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信息技术课堂打一针“强心剂”

2014-02-25 01:05周俊
职业·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微博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周俊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课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已慢慢成为学习者的一种学习工具,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使这门学科能迅速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笔者对微博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力求寻找信息技术教学新路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从而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关键词:微博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2010年前后,微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它以其特有的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意想不到的收获。作为信息技术课的一线教师是否可以将微博运用于教育教学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教育应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中注入“微博”这一针“强心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一、微博的定义与特点

微博,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用户关系为基础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的公共平台,它允许用户以简短的文字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状态,支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微博作为新兴事物,具有如下特点。

1.交流形式的“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指微博的每个用户都可以拥有一个双重身份:信息的创造者和信息的接收者。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无所谓谁是信息传播的主体,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在利用微博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是主体,都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2.信息发布形式的多元性

微博信息发布的形式呈现多元性。微博打通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实现了电脑与手机的终端融合,用户可以通过手机、PC上的浏览器等多种客户端发布微博。这样只要有手机信号,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去生产、阅读微博。“微博+手机”,让一切的传播成为可能。这为微博“牵手”信息技术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信息发布内容的简便性

微博的交流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用户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而简短的篇幅大大提高了交流的时效性,有利于群体头脑风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4.信息传播方式的互动性

微博跟传统媒体及博客、论坛等新媒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传播。在微博上,信息传递聚合了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形式。微博在给予使用者简便的阅读体验和自由度的同时,也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扩展性能。用户既可以交友、聊天、分享心情,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习者也可以接收到来自朋友、媒体等各个方面的新资讯。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对笔者学院的信息技术课现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笔者与多位一线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信息技术课的现状作如下总结:

1.学习资源陈旧,应试色彩浓重

中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后,都要参加中级操作员考证,这使得很多教师一味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以过关为唯一目标,始终延用老模式、老方法,缺乏新鲜度,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兴趣、学习效率直线下降。

2.课时少,课与课间隔时间长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课,平均每周只有2次课,2次课之间的间隔为2~3天,甚至更长,这就导致学生在上下节课时,早已将上节课所学内容遗忘殆尽。再加上大部分学生为住校生,使用电脑的机会较少,教学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3.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中职学生年龄大多在十八九岁,思维活跃、意识超前,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但抽象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厌烦枯燥的文字说教,喜欢有声有色、生动直观的教学。传统的“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三、微博牵手中职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的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会对课堂的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探讨微博运用于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需要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客观规律,探索学习的内部机制,为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寻找知识、吸收知识,把学习和兴趣有机结合起来。

基于微博的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网络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话题讨论,互相点评。通过这种自由的交流活动,获取有意义的知识。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自身的认知主体作用,也强调教师在学习者主动建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是由学习者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

在基于微博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可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增强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同时,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积极主动将新旧知识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否则就必然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这就要求教育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联系,以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

基于微博的学习平台,可以方便教师实时发布教学信息、填写教学日志,帮助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网络,还可以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四、微博在中职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endprint

微博继承了传统博客的优良特性,又发展了自身的特点。将微博引入到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裨益。笔者尝试在班级微群的基础上,将微博以如下几种方式应用于中职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

1.微预习

预习是任何学习中都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求知欲。但预习对于并不那么热爱学习的中职生说却是一种“奢望”,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对此感叹力不从心。而利用微博进行“微预习”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并将此任务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在微博中发布,提前为课程预热。“微预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新课进行预习,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中引入环节的压力,也促进了师生的交流互动,使教学能够尽早进入状态。例如,在《Word图文混排》授课之前采用“微预习”与学生交流:“你将来想做白领、经理吗?你想拥有一张代表自己独特身份的名片吗?”当学生在微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想做贸易公司老总、服装品牌代理商等,教师就此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鼓励学生上网搜索喜爱的名片,分析其排版的设计。这样的微博互动就在无形中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2.微复习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复习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温故知新。然而,缺乏自觉性的中职学生能在课上认真学习已是不易,会在课后复习的更是少之又少。利用微博进行“微复习”可以较好地改善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后利用微博引导学生完成复习,发起与上节课有关的复习讨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已学知识加深印象。例如,在Excel图表这一课后,采用“微复习”与学生讨论:“你有记账的习惯吗?今天你花了哪些钱呢?能否用图表展示给大家看呢?”当学生纷纷回忆当天的开销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一日开销”的图表,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3.微主题

“微主题”是教学者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精心设计的,在课堂内即可完成的协作学习主题。它小巧精练,更具综合化、个性化。

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这一课中,教师创设情境,确定“微主题”:海滩度假,风景美不胜收,想拍下来,相机却没电了,只能借助手机拍照,但受镜头角度限制,无法记录完整的美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接下来,老师、学生的活动都将围绕这个“微主题”展开。

4.微协作

“微协作”是指学生在微博上进行有职责、有分工的互助式学习,最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目前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普遍存在重形式、缺实效的现象,特别是中职生的协作学习往往热闹有余、合作不足。将“微协作”引入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记录各组学生在协作过程中的分工与思考情况,让教师能够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又能够通过微博观察其他小组的合作过程,不仅促进了组内的分工合作,也加强了组间的学习与竞争。学生在整个“微协作”的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得较为有序,以往讨论嘈杂、互相走动的情况明显改善。

5.微资源

微博本身是一种能够提供信息、存储知识的社会性媒体,虽然篇幅有限,但能包含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丰富的信息形式,有较大的趣味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之微博的时效性,对书本中有限的资源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微博提供的源源不断的资讯,整理成一种“微资源”,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6.微评价

传统的评价是学生相互打分,教师逐个打分,但中职生相对来说主观性较强,不能准确地反映其学习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以微博为平台的“微评价”,可以允许师生发表一些表情、网络流行语等,以丰富评价的内容,增加趣味性。这样不仅活跃了评价氛围,也激发了学生间互评的兴趣,避免了传统课堂上学生因害羞、怕说错而不敢发言的尴尬局面。

研究发现,微博用户期望自己有更多的“跟随者”,中职生同样有这样的特性,他们希望成为班级的焦点,渴望被认可。因此,笔者在班级微群中组织开展了“微博之星”的投票活动,每周一次,通过学生发布、转发及评论微博,激发学生共享知识及交流学习的积极性。

7.微反思

“微反思”即在课后及时在班级微博群中发布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可以从自身教学角度和学生领会角度出发,通过微博总结课上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反馈,及时加以改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五、基于微博的信息技术教学尝试反思

作为一项新技术,微博真正实现在教学中的高效应用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尝试与实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有待改进和完善。

1.更充分的课下准备

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需要利用很多业余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如:“微预习”和“微复习”的布置、“微主题”的确立、“微话题”的发起、“微博之星”的评选等。这些都将花费较大的人力和时间。所以课下的准备工作将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重点、难点。

2.更规范的监督引导

在很多环节中,需要教师进行监督引导,尤其是在协作学习和学生投票这两个环节。在协作学习环节,时间基本上是学生自己支配,这时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引导,有的学生会过分依赖他人,自己甚少动手,甚至在微博里闲聊,这就导致后续学习无法顺利进行。而在学生投票环节更是需要教师加大监督力度,不断提醒学生客观地投票。

3.更合理的时间分配

由于每个“微主题”都有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环节,所以要合理地分配出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而笔者在这方面的经验有限,有时会出现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导致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六、总结

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信息素养,主动掌握各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真正把各种新型信息技术互相结合,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微博中将有越来越多的适用于教育的功能被挖掘出来。笔者相信,“微博”这一针“强心剂”必将为信息技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萍.教育微博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8).

[2]张艳琼.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微——以新浪微博在《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3).

[3]郑燕林.微博客教育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

[4]郑丽霞.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J].衡水学院学报,2010(6).

[5]郁晓华,祝智庭.微博的社会网络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2).

[6]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3).

(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博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