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
摘要:晚唐书坛相对初盛唐时期的书坛是沉寂的,他既没有初唐四家的风骨遒美,也没有盛唐时期的雄浑壮大。而在晚唐书坛上,独树一帜的是禅僧书法。
关键词:晚唐;禅僧书法;草书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菩提达摩为中国禅宗公认的东土初祖。梁武帝萧衍迎其至建康,因面谈不契,遂渡江入北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静修,终日默坐凝住,长达九年。达摩主张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所以禅宗又称“教外别传”。后来达摩传心法于慧可,慧可传心法于僧璨,僧璨传心法于道信,道信传心法于弘忍。弘忍门下出神秀、慧能两大弟子,分为南北二宗。后慧能在广东曹溪南华寺弘扬禅法,开顿悟法门,弟子尊他为禅宗六祖。慧能以下,又分南岳、青原两系,南岳一系发展为临济和沩仰二家,青原一系发展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家,合称五家,临济一宗又分黄龙宗和杨岐宗,因此总称为五家七宗。
唐代的禅僧书法可追溯至怀素。对怀素书法,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在其诗《草书歌行》中赞曰:“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而唐代诗人裴说则把怀素同杜甫、李白并提,“杜甫李白与怀素,文星酒星草书星”。晚唐草书僧贯休对于怀素的狂草更是非常的佩服,“常恨与师不相识,一见此书空叹息”。但是,到了晚唐,盛唐书坛的那种雄浑博大的气象一去不复返,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书家也随着盛世的谢幕而远去。
从安史之乱至907年朱温篡唐,晚唐就像一个摇摇欲坠的巨人正在经历一次痛苦的嬗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诗文反映了当日人们普遍怀念大唐极盛时期的社会心态。这种经历了“开元盛世”转瞬堕落到“国破山河在”的心理落差,也反映到怀念盛唐书风之上,但这终究不是办法,对书风的新变才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士人书法,在此时已经步入法度的极致。而禅僧书法的崛起,也似乎表达了对灭佛运动的愤懑之情。晚唐时期,各路藩镇雄踞一方,虎视眈眈,唐王朝已是穷途末路,在文化上的控制力也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伴随着中央政府的孱弱,南宗禅的兴盛,在此时的书法中出现了禅僧书写狂草的现象。《宣和书谱》卷十九记载:“唐兴,士夫习尚字学,此外惟释子多喜之,而释子者又往往喜作草字。”①这些禅僧之中有高闲、亚栖、梦龟、文楚、贯休……。以五家七宗为代表的南宗禅,认为只要“本心清净”便可立地成佛,在“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的思想支配下,各派中普遍出现不尚坐禅、不尚苦行,随缘任运,机锋棒喝,亦狂亦癫的现象,普遍崇尚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这种主张,既不同于其他佛教分支,也与以往的禅宗大不相同,他们“诃佛骂祖”,藐视权威,将自己全身的情感灌注在书法上,在晚唐这个愁云惨淡的帝国末期,禅僧们需要一种书体,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感情,于是他们选中了狂草,上追张颠素狂,下启五代两宋。杨凝式曾有一句话:“我意便是我法,我心便是我度”。在宋四家当中,以苏轼成就最高,他的论书名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突出了一个“意”字,似乎印证了宋人书法是晚唐禅宗书法的延续。
晚唐的禅僧们参禅顿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笔墨狂草之间,挥洒自如。而后的几年之中,书写出了晚唐狂草的壮丽诗篇。高闲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高闲,草书学张旭,怀素,名冠一时。“往时张旭善草书……今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为旭有道,利害必明,无疑锱铢,情炎于中,利欲斗进,有得有丧,勃然不释,然后一决于书,而后旭可几也”②韩昌黎评其书追逐张旭之迹,而无张旭之心。参考高闲流传至今的《千字文》残卷来看,笔墨酣畅淋漓,又不离草法,气象生动。虽是狂草,却字字独立,似乎不像张旭怀素一路的风格,这也似乎证明了高闲并未“逐其迹”却顺从自己内心抒发真实情感。无论如何,高闲的狂草,虽处帝国晚期、旭素身后,却具旭素风神,又堪称独树一帜,不入末流。张祜《高闲上人》诗赞曰:“卷轴朝廷饯,书函内库收。陶欣入社叟,生性论经俦。日色屏初揭,风声笔未休。长波浮海岸,大点出嵩邱。不绝羲之法,难穷智永流。殷勤一笺在,留着看银钩。”可见高闲在晚唐书名的显赫。后世亦有诸多关于高闲书法的论述,“闲之书不多存于世,其学出张颠,在唐得名甚显。” ③“高闲善草书,师怀素,深穷体势。”④高闲书法是晚唐禅僧书法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旭素书法在晚唐的重要传承者和变法者之一。禅宗即心即佛,顿悟成佛,打破偶像,诃佛骂祖,宣泄自己的情感主张,在高闲书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僧人大胆创新,并且注重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前人,拟古出新。
注释:
[1]《宣和书谱》,卷十九。
[2]唐 韩愈:《昌黎先生集》,卷二十一,《送高闲上人序》。
[3]宋 董逌:《广川书跋》卷八。
[4]宋 陈思:《书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