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冉
摘要:西田几多郎是日本哲学的先驱以及京都学派的创始人,对日本哲学界影响巨大。本文拟介绍西田几多郎生平;其哲学根源之一的纯粹经验的发端和内涵;以及研究纯粹经验的意义,使大家对西田几多郎的哲学世界有个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西田几多郎;纯粹经验;《善的研究》;京都学派
[中图分类号]: 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2
一、西田几多郎的生平
西田几多郎(1870-1945)是近代日本著名的哲学家。他出生于日本石川县河北郡的一个大地主家庭。1882年,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衰落,迁居金泽。1883年7月进入金泽师范学校学习,后因病退学。病愈后,在私塾学习汉语和数学。1886年,在北条时敬1的帮助下,以候补生的身份,进入石川县专门学校。由于官制改革,学校被移交官办,西田不满学校缺乏自由的气氛,进行了各种抵抗,然而这导致了他的品行分不足,最后不得不在毕业前夕退学。1891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选修科学习。由于选科生的身份受到歧视,使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屈辱感。在同一时期,父亲因事业失败而破产。1894年,西田毕业后,一直历任教职。任职期间,曾有过因卷入学校内讧而不得不辞职的风波。
1909年,西田赴东京担任学习院2的教授。1910年,就任京都帝国大学副教授,这对于他的人生来讲意义重大。之后在他的培养与带动下,京都帝国大学出现了一批哲学家,人称“京都学派”。1928年西田退休后,仍为该校的名誉教授。1941年,御前进讲,授予文化勋章。1945年,病逝于镰仓。他的一生出版过大量的哲学著作和文章,代表作有《善的研究》《从动者到见者》《哲学的根本问题》等。
二、纯粹经验的发端
对西田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死亡和禅学,这两个因素既影响着他对人生的态度和选择,同时也影响着他对哲学的研究,启发着他对纯粹经验的思考和探索。
(一)死亡的阴影
西田在1930年发表的论文《作为场所的自我限定的意识作用》中,曾经这样写道:“哲学源于我们自身的自相矛盾的事实。哲学的动机不在于‘惊诧,而必然是源自深刻的人生悲哀。”而这种“深刻的人生悲哀”就体现在了多位亲人的逝世所带来的死亡的沉重和悲伤。
1883年,13岁的西田与姐姐同时感染伤寒,但是姐姐在这场疾病中却没能活下来。他曾写道:“那时,我才第一次体味到人的死亡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一件事。我曾独自垂泪,从心底希望我能够代替姐姐死去。”3这是西田第一次直面死亡,他体会到了人在死亡面前的无可奈何,和亲人离世带来的巨大伤痛,这都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随后在西田的人生里,后来又有多位亲人去世。1907年,西田的二女儿和五女儿相继死亡。他在《思索与体验》中写道:“因名利而烦闷的心,仿佛被浇上了一瓢冷水。我在感到寒意的同时,也有如秋日般温暖清爽的光自心底流出,使我产生了对所有人的喜爱之情。特别震动我心灵的是,一个曾经爱说、爱唱歌、爱玩的人,为什么突然就死去了呢?如果人生是像之前那样度过的话,那就再也没有比人生更无聊的了。”4因为女儿的死亡,使西田的心境发生了改变,转而寻求更加有意义的人生。这之后,西田开始向往研究生活,逐渐走上了研究哲学的道路,才有了包含纯粹经验在内的各种思想的发端。
(二)禅学的影响
禅学对西田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西田的母亲是净土真宗虔诚的信徒,这样的家庭环境对西田形成“宗教的心性”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他在16岁的时候曾经被雪门禅师5接见,二人类似师徒的关系一直持续到西田成人乃至担任第四高中讲师时期。1896年,26岁的西田在山口高等学校任教师,由于家庭不睦以及前途坎坷,西田为寻求精神的解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参禅”生活。并在30岁的时候被雪门禅师授予“寸心居士”的法号。关于参禅,他曾说:“余为学而坐禅,误也。余应为心,为生命,在见性以前不去考虑宗教及哲学”6,也就是说,西田参禅的原因不是因为学习、学问,而是为了自己的心灵,为了生命,在考虑清楚这些事情之后才会思考宗教和哲学。
西田在1906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他对詹姆士7等人的纯粹经验说“颇有兴味”。而他之所以会对此产生兴趣是因为那里有“类似禅的地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禅引导着他的兴趣,甚至是哲学的思考方向。具体来讲,譬如西田描述的纯粹经验是“主客相没、知情意合一”的状态,是“物我相忘,既不是物推动我,也不是我推动物”的状态。这个状态和佛教的通过静坐来统一精神,达到无我静寂的境界,最后领悟真理的状态是极为相似的。
三、纯粹经验的详解
“纯粹经验”这一哲学理念是在西田的处女作《善的研究》中被提及的。全书分为四编:纯粹经验、实在、善、宗教。其中,纯粹经验是全书的一个根本性的概念。
(一)纯粹经验的含义
“纯粹经验”,指的是尚无主观和客观的区分,知识与对象完全合一;没有知情意8的区分的状态。纯粹经验是无可置疑的、最直接、最原始的事实,是唯一实际的存在。举例说明,当我们看到一种颜色,听到一种声音的一瞬间,不仅还没有考虑到这是外物的作用或是人自己在感觉它,而且还没有判断出这个颜色或声音是什么之前的状态;所有的经验都是从这个状态产生的,这个最初的经验,就是“纯粹经验”。
复杂的记忆、抽象的思维与意志之中,“纯粹经验”也是存在的。例如,当我们回忆过去的事情的时候,回忆的事情是作为现在的“纯粹经验”被回忆起来的。当我们学习关于三角形的抽象的思维的时候,也是作为现在的“纯粹经验”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进行思考的。当我们下决心在未来要达到某一目的时,目的本身是未来的,但是实际上是存在于现在的“纯粹经验”的欲望而被感知的。
(二)纯粹经验的分裂与统一
西田指出纯粹经验之所以是直接而纯粹的,并不在于它是单一的,不能加以分析的或瞬息之间的,而是在于它是具体的意识的严密统一。当我们在看到一支笔的一瞬间时,这里的纯粹经验就包含了颜色、形状、质感等各种各样的体验。而我们人能够一下子就意识这些,是因为意识并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而是本来就构成一个体系的。也就是纯粹经验构成了一个体系。
然而纯粹经验的体系却并不总是紧密连接的,有时也会有分裂与冲突。然而即便是有冲突,也必定是有更大的统一作用的出现,并不会失去体系。也就是说,通过分裂和冲突,纯粹经验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更大的体系。
而纯粹经验之所以会有更大的发展是因为在纯粹经验的内部有追求发展的意志。譬如说,不论是多么简单的知觉,都不是被动形成的,而是把构成了知觉的各种各样的要素整合起来的能动的作用。并且当我们运用纯粹的思维进行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包含着能动的作用。所以,在各种各样的意识的深层之中,都有能动性,而这正是由于要求纯粹经验走向统一的意志的作用。
虽然前面提到纯粹经验是不可分的知情意的结合。然而,作为推动纯粹经验走向更大的统一的“意志”却构成了纯粹经验的根本。
(三)纯粹经验的主体
那么作为纯粹经验的发挥能动性的统一作用的主体,究竟是什么呢?一般认为是人。然而西田并不认同。这是因为,存在于纯粹经验的统一体中的,是由类似的经验集合起来构成的体系,所以认为背后的发挥统一作用的主体是“我”就未免有些武断。还不如说,“我”这个个人意识,只是从纯粹经验中被抽出来的。在这个层面上,不是有了人,才有了经验;而是有了经验才有了人。
每个人中都存在着昨天和今天的意识,它们是独立的,然而由于它们属于同一个体系,所以我们认为两者是一个意识。同理,我们是不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意识进行绝对的区分。因而西田认为,贯通了自我和他人的纯粹经验的统一作用,是基于宇宙整体的统一力。
按照西田的观点来讲的话,宇宙中存在着“唯一实在的唯一活动”。一方面,它产生了无限对立与冲突,另一方面又发挥了无限的统一力。前文所提到的纯粹经验的分裂与更大的统一,就是基于宇宙全体的运动。
西田将宇宙无限活动的根本,称之为“神”。“神”并不是超越实在以外的东西,而是实在的根基。而且,因为它是无限运动的,所以也可以用“无”来表示。这就是西田哲学的根源。
艺术家和宗教家的“知的直观”就是了解宇宙无限的统一力的运动。例如,画家乘兴进行创作时,在绘画这个复杂动作的背后,有某个统一性的东西在运动,通过这个统一性东西的发展完成,绘画也就完成了。这可以说是对纯粹经验的统一作用的进一步的深化及加深。
西田的“纯粹经验”概括来讲,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无可置疑的,最初的,最原始的事实;主客观上未分化,知情意无区别;包含着潜在的分裂、必然性的分化发展;超越分裂状态的更大的统一力;纯粹经验的背后隐藏着宇宙的无限实在的统一力。
四、研究纯粹经验的意义
“纯粹经验”这一概念伴随着整个西田哲学思想的展开与演化。我们可以说,在不同时期西田哲学思想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纯粹经验在不同时期的扩充和发展。譬如,西田此后提出的“无的逻辑”、“辩证法的一般者”、“行为的直观”等概念都是对纯粹经验这一概念的深化和发展。由此可见,纯粹经验这一概念在西田的哲学世界中的重要地位,研究它对于把握西田的整个哲学思想,乃至于了解日本哲学界都是很有意义的。
我想更重要的是像西田在《善的研究》序言中所写的那样:“我之所以专门将本书命名为了《善的研究》,是因为我认为,尽管哲学的研究占据了前半篇幅,但是人生的问题,毕竟还是本书的中心和终结。”也就是说通过思索哲学问题,最终对人生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才是西田哲学的思考点。通过对纯粹经验的深入研究,探求真正的自我,探索人类的内部生命,追寻人类的精神支柱才是西田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西田哲学的魅力。同时,西田哲学也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的另一个深层次的角度,并且实际上西田的关于日本人的精神方面的观点,是我国许多学者的重要依据。所以对于纯粹经验的研究,不是仅限于哲学界,同时对于研究日本文化也是大有裨益的。
注释:
[1]北条时敬(1858-1929),日本教育家、数学家。
[2]学习院,日本宫内省直辖的皇族、华族子女接受教育的学校。明治十年(1877)在东京创立。战后改为私立学校。
[3]田中久文.日本の哲学を読み解く[M].筑摩書房.東京.2000.
[4]田中久文.日本の哲学を読み解く[M].筑摩書房.東京.2000.
[5]雪门禅师即雪门玄松(1850-1915),明治时期的僧人,曾任日本富山县高冈国泰寺的住持。
[6]西田几多郎全集(别卷1)[M].东京:岩波书店,1948;117
[7]詹姆士,即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国哲学家与心理学家。纯粹经验是詹姆士的经验观的基石,他认为只有纯粹经验是最实在的。
[8]知情意,日语为“知性”“感情”“意志”,即为理性、感情、意志。
参考文献:
[1]田中久文.日本の哲学を読み解く[M].筑摩書房.東京.2000
[2]藤田正胜著,吴光辉译.西田几多郎的现代思想[M].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3]卞崇道.东亚哲学与教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4]西田几多郎著,代丽译.善的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
[5]中村雄二郎著,卞崇道、刘文柱译.西田几多郎[M].三联书店.1993年9月
[6]贾纯,君超.西田几多郎及其哲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一期
[7]上山春平著,马秀芬译.西田几多郎的善的研究[J].日本学论坛.1985年第三期
[8]金竹山.西田哲学的基本概念——纯粹经验[M].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