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
摘要:柳琴戏俗称拉魂腔,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戏曲形式,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枣庄柳琴戏是柳琴戏的一种形式,属于中国地方戏曲,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究柳琴戏,是对民族戏曲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民族戏曲音乐的传承。我们应当去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它的内涵,丰富它的色彩,促使它放出应有的光彩。
关键词:柳琴戏;民间;戏曲
[中图分类号]:J61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也称拉呼腔、拉后腔等。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约二百多年,属于民间文化。在旧社会中,只要村子里有拉魂腔出现,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围坐在表演者周围,倾听它的旋律,迷失在拉魂腔的艺术中,就好像把人们的魂都拉丢了似的。因为它对普通老百姓有极大的吸引力,所以又叫“拉魂腔”。
枣庄柳琴戏的曲调融合了山东枣庄、滕县一带的民间小调、“锣鼓冲子”、“花鼓”和“四句腔”的曲艺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据《滕阳苏氏族谱》记载,在清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年间,滕县出现了一位善唱花鼓的名家苏道一。苏家本是富豪之门,其父辈曾考中秀才。县令亲自赐匾给苏家,并将苏家所居的徐楼村改名为苏楼村。苏道一酷爱唱曲,精通音律,其招募的佃客,非能唱者不取,逐步形成了一个初具雏形的班社。
柳琴戏属于高腔范畴,是单声腔剧种。它的声腔以民歌小调调剂、色彩腔为板式结构,以基本腔为基础,独具特色。柳琴戏的男女唱腔分为:基本腔、色彩腔、民歌小调三类,旋律形式多样,有的是用七声音阶,有的是用五声音阶,再有的传统唱段中七声音阶和五声音阶交替使用,风格各有不同。
在柳琴戏曲乐队中,不管是文场还是武场,主奏乐器都是柳琴。其中,管弦乐部分称为文场;武场则是打击乐部分,也可合称为文武场,俗称“场面”。柳琴戏的伴奏音乐主要包括打击乐、牌子和唱腔过门三部分,所使用的武场伴奏与京剧基本相同。伴奏乐队以拨弦乐器为主,比较灵活自由,其伴奏风格奔放活泼,节奏灵活富有弹性,固定性和复述性过门的使用相对较多,常与唱腔形成模仿性的对位。
枣庄柳琴戏的唱腔吐字源于枣庄当地的语调特征,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其唱腔风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柳琴戏的行腔比较流畅,曲调悠扬婉转,富于歌唱性,音乐抒情性强,突出特点是“拉后腔”的运用。这种腔调可以突出表现出角色复杂的思想感情,演员可依据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特点不断发展变化,可高可低、可长可短。
柳琴戏的发展一波三折,经历了由粗到细、由简到繁的漫长过程,共经历了四个变革阶段:首先是“唱门子”时期,即说唱时期,属于萌芽阶段;这段时期的艺人们经常四处游荡,以说唱的形式沿门乞讨,社会地位低下,所以也有种说法叫做“游食”。后来,艺人们为了吸引观众,在拉魂腔的表演中增添了“压花场”;这种形式是由一生一旦对舞对唱,同时表演出各种独具特色的不同的舞步身段,此时的拉魂腔正处于形成期。再到后来是班社形成时期,这段时期的拉魂腔已经形成了有七、八个艺人,甚至十数个艺人组成的职业演出班社,具有一定的组织性。约在民国九年(1920年)前后,拉魂腔班社大幅发展,并由农村进入集镇、城市演出,还有的进入茶社或者商业集市上演出,由此进入了繁荣时期。
自清道光年间到民国时期,枣庄地区艺人建立的拉魂腔班社多达40余个,主要的剧目有老头行(即老旦)的《小鳌山》、《英台劝嫁》、《断双钉》等;二头行(即青衣)的《观灯》、《点兵》、《四告》等;旦角中的小头行(闺门旦)的《鲜花记》、《八盘山》、《四平山》等。1960年山东省组建枣庄市峰县柳琴剧团,随之改称枣庄市柳琴剧团。这时期排演的新创剧目主要有《三春柳》、《山乡锣鼓》、《瑞云》、《法场救夫》、《风雨路上》、《追仙草》、《藏拐棍》、《换亲》等。其中,剧目《山乡锣鼓》曾受邀参加了中国第二届戏剧节,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此外,枣庄人民群众还形象地将柳琴戏列入最有名的“四大香”之一,即“拉魂腔、辣子鸡、绿豆米饭、羊肉汤”,其狂热程度可见一斑。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笔者近期在枣庄艺术剧院采访了柳琴戏导演李颖芳老师,并且跟随枣庄市柳琴剧团深入枣庄市山亭区演出,采访到了国家一级演员、柳琴戏传承人邵晓华。邵晓华,国家一级演员,师从其父亲学艺,为家族传承,主演的现代戏《爱河涛涛》等新时代柳琴戏均获得第九届省级精品工程戏。邵晓华老师在枣庄市各大学校设立柳琴戏培训班,意在培养新一代的柳琴戏传承人。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革与创新现代戏,迎合现代社会以及年轻人的欣赏品味,又不忘保留多年的精品老戏,使得柳琴戏在枣庄仍旧具有很大的市场。在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民族戏曲音乐,丰富提高,取精去粗,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