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情节剧电影中体现的道德观特点

2014-02-25 15:28宁苗苗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8期
关键词:道德观好莱坞

基金项目: 本文为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B333

摘要:西方情节剧电影结合情节剧和电影之长,在对社会道德宣传方面有其特色:在立场上善恶分明;在手段上形象夸张;在内容上强调道德情感,因此西方情节剧曾经在引领时代精神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时期给无数观众带来了精神慰藉。

关键词:西方情节剧电影;道德观;好莱坞

作者简介:宁苗苗,1984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文学硕士,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英美少儿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

作为电影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西方情节剧电影有其独特的魅力。起初的情节剧伴有音乐和歌唱,随着电影的产生和发展,情节剧与电影结合在一起。电影的魅力壮观的背景和富有生活化的人物表演,摆脱了情节剧舞台布景的局限,从而产生了情节剧电影。迄今为止,对“情节剧电影”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定论,只能说,“一切具有情节剧性的影片,包括西部片,歌舞片,强盗片,喜剧片等都可以称为情节片。但是在情节剧电影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情节剧这个词的含义却被逐渐定型在那一类按照强烈的感情和夸张的故事”①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的情节剧电影再好莱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此之外,欧洲的情节剧电影也在不断的发展中。综合西方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剧电影作品,不难看出,西方情节剧电影无论其内容或形式如何,都无处不渗透着特点鲜明的道德观。

一、在立场上善恶分明

“情节剧电影强调利用情感特征,而社会宣传通过所有可能的方式来影响人们,在感情与观念领域,通过其意识与无意识,在他们的私人与公众生活中,对他们的意志与需要起着影响,而情节剧的文本就显得特别适合。”②因此,为了迎合社会道德宣传和政治宣传的需要,“善恶分明”就成为了西方情节剧电影的一大特点。在西方情节剧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常常被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勇敢而正义的英雄在克服重重困难,解决无数危难之后拯救了别人,从而获得了女主角的芳心;而邪恶卑鄙的反面人物总是从洋洋得意开始,以失败或死亡告终。例如在《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坦诚,热情,勇敢,赢得了年轻女子罗斯的爱情,而虚伪,自私,冷漠的卡尔——罗斯的未婚夫与杰克相形见绌,再难挽留罗斯的心。杰克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而卡尔代表了人性中的恶,他们的各项对比表现出来西方情节剧电影的“善恶分明”的特点。

二、在手段上形象夸张

情节剧倾向于利用夸张的方式将道德观点透明化,形象化。布鲁克斯认为,“情节剧中的夸张,可以越过形象的真实表面,对内在真实起推动作用。”③例如好莱坞情节剧《阿甘正传》,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文化精神的象征,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审美意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代表作品。该影片在1995年获得第67届奥斯卡13项提名,获得6项大奖。《阿甘正传》将史诗,传奇,和普通人甚至是残疾人的故事融为一体,用形象夸张的手法来反映该情节剧电影要向观众传达的道德教育意义。阿甘体力和智力上的残疾象征着普通人身上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缺点,可是阿甘凭借他的乐观自信,真诚善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当过橄榄球明星,乒乓球冠军,参加过越南战争,并在参战期间救了众多战友,后来当上了捕虾船船长,摇身一变成为了亿万富翁。当然这曲折又辉煌的经历不是大多数普通人所能创造的传奇,但影片试图通过人物具有戏剧性的命运来告诉观众:执着梦想,真诚待人的人,总会赢来命运的青睐。“人要想摆脱过去就要不断奔跑!”,阿甘的这句台词曾使无数美国观众,甚至是全世界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鼓起勇气摆脱过去曾带给他们的创伤。

三、在内容上强调道德情感

西方情节剧电影的另一特点是其对人间真情,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的极度彰显。情节剧电影的道德情感是作为一种时代的文化的标准和精神力量而存在的。在这里,其通过情感来体现道德的主要媒介和舞台即是“家”。家庭是大多数情节剧电影各自世界的中心。人物道德是否高尚和优秀是以其在为国家或家庭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来判断的。人物通过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来实现影片对道德的阐释。例如,在《为了明天更美好》这部影片中,儿女不愿意为父母做出牺牲,而在《一个男人的城堡》中,主人公比尔意识到了自己为了组成一个家庭必须适当放弃个人的自由,因此回到了家庭。在以上的例子中,道德力量的关键在多数脆弱的任务身上还保留着,但他们的电影中的形象是坚定而坚强的,并且把这种精神力量传给别人。因此,“对年长和无家可归的父母来说,必须‘展现他们的孩子对他们是多么的无情,通过‘最后的晚餐的方式来展现为了维护他们的家庭而聚集在一起的情景。软弱的人物增强对‘家庭的了解,这种了解创造一种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力。”④

中西情节剧电影自从其在电影世界亮相,曾带给世界观众无数的欢乐,并通过其作为道德宣传载体的功能引导了社会精神。

注释:

[1]史蒂文•李普金著,纪国伟译.情节剧[J],当代电影,1991年,5期: 46页.

[2]Lacque Ellul. Propaganda: The Formation of Mens Attitude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3:11.

[3]Peter Brooks. The Melodramatic Imagination[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95:2,15

[4]Wes D. Gehring edited.Handbook of American Film Genres[C].New York•Westport, Connecticut•London: Greenwood Press, Inc.1998: 290.

参考文献:

[1]史蒂文•李普金著,纪国伟译.情节剧[J],当代电影,1991年,5期: 46页.

[2] Lacque Ellul. Propaganda: The Formation of Mens Attitude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3:11.

3]Peter Brooks. The Melodramatic Imagination[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95:2,15

[4]Wes D. Gehring edited.Handbook of American Film Genres[C].New York•Westport, Connecticut•London: Greenwood Press, Inc.1998: 290.

猜你喜欢
道德观好莱坞
新时代幼儿教师道德观的反思与超越——基于职业伦理理论视角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近代命运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