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儒家思想的特质

2014-02-25 15:28王婷婷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8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特质曹操

摘要:曹操的儒学思想,不仅体现在他完成霸业过程中的积极入世,“为我所用”的气概;而且他的诗文也展现了他很深厚的儒学素养。他自身经历,时代环境的因素,曹氏集团中众多人才的儒学倾向,都对他有影响。

关键词:曹操;儒家思想;特质

作者简介:王婷婷,1986年7月出生,女,汉族,山西吕梁市临县人,学生,硕士研究生,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

曹操,出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逝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公元220年,那时战争不断,社会矛盾空前尖锐。东汉末年,统治集团腐败,外戚和宦官的专权,斗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最终把东汉朝廷推向灭亡。曹操有效而成功地利用历史提供的机遇,从相对微弱的力量基点起步,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过程中,发展了自己,壮大了自己。他适应并改造着这一历史环境,戎马倥偬,驰骋疆场,智诈并用,为自己的子孙打下一片天下,最后成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魏的实际建立者。

一、儒家思想在曹操生活的时代

东汉末年, 儒学地位有所下降。到了魏晋,玄学流行。在此期间,儒学也逐渐被玄学化。玄学化的儒学成为儒学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发展阶段。再加上外来佛教的传播、道教的勃兴 ,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佛、儒、道三教纷争、互黜又相互吸收、融合的局面。不过,儒学仍处于正宗地位,只是与佛教、道教相互融合吸收,有了新的特点。

从汉末至魏晋,佛学与玄学进入思想领域,使儒学的地位一度动摇。但在汉末至曹魏时期,人们还是奉儒家思想为正宗。在统治领域,汉初的律法有儒法合流的特征,在东汉中后期达到了极盛,发展到魏晋时代,系统化的儒家化成文法典出现。

二、曹操完成霸业的儒学举措

曹操的治国方略是霸王道杂之。他的诸多言论和行动,都受儒家思想影响,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他崇尚仁义礼让,主张办教育要以先王之道,并以儒家思想来构建自己的理想。

(一) 曹操崇礼尚法。尚仁重德,倡礼嘉义。诗《善哉行》中:“古公亶父,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于豳。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乐府诗集》卷36)

在大赞积德重仁之人,以明自己所尚。曹操非常重视并提倡礼让,他赞扬许由的谦让精神。在《礼让令》中提出:“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曹操赞赏“积德垂仁之先圣前贤,同时也很重视具有此种品德人的任用。他还非常注意用一些儒学根底很深的人教导自己的儿子。在生活中他还很重视孝道。曹操性格虽具有两面性,时而寡恩少义,但时而又颇重义气,立意倡导义气之风。

(二)整顿社会风俗。曹操重视社会风俗、辟除邪淫之气、倡导淳厚之风。如:禁断淫祀。还发出了有关整顿社会秩序与社会风气的教令:一、“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于法。”二、作《整齐风俗令》,意在反对阿党比周,斯天罔君。

(三)以先王之道为教。(《修学令》) 曹操打败袁绍,进据河北后,于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发布的《修学令》,明确了其以先王之道为教的教育思想。

“丧乱以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天下。” 这个教令反映出:十数年来,战乱不断,严重影响了教育。而且曹操看到了教育不兴严重影响社会。所以,曹操极力倡导正式的官办教育。他的教育思想是以先王之道为教。

(四)雅好节俭。曹操一生节俭,不好华丽,因而为史家所称。其节约风尚,影响着社会,也影响着朝臣和妻妾子女。如张作耀《曹操传》中记载: “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 内诫其妻妾子女 ;本着移风易俗的精神安排丧事。

三、曹操诗文中的儒学倾向

曹操诗文中,涉及的儒学经典很多,有《诗经》、《论语》、《左传》、《尚书》、《孟子》等,表现了他对贤才的渴求,对古贤良的仰慕,对天子的忠心,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心,及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蒿里行》中:“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充分体现了儒家博大宽广的仁爱之心。 《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其求贤若渴,想招募天下英才,实现宏伟抱负的心情。他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发出“今天下德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的慨叹。体现了他将德才兼备的“贤人君子”作为人才的最高标准的意愿。

结语

曹操完成霸业的举措和他的诗文无不体现出他儒家思想的特质,他积极入世,是一个关心民生、关心国家的人。他的人生哲学是务实的儒学。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2]曹操(撰),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注).曹操集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范晔.后汉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4]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14

[5]孙明君《曹操的主导思想》.清华大学出版社.105.

[6]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27.

[7]张作耀.曹操尚礼重法思想述论[J]东岳论丛,1998,(3)

[8]张作耀《曹操传》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9] 李宗为.建安风骨[M].中华书局 2004年1月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特质曹操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儒家思想与书法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