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文
46岁的萨提亚·纳德拉从来就不是一位派对中心人物。在他当选微软新任CEO后,他的一位大学老师对这位学号为8419218的学生印象模糊。“实话实说,纳德拉身上并没有什么表现突出的地方,我只记得他属于成绩一流的学生。”
“一个好学生”绝不是一个人能够当上世界知名科技公司CEO的必要条件。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纳德拉的上级、微软第二任CEO史蒂夫·鲍尔默中途离开斯坦福,甚至苹果公司的前CEO乔布斯也未走完他的大学之路。
在大学时代养成的品质延续到他在微软工作的22年中,勤勉、低调、有时像一位谦逊的小学生那样小心翼翼。在他刚进入微软工作时,他曾花一整个周末时间回复微软时任CEO比尔·盖茨的一封邮件。
他是一个工作狂,在微软挑选CEO的最关键时刻,他起初一度拒绝成为候选人,因为自己手头的工作比这个职位更加重要。后来在微软上任CEO鲍尔默的坚持下,他才同意进入竞选候选人名单。
与微软历史上那些特立独行、时常会灵光一现想出创意的CEO相比,纳德拉在微软的职场经历,更像是一个亚裔在西方职场取得成功的典范,勤奋、低调并且持之以恒。一位供职于微软Windows系统、要求匿名的工程师告诉《博客天下》,在微软的晋升体系中,印度人往往超越华人,在亚裔员工中是一群不可小觑的职场群体。
2014年2月4日,美国太平洋时间上午6点21分,一封标题为“来自萨提亚·纳德拉—微软新任CEO”的电子邮件,从美国发送给微软全球约10万名员工。
3小时后,在微软位于西雅图总部的工作室D号楼,近千名员工挤满了三层走廊。中空的庭院里架起一块半米高的演讲台,邮件发送者、刚刚被任命CEO的纳德拉站在中央。聚集楼上的人们开始相互推搡着,头向下探,而围绕在演讲台下拥挤的人群则开始欢呼,拿出公司的自产智能手机Windows Phone录影。
1046字的任职信和短短20分钟的见面会,瞬间打破了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离任5个月以来的低迷与沉寂。信件公开的几小时后,萨提亚·纳德拉的名字迅速登上关键词热度搜索工具谷歌趋势的排行榜第三名。
超过20万条搜索结果指向同一个问题:谁是萨提亚·纳德拉?
他戴黑框眼镜,光头,宽脑门,肤色接近深棕,身材瘦削修长,笑起来很腼腆,讲话时稍带印度南部口音。与比尔·盖茨的衬衫领毛衣、史蒂夫·鲍尔默的西装领带不同,他更偏爱舒适的深色帽衫,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西雅图街边随处可见的那些一手紧握咖啡杯、一手插进裤袋,匆匆穿过办公区的科技狂人。在很多张媒体照片里,他与已逝的苹果前CEO乔布斯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就在一天前,他名片上的头衔还是微软云计算和企业部门执行副总裁。而今,这位46岁的印度裔、微软老员工正式成为公司历史上第三任CEO。
与前两任微软掌门人不同,纳德拉是个标准的好学生,甚至有点默默无闻—在母校老师的眼中,他不过是1988年印度曼尼帕尔理工学院成百上千名毕业生中的一位。
在大学教授维诺德·托马斯的印象中,这位学生表现既没有特别出色,也不至于让人头疼,用他的话说,“是一个总能做到优秀的学生。”
“一个好学生”的形象,也正是进入微软22年的纳德拉给人的一贯感受。
自从去年8月鲍尔默宣布退位,微软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新任CEO。候选人名单从上百缩减至四人,其中包括微软商业开发执行副总裁、前Skype主席托尼·贝茨,福特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前任诺基亚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埃洛普。在他们之中,技术出身、缺乏管理经验、不为消费者熟知的纳德拉几乎最缺少光环。
最初,他并不在那份超过100人的候选人长名单中。当鲍尔默给他的执行团队发邮件,要求在办公室会面时,他拒绝了新CEO的提名。后来,在鲍尔默的坚持下,他才答应重新考虑此事。
“我想直接跳过提名,告诉鲍尔默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比如公司并购。”纳德拉在10月的一次采访中说。那时,他已经被确定为候选人之一。
美国媒体对这位印度裔的候选人也并不看好,甚至在微软宣布他当选后,还有媒体打趣,微软董事会在周日早晨匆匆做出这个草率的接任决定,是因为没有人想错过当天晚上直播的“超级碗”橄榄球赛(美国一年一度的盛大体育赛事)。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印度裔CEO迅速引起了大家空前的兴趣,其中不乏质疑声。
吊诡的是,质疑者的理由与他的支持者理由趋同,在支持者眼中,他的低调可以被反对者解释成软弱,他的务实也往往被人看做缺乏创意,而埋头苦干更被认为是缺乏气魄与激情。任命宣布的那一刻,很多人都在想,微软第三任CEO为什么会是纳德拉?
纳德拉出生在印度第二大IT城市海得拉巴,但他并没有出生在传说中的IT世家,父亲在印度行政服务局工作,是个为人老实、温和的公务员。和每一个印度好孩子一样,他酷爱板球,还在读书期间进入了校队参加比赛。
在海得拉巴这座被政治、种族冲突新闻包围的城市,纳德拉当选微软CEO的好消息无疑是一个庆祝的理由。
他的成功更使整个印度为之沸腾,人们视他作民族偶像。在他的母校,大家都为自己曾经的学生、传奇般的校友感到自豪。
但试图寻找他传奇人生经历的记者们很快就失望了,多数人都会告诉来访的记者,他们眼中的纳德拉,勤奋、学习成绩优异。但这些优点在以勤奋著称的印度学生群里显然算不上有什么过人之处。endprint
也许是为了解开人们心中的疑惑,这位新任CEO在就职第一天给员工的公开信中写道,很多公司希望改变世界,但只有少数公司具备必要的元素:天赋、资源和坚持。这位印度裔、新任微软CEO对成功的定义,也是他从印度一个南部城市奋斗至美国西雅图46年的人生写照。
抛开成就与荣誉,学生时代的谦逊始终是纳德拉给媒体的第一印象。在他写给员工,后来被公开在微软官网的任职信里,第一段话的开头是这样:“对我而言,今天是让我感到满心敬畏的一天。”
纳德拉登上微软之巅时低调的状态与以他前任鲍尔默的张扬个性形成鲜明对比。2000年,鲍尔默就职伊始,正值微软公司成立25周年庆祝宴会,在西雅图著名的塞菲科棒球场,鲍尔默的出场方式是从一块巨大的蛋糕中间跳出来,穿过拥挤的人群绕场奔跑,不时跟身边看热闹的员工击掌欢呼,仿佛他已经赢得决赛冠军。
私下里,纳德拉被人称为“老好人先生”。他相识多年的老友、任职于诺曼底公园的科学家拉维·桑家说,最常见对他的形容是“聪明、迷人,风度翩翩”。
“在公司高层,很难再找到一个人像纳德拉这样,每个员工对他都有或多或少的正面评价。”前任微软印度地区董事长拉维·文卡泰桑说道,“如果想要走到他今天的地位,往往需要表现得十分强硬,然而他很谦逊,甚至是你想象不到的谦逊。”
目前担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的沈向洋博士回忆了和他交往发生的轶事趣闻。他提起了和纳德拉第一天见面的场景。工作结束,他对纳德拉说,“走,我们一起去吃印度菜。”纳德拉回答,“不,还是我请你吃中国菜吧。”结果两人一起开心地去吃了中餐,沈向洋说,那天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
与许多人想象中的技术宅形象不同,纳德拉会买看不完的书,去网上注册学不完的课程,爱读王尔德。在他对自己的描述里,“和其他人一样,我做的很多事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因为家庭和人生经历决定的……家庭、好奇心、求知欲、这三点定义了我。”
性格低调、埋头做事的形象不能掩盖纳德拉在微软所取得的成就。工作22年,他担任过一系列重要职务,其中包括运营Bing(必应)搜索引擎,负责微软云应用平台商用计划,监督Xbox Live和其他大型云服务的商用情况。
一位曾在他手下工作的微软服务器与开发工具研究员告诉《博客天下》,纳德拉脑子快、反应敏捷,思路非常清晰,经常是别人说到一半,他就已经明白对方想问的是什么,而且他对自己负责的业务未来每一步的发展都很有规划。
更重要的是,这位研究员认为,同为工程师出身的盖茨之所以选择纳德拉,更像是微软在“闷声挣钱”后朝技术领域的回归。
在内部人士看来,从主修销售和市场的商人鲍尔默到掌握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双学位的技术老将纳德拉,微软对新一代CEO的选择也意味着这家公司将向设备和服务稳步转型。“未来,微软将用它的操作系统、终端设备(Windows Phone、平板电脑、Xbox等)和云端服务结合来吸引开发者和消费者,拓展除了传统许可模式以外的盈利模式。”
作为微软云计算部门的负责人,过去几年内,纳德拉也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收入。2011年他接管业务时部门收入16.6亿美元,2012年6月收益涨至20.3亿美元,到2013年,微软云和相关软件的收益超过10亿美元。截至去年6月,财富500强企业中使用微软云的公司已超过百分之五十。
一位企业人是否成功的最直接标志是他的身价。数据显示,2013年,微软第二任CEO鲍尔默只拿到了126万美元的收入,而纳德拉上任后第一年的基本工资和股票奖励合计将高达1800万美元,是鲍尔默的14倍。这直接证明微软股东对这位新任CEO的信任。
从印度大学生到微软CEO,纳德拉的人生完美地诠释了人们对“美国梦”的幻想。
纳德拉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展现出了他的职业野心,他有明确的目标。他就读于印度曼尼帕尔理工学院,校园依山傍水,离阿拉伯海不到10公里。在那里,他拿到了电子与通信工程学位。
昔日同学甘尼许·普拉萨德回忆,当他问纳德拉毕业后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对方的回答是想在一家软件公司找到市场相关的工作。而那家软件公司正是微软。
毕业后,纳德拉移民到美国,在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取得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学位。随后,似乎是顺理成章,他考入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研读MBA(工商管理硕士)。
就在拿到布斯商学院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微软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为了抓住难得的机会,他决定接受微软的邀请,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据曾教他创业融资与私募股权投资课程的教授史蒂文·卡普兰说,半工半读的时间里,纳德拉每个周末搭乘单程3小时的飞机,往返于芝加哥与西雅图之间。当然,那门课他的最终成绩是A。
流利的英语、吃苦肯干的态度、从小民主思维的培养模式和善于在奋斗中抱团造就了印度裔群体美国梦的迅速实现。在众多叱咤美国商界的精英人物中,纳德拉也绝不是唯一的印度面孔,他们在美国各大公司内部以一种低调姿态取得成功。
在位于纽约市东北小花园的百事可乐公司总部,百事可乐CEO、印度裔英德拉·诺伊是全美薪酬最高的首席执行官之一。
在曼哈顿列克星敦林荫大道的花旗银行大厦,银行首席执行官、印度裔克拉姆·潘迪特的工作职责是参与将近160个国家的金融活动。
当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安杰和其任基金合伙人的兄弟被问及他们的母亲有什么咖喱秘密配方调教出如此优秀的人才时,他们只是会心一笑说,“你必须有足够的能力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无论你去哪里都要创造适合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
在北美大陆随处可见的各个角落,这些和纳德拉一样充满野心、肯埋头苦干的印度人中有人登上了《Times》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榜,有人管理着世界上2亿人的银行账户,还有人则坐拥覆盖北美和英国的300家家具连锁店。
一位供职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团队、要求匿名的软件工程师认为,印度裔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在印度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由于人才众多,竞争激烈,对个体的要求则更加苛刻,如果想要在资源紧张的社会中脱颖而出,灵活的头脑、良好的适应能力则显得格外重要。
这位工程师说,中国社会现状与印度并无二致,可是华人在美国的交友圈子相对局限,英语不够流利,因此不敢冒险创新,只想活在“安全领域”。相比之下,印度人有一套较完整的英语思维模式,敢拼,崇尚技术精神。
“在我们业界内,普遍说法是印度人比较抱团,会积累资源,并且互相帮助。中国人、韩国人都显得比较松散。”这位工程师告诉《博客天下》,这种抱团的做法既增强自身的威信和竞争力,又能建立自己的人脉体系。
也正因为这样,肯吃苦的印度人在这个移民众多的自由国度一步步扎稳脚跟。像纳德拉,在进入微软兢兢业业奋斗22年后,这个出生南部小城的拼搏家不仅实现了大学时代在软件公司工作的梦想,更成为了微软历史上第一位亚裔CEO。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