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再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加强再就业中心建设、开展好再就业培训、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下岗职工 失业 再就业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再就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仍将进行重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劳动力战略转移仍将面临巨大压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将继续增加;二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难度加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落实劳动法规定的“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的任务就十分艰巨。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切实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规定,加强再就业中心建设、开展好再就业培训、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要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落实“三三制”
认真落实“三三制”筹资原则,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按照“三三制的原则筹集资金,国家财政承担的部分应优先足额列入预算,对企业筹集部分国家应加强督促检查,保证资金到位;社会筹集部分,除失业保险金调剂外,还应积极探索开拓新的筹资渠道;企业和社会筹集不足的部分,财政应安排兜底资金。
2 控制下岗节奏,规范下岗程序
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是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采取的一项过渡措施,根本方向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因此,必须要做好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过渡的准备。要控制进中心的人数,加大出中心的力度,要确立“年轻职工进市场,中年人进中心给保障”的思路,逐步引导下岗职工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还要规范下岗程序,对不符合进中心条件的,一个不让进,严把入口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管理。
3 突破重点,促进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
再就业工程实施以来,制度建设和各项政策措施都已初具规模,但是向建立市场就业的新机制过渡,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3.1 在劳动市场建设方面应有所突破
应按照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应适当加大资金的投入,搞好劳动力市场的软件和硬件建设。要加大信息工作力度,继续把职业需求收集,作为信息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来抓。
3.2 在拓宽再就业门路方面要有所突破
当前,拓宽就业门路已成为再就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大的突破,不仅生活保障难以为继,建立市场导向的机制也不可能取得突破。目前,再就业的政策、目标和方向都十分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取得突破。要抓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机遇,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开辟新的就业领域,拓宽分流安置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渠道。例如,社区家政服务。社区服务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大多数仅有单一技能的特殊群体。同时继续引导下岗职工向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转移,向第三产业转移,向省外和境外,向小企业转移,帮助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
3.3 在失业保险基金收缴上应有突破
在建立市场就业新机制的同时,必须尽快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增强失业保险的保障能力应依法强化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还要加大追缴企业的欠费。
4 加大再就业扶持力度
加大再就业扶持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扶持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
4.1 政策上的扶持
应把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千方百计为下岗职工创造宽松的再就业环境,同时抓紧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并加强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4.2 就业服务方面的扶持
应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指导下岗职工结合自身特点和地方劳动力需求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岗位;应继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应使职业指导贯穿于劳动者从求职到就业的全过程;要加强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服务网络延伸到街道、乡镇。
4.3 资金上的扶持
除了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资金外,还应加大再就业资金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变输血为造血。
4.4 舆论上的扶持
应充分利用种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典型,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在再就业方面的方针和政策,采取灵活多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再就业政策宣传到位;就大力宣传下岗职工谋职业和组织起来的就业的先进典型,帮助广大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到洗浴中心搓澡也光荣的信心和决心;应通过宣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再就业工程。
5 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
鉴于我国目前的国情,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转型期,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都进入了调整阶段,整个经济体制在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中吸呐就业的主体和形式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产业化升级又迫在眉睫。科技进步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这一切都使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了一大批现在就业人口中,知识结构偏低,年龄结构较大,尤其是给国有企业长期工作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题,关键在于提高下岗职工的素质和技能,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再就业竞争力。没有一技之长,即使有了就业岗位也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丧失。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就是劳动就业工作。
5.1 开展带岗位定向培训
根据用人市场需求,开设适时对路的培训专业,下岗、失业职工可根据自身条件选学一门培训课,只要经培训、考核、鉴定合格,均可就业上岗;应设立专门机构或指派得力干部从事职业介绍,以确保培训后可以就业;要实行就业准入控制,凡未经培训或经培训但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不得上岗。
5.2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培训的高质量来依托,而培训的高质量,必须有雄厚的教学硬、软件来支撑。如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做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是加强教学研究和学籍管理等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培训管理更加趋于规范科学。
5.3 落实到就业
如果没有就业归宿,这种培训,不仅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而且其培训生命也难维系长久。为真正体现培训促进就业,使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要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整理有价值的用人信息。根据搜集整理的用人信息和劳动力资源信息,合理设置培训,贴近用人市场需求的专业,并围绕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培训单位应主动调整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顺应市场经济规律,采取积极的措施,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多渠道、多门路地开展职业介绍工作。
6 结束语
虽然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但困难与机遇并存,挑战与希望同在,只要我们紧密地围绕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目标,继续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放在首位,下大力气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就一定能做好。
参考文献:
[1]张翔.浅析中国的就业政策[J].价值工程,2008(11).
[2]张利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状况调查与应对策略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曹雁.下岗职工的再就业[D].华中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李涛,男(1957-),辽宁葫芦岛人,大学专科,主要从事:人事劳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