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芹
1.注重初高中数学衔接
1.1挖掘新教材,找寻“衔接点”。
找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有利于我们科学设计教案,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如高一集合的教学,初中教材已有涉及,学生较易适应,但他们往往数学语言不严谨,推理不严密,对集合的表示不容易掌握。在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我们需要适当放慢进度,加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学习,精讲多练,对作业多做点评,有意引导学生练习,复习和区别旧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对衔接期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多的是适应初中模仿性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如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呢?教学设计中应兼顾知识的“衔接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予以迁移和转化,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如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是函数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四步到位的方法,第一步通过初中简单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让学生求R上的值域并逐步过渡到区间上的值域;第二步在归类练习时让学生熟悉几种求值域的方法;第三步在章节练习时引入含参数一元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第四步在期中考试前研究二次函数的最值应用。利用好“衔接点”进行分层推进,逐步登高,能带动知识的突破,让学生消除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
1.2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更强,思维的跳跃性强。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不适应,碰到上课时听得懂,但课外习题不会做,作业书写不好等问题,不习惯于预习、复习,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需要教师关心和帮助他们,随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概念、符号、定理的理解情况,掌握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和根源,同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强化学生行为参与的内驱力,逐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专心和努力程度,保持注意的持久性,平日注意调控学生行为参与的延续性,重视学生的课后行为参与,使他们养成自学预习、复习、笔记、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运用情感激励等手段,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认真体会新教材功能观,明确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从教材中进行挖掘,并渗透于日常教学中,也就是要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挖掘课程潜能,发挥育人的功效。
2.注重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疑
2.1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讲了以下故事: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这时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地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2.2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3.注重作业设计
3.1课前完成:问题探究作业。
教育理论认为设计合理的问题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就是“问题教学”。新课标特别重视数学问题探究意识,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编制问题探究作业。
3.2课后完成:自编课时作业。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学生在接受能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坚持个体差异理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学习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成绩优异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劲头,而相对落后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基于以上考虑,教师可自编课时作业。
具体做法:教师根据课堂知识设置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作业是基本知识大概安排三道到四道选择或填空题,如基本概念的辨别类。对这部分作业,学生不会感到有多大的困难,要求全班同学都完成。第二个层次的作业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要求较高的练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给予必要的指导,一般安排两道到三道运算或证明题之类,让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完成。第三个层次的作业,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作业,其难度大属于选做题,一般安排一道题,目的在于激励一部分同学继续深入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主编教师编好课时作业后经备课组老师充分讨论,最后定稿,在每节新课后让学生课后完成。
3.3周末完成:一周一练。
做法:通过一周的学习,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的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经过归纳选取典型的问题编制习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巩固。同时为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印象,在周练中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现性作业,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3.4作业评价。
数学作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信息反馈的桥梁。教师应利用好这桥梁,挖潜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对作业的评价不能简单用对错或打个分评定学生的作业,因为学生解题的思路过程、方法、能力等并不能从中完全反映出来。所以我们在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评价时做了如下尝试:提倡数学作业评改的人文特色。评改作业时对后进生添加适当的鼓励性批语,对中等生的作业添加一些督促语言,因为学生都很看重老师的评语,即使是一句简单的评语也可能决定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