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红
摘要:《钢琴教师》中老科胡特与女儿埃丽卡之间的关系超越了普通的母女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却又充满矛盾的复杂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下的埃丽卡走了一条异于常人的音乐道路,并一步步走向悲剧。
关键词:母女关系;钢琴教师;音乐;奥地利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01
引言
2004年,诺贝尔奖颁奖委员会将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奥地利籍的德语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耶利内克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妇女形象,例如《情欲》、《钢琴教师》、《贪婪》等。其中,《钢琴教师》算是耶利内克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书中介绍了一位住在维也纳的女钢琴教师埃丽卡•科胡特在极端压抑的家庭环境下,与其17岁的学生瓦尔特之间畸形师生恋的故事。全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讲述了埃丽卡与母亲老科胡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情况以及母女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第二部分讲述了埃丽卡与其学生瓦尔特之间的畸形师生恋。埃丽卡从小到大的家庭生活环境以及母亲老科胡特对女儿的近乎严苛而又不近人情的教育使得埃丽卡心里和爱情观的扭曲,导致了埃丽卡后来的爱情悲剧。事实上,老科胡特与埃丽卡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一般的母女。那么,她们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母女二人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分配给埃丽卡的人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从母女家庭关系的角度出发,探究《钢琴教师》当中埃丽卡与母亲老科胡特之间复杂的母女关系以及母亲如何一步步影响和塑造埃丽卡的性格、价值观,可以更好地了解主人公的心理以及中年时期主人公在恋爱中的极端举动。
一、超越母女的特殊关系
《钢琴教师》中的母女关系可以简单从三个方面来看:母亲的音乐梦想、同居的生活和对女儿爱情的抵制。
《钢琴教师》中的母亲形象老科胡特是一个普通的奥地利家庭主妇,丈夫早逝。老科胡特希望女儿埃丽卡通过音乐的道路跻身上流社会。因此她一直将女儿看成音乐神童来培养,早早规划好了埃丽卡的一生的:埃丽卡一定要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但是老科胡特又是非常自私和孤傲的。母亲以音乐为借口切断了女儿与世界的联系。埃丽卡的世界里只剩下了钢琴和母亲。埃丽卡每天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钢琴演奏中。最终埃丽卡不负母亲的期望,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钢琴教师。但这种隔离在世界之外的生活以及她练琴的压力使得埃丽卡再也无法融入同龄孩子们的世界,无法与他们交谈。埃丽卡也不再想要和同龄孩子交流,而是开始嘲笑他们太天真,太平凡,缺乏天赋。从此,母女满足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埃丽卡负责音乐,母亲负责埃丽卡,这就是所有的生活。老科胡特不仅是母亲,也是管家,负责埃丽卡的日常生活。埃丽卡甚至不需要做任何家务,因为家务会伤害埃丽卡弹钢琴的双手。同样,母亲各方面的悉心照顾也使得埃丽卡无法离开母亲独立生存,埃丽卡就像是“一条生活在母亲羊水里的鱼”。
尽管埃丽卡已年过40,但是依旧与母亲睡在一张床上。埃丽卡生活的各个方面母亲都要过问。在母亲的眼中,埃丽卡仍然是个孩子,没有自制力,所以母亲必须严格的管束埃丽卡:母亲会掐表计算着女儿回家的时间。如果女儿比平时晚一分钟回家,母亲都会大发雷霆并且严厉盘问埃丽卡的行踪。埃丽卡生活在母亲的控制之下。母亲的眼中,埃丽卡不仅是自己的女儿,也是梳妆台上的一件私人物品,“如果有什么东西特别独特的话,那就是埃丽卡。”因此,母亲将埃丽卡严严实实地保护了起来并且随时随地进行严格的管束。老科胡特这位“苍鹰的母亲”-目光尖锐,随时随地关注埃丽卡的一举一动。
埃丽卡四十多岁依旧单身,为何?其身边本不乏追求者,她也爱上过别人,但是恋爱关系均已失败告终。因为母亲禁止埃丽卡谈恋爱!老科胡特将爱情视为对自己最大的威胁:埃丽卡一旦恋爱,便会离开母亲。为了阻止此类事情的发生,母亲可以不惜一切手段来捍卫自己的私人财富。“母亲说着嘲讽话,假如人们容忍她,她肯定会立即暴露对年轻男人的热情要比对演奏钢琴大得多。”母亲嘲讽埃丽卡;同时也尽可能切断了女儿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在这场所谓“争夺埃丽卡所有权”的战争中,母亲最终取得了胜利,“每个男士都没多久就离开埃丽卡。”对于埃丽卡恋爱中的失意,母亲毫不在乎。但是,随着埃丽卡感情失意而来的还有她精神和情感的压抑。这种压抑的情绪越来越多并且无处释放,渐渐地,埃丽卡病了,她的心理开始扭曲:偷窥做爱场景,去电影院看性爱电影,割伤自己等等。而当自己的学生瓦尔特向自己的表达爱意时,埃丽卡出人意料地写了一封信并且要求瓦尔特按照信里的要求来爱自己。此时的埃丽卡已经其实应经不再需要爱情。
二、结语
老科胡特与埃丽卡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母女关系的层面。母亲是埃丽卡的管家,照顾埃丽卡的方方面面,也是埃丽卡幸福生活的最大阻碍。埃丽卡恨母亲,却也离不开母亲。因为,埃丽卡一直在走母亲规划好的道路,埃丽卡无力做出任何改变,也不愿意改变。诺贝尔颁奖委员会这样评价耶利内克:因为她利用小说和戏剧中那种声音或反声音所形成的乐曲流,并以一种非凡的语言炽热,揭露了社会成规的荒谬及其使人就范的力量。耶利内克是一位女权主义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男权主义社会下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劣势以及遇到的不公。透过她的作品,我们似乎可以清晰地看到奥地利社会的各个角落。
参考文献:
[1]Elfriede Jelinek(2004): “Im Abseits”, http://www.nobelprize.org(2004)
[2]Elfriede Jelinek(1992): Krankheit oder Moderne Frauen, Prometh Verlag. S.19-20
[3][奥]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2005):《钢琴教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4]周长才(2005):《归去应知来时路-读耶利内克的自传体小说<女钢琴师>》
[5]钱定平(2005):《“钢琴教师”耶利内克》,长江文艺出版社。
[6][奥]薇蕾娜•迈尔•罗兰德•科贝尔格 丁君君译 (2008):《一幅肖像》,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