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慧娟
摘要:随着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不断蔓延,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一片低迷,就业市场惨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的焦点和难点。本文从创业政策的角度进行阐述,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分析,进而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政策 就业
0 引言
1999年被媒体誉为“大学生创业年”,相关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也在20世纪90年代末纷纷出台。起源于美国的创业计划大赛作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方面,为丰富创业政策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是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另外两项内容。真正的创业实践开始于创业意识萌发之时。近些年,创业实践中心、创业园等基地建设地如火如荼,逐年高涨的创业热情催生了国家、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的一系列具体政策。下面就列举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部分大学生创业政策。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一览表(部分)
2 政策分析
2.1 文件出台背景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在2010年7月8日举行的“青年创业中国梦”主题研讨会上透露,国务院本着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宗旨,批准了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制定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该计划从政策引导的视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实训环境,并设定了一个“三年计划”,每年在全国45万大学毕业中指定15万大学生作为引领计划的种子引领生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下一步国家将要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同时健全创业培训体系,从英国引进SIYB创业培训项目,完善培训师资配备,并为各高校的创业培训课程提供一批新的创业实践教材。
2.2 环境分析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始终面临就业岗位不足的困局。自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增长停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各行各业。为此,很多企事业单位纷纷裁员,以缩减人员开支,加之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不断迈进,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远远超过空缺岗位的数量,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紧张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往往因技术创新不够、缺乏创业经验、资金供给不足而面临失败的窘境。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比较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融资相当困难,因而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践,融资难成为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2.3 价值分析 从本国国情来分析,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深入贯彻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从而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政府要持续推进大学生创业,需要深入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内在价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进高职院校与学生家庭对学生创业的理解,从而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科学合理、和谐高效的创业环境。
通常来说,学生出于就业压力而被迫创业的情况属于被动型创业。它有助于推进学生的社会角色实现由“单位雇佣”向“自我雇佣”的转变,可以说被动创业是一种适应现代市场环境的创新性就业活动。一直以来,高等教育始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的重要角色,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最基本形式,促进学生就业,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是体现其社会价值的主要途径。从某种意义来讲,闲置的人力资本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贬值。政府通过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使其自身的专业所学寻得用武之地,从而充分体现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家暖,梁显忠.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3).
[2]胡勇,关天聪.创业与实训相结合汽修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为例[J].价值工程,2013(18).
[3]赵婀娜.大学毕业生只有三成想创业 畏难心理成最大障碍[J].劳动保障世界,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