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教学课引发的思考

2014-02-26 10:46曹卫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参考书三味书屋百草园

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很多学生对问题的把握简直是直切要害,语言的运用可谓是精准。“我的学生的进步如此显著,简直可以用‘厉害来形容。”我心中暗自窃喜。“一个假期不见,当刮目相看啊。”然而接下来的表现却让我有了一丝不安。

“同学们,文中鲁迅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童年生活,他的百草园和他的三味书屋,你认为他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很多学生的回答特别坚决,如此斩钉截铁的断定,正常吗?我又回想起这节课的流程是如此的顺利,一反常态啊。我是不是多心了?

在对课文语文进行分析时,我特意找了用词贴切形象,但参考资料很少提及的几处,让学生分析。又是出乎我的意料,刚才还活跃的课堂,霎那间静默了。学生的眼睛里刚才还闪烁着急切兴奋自信的光亮,一霎间好像全部蒙上了灰尘,呆滞了。几分钟的思考后,我提问一个学习和课堂表现都不错的学生,又是一次出人意料。她沉默了一会说:“我不知道!”

“同学们,第二自然段通过你自己的学习分析,你认为哪些语句用得很精彩?”

学生又活跃了,有的说:修饰词用得好,比如肥胖,不仅写了黄蜂的体态,而且注意从儿童的角度去观察。有的说:动词用得好,比如窜,既写了叫天子的轻捷机灵,又写出我对它的羡慕之情。回答得很好!这时我注意到,学生的表情有些异样,走近一看,原来他们的桌子上都摆着一本参考书,用书皮包起来充当语文书,却把语文书放在书包里。当我要求他们分析时,他们大多在找现成答案,而没有深入地思考。难怪问题回答的几近于完美,甚至于语文能力差的学生也是如此。

我谈了自己对参考书的看法,参考书只能成为你们的参考,而不应该使你成为它的奴隶!你必须学会独自思考,并大胆说出你的想法。

毕业伊始,看到我的学生,我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把知识点讲透,讲懂,如何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我对他们抱了太多的期望,我喋喋不休地把我认为的重点传授给他们,却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往往学生没完成作业,或耽于玩,我甚至于大发雷霆。虽说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但内心中,考试的这把尺子却真真切切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说是因材施教,我的意识中只记得他们是学生,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他们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天性。

很早就感觉到:学上得越多,孩子那天生丰富的想象力,好像一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很多孩子,面对问题,不敢大胆地想象,甚至停滞自己的思维。为什么?一次次的标准答案,击跨了孩子的想象力,停滞了孩子的思考力,他不敢去想,老师也不敢过多地放手给学生,我们的孩子也逐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依赖:“老师你就直接告诉我答案,我背背就是了。”

可笑不可笑?不,是可悲!究其原因,我能怪孩子吗?是我自己总是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仅仅把孩子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却忽视孩子有自己的思维。久而久之,孩子们已经不会自己思考,更不用说创造了。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的给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他真的学会独立了吗?

纵观我国传统教育,我发现,它的内容是单一、狭隘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天性被湮灭,想象力被扼杀。而孩子们除考试之外,除了知道一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外,对于那绚丽多姿、丰富多采的世界,竟然知之甚微。从内容上说,我们的教育完全陷入了应试的轨道,我们的孩子也成了考试的机器。我们还能对他们有什么奢望呢?

同时在培养方法上是欠妥的。一种是“警察式”的,把学生管得规规矩矩的;另一种是保姆式的,像老母鸡一样,把自己的小鸡全都看护好,让他们不出任何事,在自己的庇护下,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设计来学习,来生活。

我们在思考如何充分开启孩子们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时却忽略了课程改革为我们打开的方便之门,它更主张“人性的张扬”,它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是具有自我发展的人,是具有个体独立的人。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压抑个性,而应该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我们要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飞吧,我的孩子们。今天我将教会你如何飞,明天浩渺的天空是你自由搏击的所在!

曹卫东,教师,现居江西南康。

猜你喜欢
参考书三味书屋百草园
学校里的“百草园”
三味书屋
如何用好语文课外参考书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