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放的姜戈》中非典型美国西部文化

2014-02-26 05:05陈延潼
电影文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昆汀奴隶制

[摘 要] 《被解放的姜戈》是一部“非典型西部片”。片中包含着众多的西部元素,比如赏金猎人策马扬鞭在一望无际的荒野,血腥的枪战,冷酷的快枪手等。但片中涉及奴隶制历史这样的敏感题材,对奴隶制的揭示也增加本片的思想深度。昆汀又一次宣扬了他的暴力美学,并且在影片中加入诸多笑点冲淡视觉的残酷性。《被解放的姜戈》依旧是人们熟悉的个人英雄主义,只不过主角变成了黑奴。本文从黑人奴隶制和个人英雄主义两方面浅析影片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昆汀·塔伦蒂诺;《被解放的姜戈》;奴隶制;个人英雄主义

《被解放的姜戈》是由“鬼才”之称的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的影片,该片以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两年前为时间点,讲述了黑奴姜戈被赏金猎人舒尔茨解救,并在他的帮助下成功解救被邪恶农场主奴役的妻子的故事。杰弗里·奥布莱恩认为,这不是一部集传统西部片元素于一身的影片,而是一部多角度的影片。[1]毫无疑问,这部影片中包含着许多极为典型的西部元素,比如肃杀贫瘠的自然环境、赏金猎人策马扬鞭在一望无际的黄色荒野、牛仔帽与马靴、血腥残酷的枪战、身手不凡的快枪手等。但昆汀的这部影片所要表现的绝不仅仅是快意恩仇的暴力美学,也不仅仅是英雄救美的西部传奇,这一次不按常理出牌的昆汀令他的影片直指美国人不愿意面对的那段往事——黑奴的历史。在好莱坞的影片中,涉足黑奴买卖与残酷奴役的影片屈指可数。对这一主题的选择与展现足见昆汀的艺术魄力。而这一次,他是以意大利西部片的风格演绎这一段往事,因此,我们把《被解放的姜戈》归为“非典型西部片”。本文从对黑人被残酷奴役的书写与影片所展现的黑人英雄形象两方面浅析影片的艺术特色。

在美国这个宣扬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国家,仅三百年的黑人奴隶制历史无疑是对生而平等的人权赤裸裸地践踏,美国人也因此羞于面对那段历史。昆汀一如既往地延续着他的“疯癫”风格,而且这一次选择奴隶制的敏感题材,并颠覆性地将其拍成了意式西部片。昆汀充分运用他擅长的暴力美学来诠释奴隶制,带给观众巨大的视听刺激。

首先,影片以姜戈的视角,展示了奴隶制度对奴隶的暴力迫害。奴隶是整个制度的最底层,承受着来自奴隶主、奴隶贩子、监工等各层级的压迫。影片一开场,一群被锁着的奴隶在奴隶贩子的监护下通过一片广袤的山野,在嶙峋的砾石中,他们的赤裸的脊背满是鞭痕。奴隶贩子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厚厚的大衣,而奴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身上只披着一件斗篷。在舒尔茨医生解救姜戈后,他把压在马身下的奴隶贩子留给剩下的四个奴隶。这几个奴隶拿着棍棒和火枪走向奴隶贩子,将他打得血肉横飞。飞溅在空中的血雾诠释着昆汀的暴力美学,也代表着奴隶对奴隶贩子的仇恨。在姜戈找到布里托三兄弟时,我们可以看到奴隶与监工之间的矛盾。监工将奴隶捆绑在树上,挥舞着鞭子拼命抽打,以此来获得快感。姜戈由此联想到自己受到的虐待,他的愤怒也就自然涌上心头。而奴隶贩子和监工只是奴隶制度的中间阶层,处在最上层的奴隶主,对奴隶则有着完全的拥有权,他们可以随便杀戮自己的奴隶。在这样一个密不透风的压迫黑奴的完整体系中,挣扎的黑奴等于直面死亡。压迫的残忍使昆汀的血肉飞溅的暴力美学得到了道德的支撑,那些奴役人的白人被姜戈杀死,也成为挣脱枷锁的弱者的复仇,昆汀的姜戈可以理直气壮完成他的杀戮。

其次,影片揭示了奴隶主的残酷本性。奴隶主阶级对黑奴的一生都必须采取严格防范和残酷迫害的手段,从警察、皮鞭到种种私刑无所不用其极。[2]在片中,因不堪终生奴役的命运,姜戈和妻子布鲁姆·希尔达从种植园逃跑,但奴隶主的天罗地网终将他们捉回。为了惩戒他们,奴隶主命人在他们的脸上烙上了代表逃跑(runaway)的首字母“r”,使他们终生牢记逃跑的后果。而姜戈与舒尔茨到达糖果庄园前,碰到了一个逃跑未遂、被困在树上的黑奴。奴隶主凯尔文·坎迪诱使黑奴从树上主动爬下,接着就放出猎狗,惨无人道地将他撕咬吞食。当一个奴隶被认为没有价值的时候,也是他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但喂狗这种死法,未免过于残忍血腥。还有更血腥的片段,出现在姜戈与奴隶主凯尔文初次见面的镜头,此时凯尔文正在欣赏曼丁哥角斗。画面中,壁炉前两个赤裸上身的强壮黑奴正在角斗,拳头的击打声、挨打的惨叫声不绝于耳。奴隶主在沙发上悠闲地观看,同时指挥着这场杀戮。黑奴的身上闪着汗涔涔的油光和暗红的血迹,骨骼的折断声不时传出。残忍的一幕发生了,一个黑奴折断了另一个黑奴的手臂,并在奴隶主的指使下硬生生用手指挖掉了躺在地上的黑奴的眼珠。在奴隶主丢到地上一把手锤并不断催促下,获胜的奴隶痛苦地挥舞锤子,将压在身下毫无反抗之力的瞎眼奴隶击毙。这血腥残暴的画面刺激着观众的忍耐极限,但画面中的凯尔文却兴奋异常,更加彰显他的残酷。

最后,影片通过塑造不同的奴隶形象,展示了奴隶作为奴隶制度最底层的人的复杂的性格。片中的奴隶分为三种形象,其中出现最多的就是顺从的奴隶。他们在监工的驱使下,在奴隶主的种植园中辛勤工作,稍有不慎就遭监工的鞭打。这种形象的奴隶,他们已经习惯于处于被压迫的阶层,他们能做的就是对奴隶主说谎,实施偷盗或消极怠工这种反抗方式。而他们反抗的结果往往是被监工捆在树上打,就如姜戈所见到的。第二种奴隶以姜戈和他的妻子为代表,他们的反抗精神较强,甚至敢于从种植园逃跑。奴隶主对于这种奴隶当然是心狠手辣,除了烙上印记“r”以外,用“蒸笼”在太阳底下炙烤,甚至残忍杀害以杀一儆百。最后一种奴隶形象就是片中的老管家斯蒂芬,这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形象。他们奴性深入骨髓,对主人很忠诚,对主人的爱的付出超过主人对他们的爱。当凯尔文让斯蒂芬收拾两间主屋的卧房给姜戈他们住时,他十分惊讶并强烈反对,直到凯尔文愤怒命令他,他才咕哝着走了。斯蒂芬的眼睛仿佛经过了高亮的处理,闪出十足的狡黠的光芒。他对黑人十足瞧不起,而他自己也是黑人。这种黑人的相互倾轧是奴隶制的罪恶产物,片中希尔达与姜戈认识也是斯蒂芬告的密,足见其奸诈。但面对姜戈这样的强者,他在擒获姜戈后没有选择立即处决他,而是要把送到矿井受折磨。片中给出的这个理由未免有些牵强,与其性格不是十分吻合。

极力制造英雄神话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秘诀,好莱坞总在极力打造各式孤胆英雄形象,编织各种神奇的英雄神话。[3]昆汀的影片向来不缺少英雄,像《杀死比尔》中的新娘,她一人对战上百人而面无惧色,横扫千军锐不可当。昆汀这次的英雄又一次让畅快的暴力恣肆发生。并且,这一次的英雄并非白人,而是一个被解放了的黑奴,一个曾经备受欺凌的“劣等人种”。这在传统西部片与涉及黑奴的美国影片中都是极为少见的。这使影片本身也具有某种解放性意义。

英雄也需要帮手,片中的牙医舒尔茨正是这样一个角色。首先,他充当了英雄的解救者。在姜戈被人贩卖的路上,他虽然是因为赏金才解救姜戈,但他对这个黑奴没有种族偏见,促使姜戈的自我觉醒。身为奴隶的姜戈对白人没有好感,在与舒尔茨的交往过程中,舒尔茨的平等相待,使他慢慢信任他,并与他结成盟友关系。其次,舒尔茨在姜戈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引导者、训练者的作用。舒尔茨发现姜戈的射击天分后,引导他将自己才能充分发挥。在舒尔茨的训练下,姜戈堪称“南方第一快枪手”。最后,舒尔茨为了成就姜戈孤胆英雄的伟业,身死糖果庄园。他的消失,使剧情的张力全部集中到姜戈身上,这显然是导演刻意为之的。但关于舒尔茨的剧情也有值得商榷之处。舒尔茨历次行动都谋划细致,实施过程有条不紊,可见他的老谋深算。而在被凯尔文戏耍后,虽有义愤,但也不至于为握手事件而不顾性命开枪杀掉对方。按照他的做派,最合情合理的做法就是先想法带着姜戈和他的妻子脱身,而后再从长计议报复凯尔文。怎奈舒尔茨表现太出色了,如果他再不退出,这部戏他就是主角了。所以,他出于牵强的义愤而死掉,也在情理之中了。

影片中的主角姜戈,是片中着力塑造的英雄。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英雄的一切潜质,雄壮的体魄,不屈的意志,完美的技术,他是智慧与勇敢的化身。姜戈即使是被锁链锁住,在荒野中艰难前行,他的眼神也是非常坚定地望向远方。在姜戈被解救后,他马上换上了牛仔的行头,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在姜戈和舒尔茨进入小镇的片段,慢镜头展示了姜戈骑马的优雅和人们充满惊异的眼神。片中多次展示姜戈骑马奔跑的飒爽英姿,令他充满了西部牛仔的豪情。同时,为了突出姜戈与其他黑奴的不同,在与凯尔文一同回糖果庄园的路上,经常以仰拍的视角拍摄骑马的姜戈,而对锁着链子行走的黑奴则采取俯视的角度,更加突出英雄的非凡气质。姜戈经历了被舒尔茨解救及训练过程,战斗技术的完善使他成长为一个充满英雄潜质的牛仔,他等待的只是爆发。在第一次与舒尔茨猎杀布里托三兄弟时,姜戈牛刀小试,他轻松解决了两个弟弟。而在这个收获颇丰的冬季,他们二人则继续着猎杀生涯,二人联手已经可以轻松干掉一大群匪徒。而在糖果庄园,他则从舒尔茨同伴的身份变为二人的主宰,机智狡黠的他甚至比老谋深算的舒尔茨还表现得冷静成熟。舒尔茨死后,姜戈寡不敌众再次被抓,这次他在押运路上成功逃脱,并杀死了押运他的几个贪心白人。姜戈终于成为孤胆英雄,他独闯龙潭虎穴,成功复仇并抱得美人归,也成就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传奇。

此外,影片中涉及太多血腥暴力会引起审美疲劳,这也不是昆汀希望看到的。因此他安排了影片中的诸多笑点,以此冲淡影片的残酷性。比如姜戈与凯尔文的初次见面,在吧台吞云吐雾的他碰到了老一代姜戈——在塞吉奥·考布西1966年执导的影片《姜戈》中的主角——弗兰科·尼罗。老牛仔戴着白色帽子、白色手套,点了一杯龙舌兰,看着旁边的姜戈问“你叫什么”。姜戈的回答很干脆,“姜戈”。老牛仔继续逼问,“会拼吗”,姜戈答,“D-J-A-N-G-O,D不发音”。新老姜戈的见面使观众会心一笑,曼丁哥角斗的血腥残忍顿时就烟消云散。再如姜戈初次扮演舒尔茨的侍者,他一身蓝色的礼服,领口还带着巨大的领花。怪异的装扮让人觉得十分好笑,又觉得在哪儿见过。原来他的装束与18世纪美国古典画家托马斯·庚斯博罗的名作《蓝衣少年》不谋而合,也不知是否出自昆汀向大师的致敬之举。

综上,昆汀又一次宣扬了他的暴力美学,并且在影片中加入诸多笑点冲淡视觉的残酷性。《被解放的姜戈》依旧是人们熟悉的个人英雄主义,但主角是一个黑奴。并且,影片通过黑奴遭受的迫害与凌辱,展现出人性中的偏见与残暴。这些都为这部充满视觉快感的影片,增加了思想上的深度。

[参考文献]

[1] [美]杰弗里·奥布莱恩,曹轶.南部之心——《被解放的姜戈》评论[J].世界电影,2013(03).

[2] 黄颂康.美国奴隶制史学的发展[J].世界历史,1980(02).

[3] 胡立新,方拥军.好莱坞大片的极端文化价值观批判[J].文艺争鸣,2006(04).

[作者简介] 陈延潼(1978— ),男,河南南阳人,硕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昆汀奴隶制
《大师镜头 昆汀篇》
“鬼才”昆汀已与女友订婚 好莱坞浪子终获归宿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游戏
压迫、复仇与融合
第九个“恶人”
解析美国黑人母权制家庭的成因
《老兵》:目击“韩国昆汀”
毛塔奴隶竟支持奴隶制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基督教文化研究
君主制、奴隶制和帝制的根基 社会不平等的缔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