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思维引导探究培养阅读能力

2014-02-25 17:57李建筑
成才之路 2014年2期
关键词:故乡初中语文文本

李建筑

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的个人行为,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在文本阅读中,是读者跟文本的一种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其实是一种思维过程。阅读文本的时候,读者要是缺少思维或者只是纯粹的阅读而没有作深入地思考,那么对于文本的感悟、理解或许只是一些皮毛的获得,要说有多大的收获,那是很难的,有时甚至是一无所获。为此,对于文本的阅读,笔者认为要着重引导阅读者阅读文本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逐步培养读者的阅读感悟能力。新近修订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怎样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呢?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做法。

一、激活阅读兴趣,活跃阅读思维

很多人都这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我认为没有错,是完全有道理的。做什么事都要有兴趣。没有兴趣,一切活动就很难展开,即便勉强展开,其效果也是不佳的,有时反而会起发作用。这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去接受它,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它。”阅读这个行为,也是要有兴趣的。只要有了阅读的兴趣,后续的一切问题或事项就可能迎刃而解而水到渠成。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只要学生有了阅读文本的兴趣和热情,那么,就能活跃学生阅读思维。思维一旦激活了,对于文本内容的研读、评判,分析、概括、综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就有可能进一步展开、延续。可见,阅读兴趣的激活是何等的重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作为阅读的引导者要怎样做呢?

(1)树立主体意识,扮演引导角色。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学生、老师,还有文本。学生、老师、课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理清“孰轻孰重,谁主谁次”这个问题。只有这个问题理解清楚了,理解正确了,我们教学行为才不会偏离正确有效的轨道。对于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笔者不用啰嗦,大家也自然清楚: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是主体,是主角,老师只是配角,只是引导者。既然知道了,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一要少讲精讲,把时间多留给学生。一节课只有40分钟,教师要多为学生想想,怎样把足够的时间让给学生呢?这就要对教材多钻研,多取舍,减少低效,做到少讲精讲,才能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二要平等心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学习的仆人,作为老师要给予尊重,给予爱护,给予启示,让他们有所爱有所得。三要多鼓励多表扬,让学习的主人有学习的信心与勇气。

(2)根据学生特点,寻找兴趣支点。现在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学生面临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这都能引发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好奇心也很强,有一种通过自身的学习获得知识的渴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这种兴趣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寻找足以让学生学习有兴趣的一个支点,引发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录像、观看专题片或课件制作等媒体手段,在影像、图案等色彩方面,展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课文动力。

当然,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的方法与途径还有很多,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巧妙安排,落到实处。

二、引导阅读探究,拓展阅读思维

阅读文本,要有所收获,应该是一个探究文本的过程。学生探究文本时,要有所思维即有所思考,方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这也是我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愿望。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作为学生阅读文本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而理解文本,提高文本的阅读能力。那么,要怎样做呢?

(1)设计问题,引导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阅读文本是要思考的,思考就得有问题的支撑。没有问题,就很难有收获。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思考文本,分析文本。例如,小说这种体裁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丰富,情节跌宕,形象众多,阅读时离不开思考、分析等探究活动。要思考,就要有问题来铺垫。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中,我作了两个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完课文引导学生谈谈阅读的印象与初读感受。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赏析文本。在辨析主要人物的时候,我首先从标题入手,设计问题: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2)挖掘情感,引导探究。法国启蒙思想家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他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及它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刚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课文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领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激情,才能叩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例如,有的教师在教《故乡》一课时,就设置了这样的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描写回故乡的激动和欣喜……鲁迅先生于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他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三、引导阅读交流,促进所得共享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很重要的一个招数应该让学生对于文本的学习所得有个“资源共享”。通过共享,让知识得以外延扩大,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比较注意架设一个交流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引导学生对自身在阅读文本后的收获来个发布交流,通过交流以互补共享,通过共享而得以提高阅读效果。阅读文本,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是多元的,通过交流,可以丰富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认识。比如说,鲁迅的小说《故乡》,主要刻画了闰土、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探究,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人物给予分析评判,相互交流,丰富学生所得。这样一来,既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也加深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初中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特点,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手段,激发初中学生的阅读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探究,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感悟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福建省安溪县墩坂中学)

猜你喜欢
故乡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故乡的牵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走在故乡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