仁,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得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一、“爱”字当头,以心换心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虽是治国之道,但教师治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教师没有爱心,那么良好的师生关系从何谈起?曾记得魏巍笔下的蔡老师即使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狡猾”,“打”也是善意的提醒,更何况是点到为止。每位学生皆在成长过程中,可塑性极强,成才与否,均在老师。将心比心,如果老师对待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那教育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老师都喜欢好学生,这无可厚非,但也要知道后进生被老师遗忘后的感受。学生的好坏是可以转换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中讲到了祸福相依的道理,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换。学习好的学生如果不继续努力,也会变为后进生,就如宋代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中的仲永一样,即使是神童,如果不继续学习和上进,也会“泯然众人矣”。又如,刚读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课程比小学阶段翻了倍,有的学生因此成绩下降,而有的学生则因为接触到感兴趣的学科,成绩突飞猛进,脱颖而出。故,为师之道一定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教师如果做到团结一致,一个也不放弃,全班成绩定会整体提高。

三、因材施教,各取所需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子路和冉有曾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却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回答。孔子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站在一旁的公西华想不通,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矛盾。现在有些老师总喜欢拿一个优等生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一把尺子量到底,这不符合教育规律。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大,有反应快的和反应慢的,有勤奋的和懒惰的,有粗心的和仔细的,有自觉的和不自觉的,有守纪律的和不守纪律的……如此种种,教师不能用一个评价方法衡量全体学生。每位老师都要向孔子学习,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身为人师责任重大,只要信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准则,“亲其师,信其道”就会蔚然成风,重树师道尊严。

猜你喜欢
仲永守纪律子路
孔子“教训”子路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想清楚再动笔
新《伤仲永》
把“守纪律、讲规矩”融入医院人文管理
近几年来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研究述评
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怎一个“伤”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