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跨学科研究对教育技术发展意义重大,在相关概念界定和标准划分的基础上力图论述跨学科研究是教育技术领域核心研究范式,以期引起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发掘教育技术新的学术生长点。
关键词 范式;跨学科研究;核心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011-03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ore Research Paradig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Tian Shenghu
Abstract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y to discuss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is the core research paradig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and standards of the division.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s, to excavate new academic growth poi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Key words paradigm;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ore research paradigm
1 概念界定
范式与研究范式 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在其经典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1962)(以下简称《结构》)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范式概念及其理论,经过激烈争论后被广大研究者所认同。“范式和科学共同体在本质上是相同的。”[1]库恩本人也指出:“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逻辑上,都很接近于科学共同体这个词。一种范式是,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反过来说,也正由于他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体,尽管这些成员在其他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2]
然而,科学共同体是“人”的组合,是由一系列共同因素凝聚在一起的一个研究者群体,而范式是凝聚这个群体的一系列共同要素——它突出地体现在科学共同体对事物共同的认识观,科学共同体所从事的“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范例,以及科学共同体开展研究活动时所遵从的各种规范等。而研究范式与研究过程和研究活动高度相关,“任何一类研究都需要综合运用思维工具、技术工具和符号工具,都要有一套从发现问题到检验结论正确性所必需的顺序和规范……这些工具、程序、规范的特定结构性组合,可称为研究范式”[3]。
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是一项回答、解决或提出某个问题的过程,该问题涉及面和复杂度都超过了某个单一学科或行业所能处理的范围,跨学科研究借鉴各学科的视角,并通过构筑一个更加综合的视角来整合各学科视角下的见解。”[4]可以将跨学科研究定义为:突破学科疆域,以问题解决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协商合作以及个人探索等方式,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机融为一体,采用一切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法、技术、手段和策略来解决现实难题,进而形成灵活且融合的研究方法体系的研究策略[5]。为了突出跨学科研究的整合宗旨与意愿,也可将其称作“跨学科整合研究”。而跨学科研究范式则是研究者群体在开展跨学科研究活动时所遵守的从发现问题到检验结论正确性所必需的工具、顺序和规范等的结构性组合。
2 划分标准
范式界定标准 范式之所以成为范式,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库恩在《结构》一书中指出:“……成就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这些成就又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凡是共有这两个特征的成就,我此后便称之为‘范式。”[6]由此可知,范式之所以成为范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共同信念的研究者群体;二是已经取得的显著成就,并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范例和规则;三是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
相应的,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也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规定:一是遵守它的研究者共同体,即研究者群体对某种“研究范式”具有基本认同,这种认同不一定是口头或书面等方式的表明,也可以体现在研究者的著作和文章之中;二是研究的典范与规则,即研究者们在研究实践中普遍遵循的能够反映科学实践本身的逻辑操作;三是在该“研究范式”下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
范式分类标准 某一学科的研究范式可以区分为非主流研究范式、主流研究范式、核心研究范式和支配性研究范式四类。
主流研究范式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研究范式,其“主流”的意义体现在“数量”上。而核心研究范式是指对某一学科的研究起重要影响的研究范式,其“核心”的意义体现在“价值或影响”上。核心研究范式不一定是主流研究范式,主流研究范式也不必然是核心研究范式,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判定某一研究范式是不是主流研究范式,可以通过内容统计分析的方法看有多少数量的研究可以归入该研究范式,考察该研究范式指导下的研究在数量上所占的优势;判定某一研究范式是不是核心研究范式,只能通过历史回顾和思辨的方法(包括对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和访谈),考察该研究范式指导下的研究在本学科内影响力上所占的优势。
如果某一研究范式既是主流研究范式也是核心研究范式,也就是说该研究范式既在数量上占优势也具有重大影响力,那么,该研究范式必然在本学科的研究中处于支配性的地位,可以称其为支配性研究范式。其他不常用且对学科发展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范式,则可称为非主流研究范式。
3 跨学科研究——教育技术核心研究范式
首先,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本身就决定了大量的教育技术研究活动必须遵守跨学科研究范式。研究者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跨学科研究范式,应该说大部分教育技术研究者都在这个共同体之列。但是,跨学科研究范式不像有些研究范式(如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那样明显,跨学科研究范式的超意识性[7]比较突出。
其次,纵观教育技术发展史,跨学科研究成果对教育技术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为教育技术研究开拓了研究方向和进路,提供了研究规则和典范。最为典型的就是20世纪50年代以学习研究为己任的职业心理学家跨入教育技术领域,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野开辟了全新的教育技术研究之路,并逐渐形成教育技术研究的新流派——学习学派。另一个典型就是传播学对教育技术研究的作用,使得教育技术研究从关注媒体的研究转向关注过程的研究,帮助人们把研究的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教学过程方面,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为十分关注教学信息从发送者经由各种媒体通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8]。
CSC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也是一个典型范例。由于CSCL的理论基础具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指向,以及其对研究对象过程性的关注,相当一部分CSCL研究者扎根于语言、文化和其他社会情境理解的一些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和传播科学等进行研究,使得CSCL成为教育技术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9]。
系统科学理论则指导教育技术学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考察教育过程和现象,把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媒体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看成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从而促使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思想——教学系统设计的形成。
由此可见,在教育技术领域跨学科研究不仅具有广大的学术共同体基础,也具有大量的典型范例和规则,并且这些典型范例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是教育技术当之无愧的核心研究范式。
4 教育技术跨学科研究的意义
当前,科学研究处于一个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状态,这种科学研究的大环境促成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成熟,对教育技术这样一个即交叉又综合、研究对象复杂的学科而言,跨学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体现在教育技术自身发展和教育技术价值体现两个方面。
第一,跨学科研究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技术是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传播理论、系统理论和媒体技术等诸多学科或理论的结合部上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研究技术如何有效提高人类学习绩效为目的。它从刚诞生只研究促进教学的物质手段发展到现在的一个内涵丰富的学科,从他学科中吸收了大量的理论、原理和方法,这些理论、原理和方法的持续渗透为教育技术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系统设计和CSCL就是最好的例证。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学科中新产生的理论、原理和方法等新鲜血液的灌输。总之,不应当把跨学科研究简单地视为学科体系张力外的衍生物,而应当是开拓知识领域和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10],是教育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二,跨学科研究是教育技术应用推广和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主要依赖于行政政策和制度来推进,而这种“压力”式的推进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不是广大用户天生具有抵触心理,而是没有提供给他们能够接受的各自学科中有效而独特的教育技术应用方式,而这种现状的产生源自于跨学科研究的缺失。如果通过跨学科研究的途径实现各学科内容与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他学科师生不再需要通过“二次加工”就能便捷地使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难题将迎刃而解。与此同时,教育技术在他学科中普遍而有效的使用也将充分体现教育技术的实践价值,并达到有效提高学习绩效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分类研究[R].上海:首届教育技术学博士论坛,2005.
[2]库恩.必要的张力[M].范岱年,纪树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88.
[3]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54.
[4]Klein J T, Newell W H. Advanci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M]//Newell W H. Interdisciplinarity: essays from the literature. New 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1998:3-22.
[5]任翔,田生湖,赵学敏.对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思考:兼论教育技术学采用跨学科研究范式的必要性[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1):47-49.
[6]Kuhn T. The Structure of Science Revolution[M].2n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10.
[7]任翔,田生湖.范式、研究范式与方法论:教育技术学学科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10-13.
[8]张祖忻.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104.
[9]蔡建东.现实、历史、逻辑与方法: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10.
[10]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跨学科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EB/OL].http://www.icsszju.net/show_hdr.php?xname=07K2911&dname=F9KER71&xpo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