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遥的经久佳作《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群朴实的陕北农民的普通生活故事,整部作品展示了平凡的人的普通生活,平凡人的平凡经历,然而却又渗透着不平凡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气概,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在这群陕北人群中间,细品此佳作,能够感受到温馨、欢喜,然而更多的却是无尽的感慨与悲叹,一个个鲜活的悲剧人物的悲惨命运和悲伤经历不断浮出水面,使人感受到此作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震撼力。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悲情;赏析
作者简介:毛三艳,女(1974.4.23-),湖北襄阳人,武昌职业学院,现当代文学,讲师。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01
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然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平凡的陕北黄土高原孕育了一大批勤劳朴实又聪慧的陕北人民,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过着普通的日子,引领着平凡的生活,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中国的最贫困、艰难的时期,新旧思想的碰撞、传统社会制度与新兴社会体制的相互摩擦,平凡的陕北人民就是在这无尽的社会纷争、家庭矛盾间挣扎着、摸索着,多少悲情故事在这期间产生,多少个典型的悲情人物诞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凡夫俗子都在经历着一些磨难,抵抗着一种挫折,承受着一种痛苦。正是因为这些悲情色彩才使这部作品更具魅力,耐人深思、令人回味。
一、孙少平在苦难中挣扎
孙少平在书中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悲苦人物,这种悲苦可以说贯穿整个故事,从他出生到他长大成人都在经历一系列困苦的折磨,孙少平就是一个与苦难随行、同困难共生的坚强的硬汉形象。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陕北农民家庭,正赶上了一个穷苦时代,由于家庭条件困窘,17岁的孙少平高中就读时一日三餐只能勉强吃上一份丙级饭菜,还要赶在学生散尽后自己去悄悄取,孙少平不但要承受来自肠胃的饥寒交迫,还要面对自尊心的诋毁,然而,懂事的孙少平却能够为家庭分忧,主动挑起家庭大梁,成为家里临时主事人。
两年的高中教育以及大量的书籍阅读使孙少平思维更加开阔、目光更加深远,他不愿意像父母那样甘心留守在黄土高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困苦生活,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家打工,一人漂泊在外过上了形似流浪汉的生活,为了生计四处包工揽活,扛过巨重的石头,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煤矿工人,身体上承担着繁重的劳动,承受着无限的劳苦和困顿,孙少平挣扎着、摸索着,体会到了无尽的苦楚和辛酸。
孙少平原本同高干家庭子女田晓霞两人互生情愫,他们相互期盼着能够生活在一起,勾画着幸福美好的未来,然而,出身背景的差异、地位的悬殊、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别等等却使得这一对原本应该美好的姻缘无缘,作为记者的田晓霞在一次洪水采访中丧失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对于孙少平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内心的悲苦、心理的难过都是渗透着无限的悲情意识。
即便在故事的结尾孙少平毅然放弃了好的工作机会,继续回到矿区坚守岗位——继续抒写他悲苦却又壮丽的人生篇章。
纵观整个故事可以看出,孙少平的整个生活都充满了困苦、艰难与磨难,这种悲情已经感染了读者。
二、田润叶的悲剧人生
田润叶的悲剧已经不再局限于她本人,而是代表一类人、一个时代的悲剧,是华夏民族历代女性悲剧的典型代表。田润叶的悲剧并非是简单的父母和她本人造成的,而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一种观念影响与作用的结果,在那样一个传统观念盛行、思想意识守旧的环境条件下,田润叶难以逃脱最后的人生悲剧,田润叶作为一个朴实、善良的女性,内心有自己的想法,本身钟情于孙少安,对于孙少安的喜欢从少女时代就已经开始,然而,却由于受到父母的阻挠、社会观念的制约,无法实现自己的婚姻梦想,不情愿地嫁给了干部家庭的儿子李向前,两人结婚后也并不幸福,丈夫却又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双腿,变成了残疾人,这样悲惨的经历更使得田润叶的生活雪上加霜,在这样艰难的时刻,田润叶没有选择放弃丈夫,却毅然决然地决定留守在他的身边,照顾他,主动承担起供养家庭的重任,不管未来的日子有多苦、生活有多糟糕,田润叶都坚强地承担起来,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无私与伟大,这种无私与伟大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辛酸与苦楚,恐怕只有田润叶自己最能体会和懂得。
田润叶的一生在读者看来是悲剧的一生,是充满了挫折、困难与苦楚的一生。然而,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田润叶却从未发牢骚、也从未抱怨,而是选择了承担和坚强。
整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几乎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不同人物有着不同的背景出身以及生活环境,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然而,最终的结局却也多少渗透着一些悲情与悲悯,例如:田晓霞虽然出身高贵却无法自己选择意中人,还在一次洪水中丧失了年轻的生命;刘丽英瞧不起自己的丈夫,嫌弃丈夫没本事,抛弃了家庭,同教育局局长卢若华结婚,成为了一个她自己心中所谓的体面人,然而最终也未得到幸福,依然面临着离婚的结局。
总结:
平凡的世界贯穿着平凡的韵律,却又彰显着不平凡的精神,渗透着无限的悲伤与悲情,却又体现出伟大的精神气概,正是这种悲情与伟大才带给读者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学魅力,使平凡的世界这部文学作品感人至今。
参考文献:
[1][台湾]三毛.亲爱的三毛[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1.
[2]樊国宾.主体的生成:50年成长小说研究[D].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3]黄守岗.略论成长小说与美国文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