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燕 心理世界的“魔法师”

2014-02-26 13:17谢一郭琳
中华儿女 2014年4期
关键词:总医院魔法师门诊

谢一+郭琳

大多数人认识董燕,是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节目《百姓健康大讲堂》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华养生》栏目熟悉她,在节目里,面对陷入困境的各类咨询者,知性而又温文尔雅的董燕,总能够有办法让一颗颗焦躁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使蒙垢的心灵得以净化,纠缠的心结得以打开。

在医院,听诊器是医生的常用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身体病情做出判断。作为空军总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董燕看病不用听诊器也能看出病症,她被患者亲切地称为不用听诊器的“护心人”。她用的是一份耐心、一份真诚、一份智慧来倾听患者的心声,用她多年积累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走出心灵的阴霾。

从知青到医生

上世纪70年代,董燕同大多数青年人一样,高中毕业后就参加了上山下乡运动,成为一名知青。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对18岁的董燕来说是人生最大的转机,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安医科大学本科五年制医疗系,也是所在公社知青里唯一被录取的女生。

大学毕业后,董燕被分配到空军451医院空勤科,成为一名军医。在临床工作中,细心的她发现很多飞行员患有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失眠,严重的甚至会影响飞行训练,可是用临床上所有的高精尖诊疗仪器都查不出问题症结在哪儿。对于这种临床现象,董燕并不想简单地应付过去,一有时间她就泡到图书馆里查资料,想要弄清楚给飞行员身体带来不明困扰的原因。偶然地,她在图书馆看到《医学与哲学》这本杂志,上面把这种疾病称为查无实据的躯体疾病,这种病大部分跟一个人的精神活动和心理特征有关。看完那个报道,董燕第一次意识到,一个人患病并不是绝对由身体决定的,在心理作用下,人能够建构出某种症状,并且在躯体上真实地体验到这种症状,这让当时的董燕感到非常神奇,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这个病症,董燕查阅了大量资料,然而,当时国内对这种疾病的文献还很少,医学院教的大都是身体、免疫、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如何致病,却极少提及心理和精神也能让人致病。董燕带着困惑,到第四军医大学当面请教了空医系的心理专家皇甫恩教授,原来,除了有家族遗传倾向外,还有特殊的人格特征也可致病。此外,飞行人员是特殊职业群体,还会有特殊生活应激事件,这些因素都会对身体产生“扳机样”作用诱发疾病。听了皇甫教授的讲解后,董燕重新认识了神经症,这也成为她对心理学的早期认识,从此萌生了要继续学习探索心理学的想法。

“我一直喜欢研究人的内心活动,经常对路过身边的陌生人有很大的好奇,想知道他们背后有些什么样的故事。为此,当知青和读大学期间,我写了很多的散文诗和小说。”1992年,董燕报考了第四军医大学航空临床心理专业,成为皇甫恩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学。皇甫教授不仅悉心指导,还安排董燕去北京大学心理系读了一年硕士学位课。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董燕系统学习到了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知识,奠定了扎实的心理学科理论基础。

服务蓝天战鹰

研究生毕业时,第二军医大学和空军总医院同时向董燕抛出了橄榄枝,“当初走上心理学研究这条道路,就是为了要更好地为飞行员提供心理帮助,我内心的情感更倾向于服务蓝天战鹰。”就这样,董燕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到空军总医院上班。

1995年10月18日,空军总医院心理科正式开诊,这也是我军驻京大型综合医院中最早开设的对外挂号全日制心理门诊。然而,当时整个社会都对心理学还十分陌生,很多人不知道心理学是治疗什么的。“谈话就能把病治好吗?”大家对这个新诊室议论纷纷,有人简单地把心理工作当成部队开展思想教育,认为心理学就是有人想不开了,医生跟人家谈一谈而已;还有人说心理医生就是给那些神经不正常的人看病,把心理医生当成精神科医生;甚至还有的患者到了医院后直接往诊室一坐,说“董医生,你看一看我心里在想什么呢”,把心理医生当成了算命的……一时间,许多人都把到心理门诊咨询当做一件丢人的事情。

面对这些误解,董燕没有退缩,她带领心理科的同事们从零开始,主动搭建工作平台、构建工作范式、系统化工作制度,为临床心理工作规范化的进行,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1996年,经过严谨科学的论证,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医院投资了十万元,建立了第一个临床航空心理实验室,有针对性地开展飞行员神经心理训练。

曾经有一次,董燕的咨询室里来了4位飞行员,他们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发生了飞行事故,通过紧急迫降,机组成员都活了下来,但是这次事故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严重创伤。董燕为他们设计了“意识下的安全感重建”训练,通过“安全岛技术”,让飞行员的意识得到深放松,最终有3名飞行员通过心理治疗成功复飞,重返蓝天。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总政第一时间组织了心理服务专家赶赴灾区一线进行心理疏导,董燕被任命为心理组的第一副组长、彭州第二责任区组长。她牵头组织创建了一线随行心理保障工作模式,如化整为零式、陪伴式、小组式、团队式、见缝插针式的工作模式,带领团队写了数万字的工作日志,在心理创伤修复中建构了以情绪稳定力量引导释放压力修复创伤为轴心的一线心理工作模式,并在整个总政心理专家组推开,受到了总部首长的一致好评。回到北京后,董燕还组织专家组成员们将在抗震救灾中积累的经验编写成《抗震救灾案例集》下发部队。

2010年,空军总医院临床心理科成为全军心理卫生指导中心,董燕把心理科的发展定位为“一个核心两个主轴”:以发展心理诊疗技术为核心,以为军服务、为临床患者服务为主轴。在诊疗技术提升方面,组织团队成员外派学习,参加全国心理卫生专业组织的各类心理工作坊;在科室梯队建设上面,引进优秀人才,外聘资深的有特殊特长的心理咨询师加盟。

随着门诊病人越来越多,病种越来越复杂,董燕带领她的团队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将原来单一的心理治疗模式发展为“单一——复合——结构——整合”。现在,空军总医院的临床心理科已经拥有了脑功能评估训练治疗仪、体感音波治疗仪、多导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等多个治疗设备。这些后现代的心理整合治疗为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疗方案。心理服务的领域不再仅仅是门诊,还承担了全军为部队心理服务的各项任务。如今,心理科的门诊量从当初每周只有2个人发展到每周百余人,科室团队的人才梯队也逐渐壮大发展。endprint

成为心理世界的魔法师

心理学能够帮助人安抚情感,从“情”入手才能达“理”,这在心理学术语来讲叫“共情”。董燕告诉记者,“每一个生命故事都需要被尊重,人的器官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心灵的生命,我最大的快乐是可以陪伴这些心灵。”

每天在心理咨询门诊都会面对各种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董燕说,心理咨询师要有强大的倾听能力,因为来访者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想法,倾听才能让他们把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打开,此时心理咨询师就是来访者最信任的人。

董燕为记者大致介绍了几种心理咨询的类型,有的是一般心理问题,如婚姻欠和谐、家庭有矛盾、人际多磨擦、工作不舒心,等等;也有较严重的精神障碍,如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如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等等;从年龄上看,从儿童到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各个年龄段都有。

就在采访当天,董燕收到了一个28岁女孩婷婷寄来的生日贺卡,她曾在董燕的心理门诊治疗了一年。婷婷在单亲家庭长大,只有专科学历的她步入职场后变得敏感、自卑,这种情绪也带到了她的家庭生活和感情生活中,与妈妈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几段恋情发展也不尽如意。苦恼的她来到董燕的心理门诊,董燕认为,这个女孩儿纠结的问题正是“人格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个终极个体问题。董燕决定先帮助她从实现小目标开始,逐步建立自信。女孩儿的学历不高,认为英语是最大的硬伤,董燕就鼓励她参加英语学习班,后来女孩儿通过自学考取了英语四级证,自信心也一点点恢复,人际关系开始改善。一年中,她除了到董燕的门诊,还经常给董燕写信沟通,在最近一次的信中,她写道:“在您这儿治疗咨询的过程,是我人生中最正面、最受用、最有效的一次自我成长……我总的感受是自己正在从一个悲观的小女孩儿逐渐成长为一个追求幸福生活的女人,不知不觉中,您引导我发现和找到自己,现在我正朝着这条路继续成长,这样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像婷婷这样的故事在空军总医院的心理门诊还有很多,在董燕看来,她每一天所遇见的不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这里有人的眼泪、人的微笑、人的故事。当每一位来访者打开心扉、解开心结、走出阴霾、自我重建的时候,心理医师也在从中感悟着人生。

“医学是一门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人类情感的延伸。没有对人的关爱,任何创造最终都不可能真正给人带来幸福。”董燕从医18年从未与患者发生过矛盾冲突,为患者加号加班毫无怨言,周末加班、急会诊,从未补休,她说:“当患者陷入心灵沼泽的泥泞时,我愿陪他们走过一程,帮助他们看到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

责任编辑 张小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总医院魔法师门诊
菲律宾总医院院长黎亚士比接种新冠疫苗
小小魔法师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穿越时空的魔法师(四)
本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来自疼痛门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