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龙
摘 要: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采用一体化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文就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内容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任务引导下的一体化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一体化课程 任务引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缺口进一步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产业知识化的大趋势下,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各企业普遍要求员工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工作的能力。技工教育作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点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训练。如何让学生学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就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议题。
一、现阶段技工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一是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技工院校大多数学生在初、高中期间文化理论课基础差,对整个学习行为缺乏认同感和成就感,没有学习动力。
二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片面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不是专业主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三是大部分学生经常接触计算机,但局限于电脑网络游戏、聊天软件、电影视频等。学生虽然对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络世界充满迷恋,但是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却带有“本能”的排斥。
二、教学目标、内容分析与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培养学生具有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二是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三是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含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两大部分,重点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简单的理论加操作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较差。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就是通过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梳理,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亲身接触到的一些实例,将教学内容设置为生动的教学项目,如黑板报的编辑与排版、制作广告宣传页、创建模拟工资表等。让学生分组、分角色完成项目中的任务,将学生无形的学习过程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作品、产品。依托创立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使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是任务的主人,而教师则是任务的提出者和学生实践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积极的自学去互相帮助、努力探索。教师表面上是“旁观者”,其实是“导演”。
三、教学实践过程
以“报刊的编辑与排版”为例,教师布置任务,运用角色模拟的方法,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同学A为“主题策划人”,负责拟定报刊主题,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素材,也可针对这一主题在班级内收集稿件,把内容整理好形成电子版稿件。同学B为“版面策划人”,负责报纸版面的整体设计,并对稿件进行审核把关,包括稿件的字数、用词等。同学C为“编辑排版师”,把收集来的稿件按照策划方案进行排版编辑,包括文字的排版、图片的设置、版面的美化等。同学D为“印刷工”,负责报刊小样的打印。同学E为“读者”,负责对报刊的主题、内容、版式等进行整体评价。
通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Word相关操作知识,完成各自的任务。任务结束后,学生依次互换角色,承担教学项目中不同的任务,如A同学承担B同学的任务,B同学承担C同学的任务,依此类推,这样学生之间就可以实现相互帮助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四、教学效果评价
遵循以过程考核为主的原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估学习效果。每个教学项目完成时,通过任务的分工和角色的设计,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自评,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通过展示各小组作品,采用“个人、小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按照评价标准从“作品效果、作品创作过程”两个方面评价学生作品。最后由教师本着多鼓励、多肯定的态度对各组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点评。同时教师要做好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总结,针对教学各环节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调整。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采用任务引导、项目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方式与过去理论讲授加上机操作训练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在教学任务设置、教学场地布置、教学设备配置和细化教学组织等方面还有很多亟待提高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罗京丽.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5(2).
[2]刘笑欢.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作者单位:长治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